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駐村七載寫民情

脱貧攻堅譜真心

——陸英脱貧攻堅故事

11月的皂角坪街道鐵家溪村,沒有普通鄉村的靜謐,在迷霧的濃罩中,村民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乾淨整潔的組組通路上,村民們忙碌地穿梭着;山間的撒壩豬養殖場裏,飼養員們正在為豬寶貝們準備早餐;在田地裏,一株株長勢良好的黃花預示着來年的豐收......一幅鄉村美景圖正在昔日的深度貧困村徐徐展開。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鐵家溪村位於皂角坪街道西南方向,距離玉屏縣城8公里,全村總面積 7平方公里,有耕地 800餘畝,其中田面積480餘畝,土面積320餘畝;山林面積6000餘畝,人均耕地面積0.73 畝,人均擁有山林面積5.4畝;共有12個村民組,有農户357户1093人,建檔立卡户117户425人;曾經是一類貧困村、玉屏1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如今,曾經沒有一條像樣的通村路、沒有一樣致富產業的鐵家溪村正悄然發生着可喜的變化,這一切的變化離不開村幹部和幫扶駐村幹部的努力,而作為在鐵家溪駐村長達7年之久的陸英是這一切變化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沉下身,才知民情冷暖

2013年3月,陸英作為駐村幹部到鐵家溪村開展工作。看着綿延的山巒,陸英思緒萬千。

“既然來了就要給老百姓乾點實事,至少我離開時心裏不難過。想要做好工作就得沉下身子、深入調查,才知民情冷暖、農户實情,才能從實際情況為羣眾解民憂得民心。”陸英不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小陸,吳紹權老人犯病了......”2017年10月的一天,正在辦公室忙碌的陸英突然接到鐵家溪村禾不空組村民的電話説,孤寡老人吳紹權犯病了。吳紹權老人今年69歲,有一個一級殘疾的弟弟,兩人相依為命。平常一有空,陸英就會來他家看看,一來二去的,老人對陸英也熟悉了起來,並把陸英當成了家裏人一樣看待。這次生病,吳紹權老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陸英。來不及多想,陸英立馬趕往其家中,並把老人送往縣醫院,幫其辦理了住院手續,康復後又把他接回了家。

“小陸就是我的親人呀!我堂兄弟、侄子們都在外地務工,平常有什麼事都是小陸和村幹部們在幫忙,他們就像我的親人一樣。”一説到陸英和村幹部,吳紹權就激動地説。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吳紹權老人只是駐村7年來,陸英幫助的村民之一。在工作中,陸英還幫助70多歲的老人鄒榮華做了危房鑑定,根據政策為他家實施“四改一維一化”;自掏腰包為鐵家窯組90歲的潘國召一家送去慰問品,幫助其申請殘疾人枴杖、殘疾人護理補貼等。

駐村的7年,陸英常常為能幫助羣眾辦實事而感到滿足,他笑着説:“只有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肯定,我做的工作才有意義!”

建基礎,才保障長遠

陸英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到鐵家溪的情景。2013年2月,陸英騎車行駛在泥濘坑窪的村道上,便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羣山、密林、村落、梯田盡收眼底。但陸英卻知道這樣的美景也是多年來制約着鐵家溪羣眾出行的屏障,這裏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海拔高、彎急、坡大、路窄,一到冬季路面結冰,落後的交通基礎設施成了鐵家溪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想要改變這一切絕非一朝一夕。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每次走村入户,行走在坑坑窪窪的泥路上,陸英都非常揪心,望着遠處層巒疊嶂的青山,陸英説:“每次入户走訪一去就是一天,一個是因為路程遠,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就是路不通。在行走的時候,我常常想我們空手走幾個小時都覺得累,而村民們平常還要肩挑背馱的,那是多麼不容易啊!”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要想富先修路”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問題的切實反映。想要打通鐵家溪通往外界的屏障,修路成了迫在眉睫的癥結所在。為此,2014年陸英和鐵家溪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通過不斷努力,鐵家溪村完成了5條村組公路新建工作,總長度約18.6千米,新裝道路安全護欄14.2千米,形成了5條公路進村、一條環山公路將12個村民組串聯的交通網絡,組組通公路讓户户相串聯,硬化的水泥路通到了羣眾家門口,羣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除此之外,陸英與鐵家溪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團結帶領全村羣眾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人居環境改善。在飲水方面,2016年鐵家溪開始實施集中飲水和自來水安裝等工程,村裏飲水安全得到全面提升,全村12個村民組全部實現飲水安全;在居住環境方面,2017年完成農危改15户,實施貧困户人居環境改造房屋維修226户,累計易地扶貧搬遷75户308人,農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硬化聯户路143户84938平方米、新建花池31處、亮化2630平方米、美化1200平方米、路燈300盞、綠化938平方米,羣眾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興產業,才能真脱貧

初冬時節,雨後的鐵家溪籠罩着一層薄薄的水霧面紗,朦朦朧朧,給人一種神秘之感。揭開這層面紗,你會發現“白牆青瓦坡屋頂,林水相依滿庭芳”的一幅美景。而在幾年前,這樣的美景卻是鐵家溪“窮”的標誌。

村裏沒有產業,年輕力壯的青少年都選擇外出尋找生計。留守在村裏的大多是一些老弱婦女。大家守着這一畝三分地,勉強維持着生活。一個村沒有產業的支撐就是“空殼村”,也加深了脱貧的難度。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脱貧致富快,需要產業帶。怎樣發展產業,發展什麼產業?陸英與駐村工作隊邀請專家進村考察,並走出去學習。2017年,村裏引進“致富花”黃花,引進了“發財豬”撒壩豬。今年,村裏又引進了“富貴竹”楠竹,就此一場發展產業的“戰役”在鐵家溪打響了。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户收入。農户通過土地入股(流轉)獲得土地流轉金,產業產生效益後按照“721”模式獲得分紅,即純利潤的70%作為貧困户分紅,20%作為村集體經濟(可用於農户分紅、基礎設施建設),10%作為合作社管理和運作資金。在黃花田裏,除草、打藥、施肥就有務工收入,還可以承包黃花田進行管護。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在陸英的幫助下,我承包到了村合作社60畝黃花管護權,每畝有500元管護費,黃花收穫後每斤還有1元的利潤,真的很感謝他!”建檔立卡户黃梅先感激地説。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有了產業的發展,鐵家溪村摘掉了“空殼村”帽子。陸英與村支兩委、村裏的老前輩討論後,擬定了“田專家”“土秀才”管理實施方案,一方面建立起了“田專家”“土秀才”管理台賬,邀請他們對黃花種植產業、跑山豬養殖產業開展實地教學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制定成長計劃,積極聯繫縣農業技術專家,邀請他們給“田專家”“土秀才”進行現場培訓、教學。在駐村幹部和村民的參與下,鐵家溪村的兩大產業正在不斷髮展、壯大。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基礎設施完善了,產業興了,2018年鐵家溪順利“摘帽”了。2019年,鐵家溪脱貧6户14人後實現全村貧困人口“清零”,貧困發生率從33.21%降至0%,脱貧攻堅成效顯著。如今,沉睡的大山處處生機勃勃。

回首駐村的這7年,陸英感觸頗多。“很多人説,羣眾工作是一項極其複雜、困難的工作,但是我覺得只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為他們辦實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就會得到他們的信任和認可。”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7年來,陸英用一顆真誠的心感染着這羣大山深處的淳樸羣眾,以實際行動獲得了他們的信任,而那一張張榮譽證書就是最好的見證:2015年,陸英被評為玉屏“十佳駐村幹部”,2017年獲得該縣的“扶貧先鋒”稱號,2019年被評為全縣“優秀駐村幹部”。

玉屏融媒體中心記者:李平

編:張丹 校:季佩佩 魯廷紅 審:趙林 姚磊

關注,請點在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1 字。

轉載請註明: 玉屏扶貧故事:他駐村7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