小國也有大能量巴基斯坦到底是如何和強大的印度對抗到底的
搞不定巴基斯坦,是印度一直以來都無語凝噎的問題。
明明已經一躍成為有聲有色的超級大國,具備了和超級大國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在咖喱味和大嗓門方面獨領風騷。但建國70多年來,印度卻連卧榻之側的巴基斯坦都搞不定,這不僅鄙視了印度的水平,更侮辱了印度的智商。
試想,連小小的巴基斯坦都搞不定,印度拿什麼衝出亞洲,奔向全球?但現實情況是,巴基斯坦不僅越活越精神,反而有種和印度纏鬥到底的決心,這讓印度無比着急上火。
要知道,巴基斯坦國土面積不過88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2億人,相比於印度29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以及13億人口,巴基斯坦是真正的小巫見大巫,而配合巴基斯坦可憐的3000多億美元的GDP,10倍於巴基斯坦的印度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但就是這樣,印度仍然不能把巴基斯坦怎麼樣。很多人説,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夠在完全劣勢的情況下傲然挺立,根源在於核武器的出現,將兩國的軍力拉到了同一起跑線,從此印度只要不是想當場去世,就不敢拿巴基斯坦怎麼樣。
這樣的觀點很有道理,但問題是無論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都是1998年才成功擁核,那麼在此之前的半個多世紀,巴基斯坦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靜夜史認為除了所謂的國際援助,根源在於英國印巴分治政策的“分而治之”。
一句話,雖然美俄兩國爭相拉攏印度,但無論哪個大國都不希望印度打破南亞次大陸的平衡一家獨大。這不是為了保護印度教或者伊斯蘭教的大愛無疆,而是因為印度作為印度洋沿岸最強大的國家,一定不能太強,否則美國難以自由馳騁印度洋,俄羅斯則無法將印度握在手中。
雖然英國在二戰結束後盛極而衰,完全失去了對印度的掌控,但這不代表印度能獲得所謂的自由,作為區域大國,印度雖然有過第三世界領袖的輝煌,但卻不可能進入第一梯隊強國序列。畢竟,兩極格局下沒有印度的位置,而印度自身的尷尬實力又不具備闖出一片天的可能。
所以,印度想要活下來,必須接受被巴基斯坦制衡的設定。本質上説,巴基斯坦從一開始就是比印度更加支離破碎的存在,尤其是東西兩個相隔千里的巴基斯坦,明擺着就是奪走印度河流域和恆河出海口,對印度進行掐頭去尾的制衡。
而從第一次印巴戰爭雙方勢均力敵的態勢來看,印度雖然體量遠大於巴基斯坦,但戰鬥力同樣和巴基斯坦半斤八兩。雖然印度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促成東巴基斯坦獨立,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但印度被巴基斯坦制衡的局面始終沒有改變。
雖然隨着阿富汗鬥爭局面的轉變,美國拋棄了傳統盟友巴基斯坦,但北方鄰居很快填補了空白。雖然各大國在國際社會的鬥爭你死我活,但在南亞問題尤其是制衡印度問題上始終保持大國一致,在1998年印度擁核後支持巴基斯坦擁核就説明了問題。因為巴基斯坦的核主張就是制衡印度,這就是瞎子也能知道巴基斯坦的巨大能量了。
所以,大國意志下的南亞均衡政策,是巴基斯坦對抗印度的最大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