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講解員感嘆一般階級學生和精英階級學生差距大,你怎樣看?
近日有自稱是國博講解員的網友在網上發表言論,稱北京東郊的某個中學來參觀時,老師只顧着讓大家儘快回家吃營養餐,有的同事後來甚至回辦公室抱怨説,這學校初二學生的表現簡直差到了無法正常教學的地步。而北京東四附近的某著名重點小學來國博參觀時,學生居然能被問到北宋之後是哪個朝代時回答出“偽楚”。他們的課程並非上級部門要求,純粹是學校自願的,説是要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該網友感慨:“如果僅僅拿一個精英家庭的學生和普通家庭的學生做對比的話,可能會有失偏頗,但是如果把兩個學校的學生放在一起對比的話,那種大數據量體現出的傾向在感官上是顯而易見的。我也不怕招人煩,説句特別俗氣雞湯的話,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是能在階層上實現翻盤,那都算得上是人中龍鳳了,而精英家庭家的孩子,他們僅僅做到不搞砸了就已經能在上層了,可他們不僅沒搞砸,還往往做的更好。各方合力使得這些精英家庭的孩子在人生剛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超凡的優勢,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相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優勢是會擴大還是會縮小呢?”
財神不才06-08 15:40
4贊
踩
這個故事王思聰就特別像,特別符合那種情況
不怕招人煩,説句特別俗氣雞湯的話,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是能在階層上實現翻盤,那都算得上是人中龍鳳了,而精英家庭家的孩子,他們僅僅做到不搞砸了就已經能在上層了,可他們不僅沒搞砸,還往往做的更好。
貧窮的思維,覺得浪費一頓午飯的費用是大得不得了的事。
狹隘的眼界,覺得博物館沒什麼大不了。(既然和考試不一定相關,就當做政治任務敷衍一下即可。)
短視的目光,看不到知識需要跨學科思維,也看不到知識、學習能力和人生觀的相關性和這一切長遠價值。
看看我們王校長,創業,父親就是直接甩五個億給他失敗,失敗五次再來上班;這就是最好例證,據爆料,思聰五億回報率沒有那麼多,只不過是炒作出來的,但是人家畢竟成功啦,在上層而且繼續往上走
評論
六月與籃球04-07 13:20
186贊
踩
很巧,今天也在微博上看到了這位講解員的言論。而題主所問的,普通和精英階層的孩子差距會不會越來越大,同樣可以理解為,前者的孩子是不是越來越難以爬上精英階層呢?
階級這個概念亙古有之,從人類世界誕生到今天,可能只有某些矇昧時期的文明保有純粹的人人平等,從封建文明剛有雛形開始,階級這個概念就產生了。關於這位講解員的結論,我們可以對比中國漫長的封建時期。
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目前的階層劃分:
好了,九個所謂階層已經呈現出來,現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是唐宋元明清時期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一躍走上仕途,從而光宗耀祖的難度大,還是如今一個工薪階層的孩子,通過努力最終走上中產、甚至精英階層的難度大呢?要知道在古時候,富甲一方的商人由於“士農工商”的封建思想,活的也沒有如今的有錢人那樣愜意。所以當時的普通人,要想往上一層階梯攀爬,除了科舉武舉(武舉還得看朝代),也就只能等着國家動亂揭竿起義了。而科舉考試的成材率和難度,我想不用多加贅述。
闡述一下我的觀點:只要你想,階級的桎梏並不是那麼難以打破。也就是説,如果一個孩子真心實意想擺脱固有階級的生活層次並且願意為之奮鬥的話,永遠是不難的。下面説一下我的論據:
1:高考制度的存在
一直被人們所詬病的高考,目前看來依舊是普通人跨越階級鴻溝的最好途徑。我們首先承認這位講解員所説的現象:一個主要由普通階層孩子所組成的學校,整體素質沒有精英階層孩子的高。但是這所初中的孩子裏,難道就沒有一個人願意留下來聽兩個小時的教學嗎?難道這個講解員就肯定這所初中的孩子裏沒有一個人知道偽楚嗎?顯然不是。哪怕80%的孩子都接受了自己學校和家庭所傳遞的固有價值觀,一定也有那些努力上進的人,不想被這些市儈庸俗的東西束縛。他們明白老師和家長的觀念是落後的、腐朽的。所以他們在學習時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便他們不知道偽楚也沒關係,高考也不會考偽楚吧?
這些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以後,接觸到的人和事物都會發生一個質的飛躍,他們會很快的接受健康的、積極的價值觀念,擺脱家庭階級帶給自己的束縛。即便家裏無錢無勢,他們依舊有闖出來的可能。就是因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高考後認識了更廣闊的世界和更優秀的人,這些人和事帶給他們的影響,會讓他們不自覺地向上一個階層靠攏,而絕對不願意回到自己原來的階層中去。
2:高考之外的其他路
我在一個北方二線城市長大,我有一個高中同學,高考不達二表線,轉而選擇了一個土木類的專科學校,兩年後被派往貴州山區修路,半年時間,月工資8000+。他的父母一個是出租車司機一個是工人,完全符合普通階層的標準。而他,在工作了一年後,攢夠了本金,與朋友合開了一家網紅咖啡店。高中時就愛逃課上網的他,對網絡十分敏感。店內的裝潢,微博和微信的宣傳都走了網紅路線,一下子就火了起來。一年半過去了,自己淨賺了差不多20k,遠超我這個211畢業的本科生。而當我們坐下來聊起時事,聊起自己的時候,他的觀點也十分精準和犀利。作為一個第七階層出身的,連大學都沒上過的孩子來説,如今的他已經可以觸及第五階層的生活。
3:中低階層之間差距並非天壤之別
什麼是普通階層,什麼事中產階層,什麼又是精英階層呢?從家庭年收入5萬到年入1000萬很難,但從5萬到20萬呢?上文中我提到的專科生朋友就做到了,而且並沒有多麼可歌可泣的背景故事。從第七到第五,他只用了不到五年。
説了很多,總結一下吧。我認為階層所帶來的鴻溝是存在並且明顯的,但我們不能就此斷言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與過去相比,如今的社會跨越階層鴻溝的途徑越來越多,隨着網絡的發達,持有過時、落後思想的成年人終會越來越少。只要一個人願意努力,通往下一個階層的路,永遠是暢通的。
當然,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有這個夢想,並願意位置奮鬥的前提上。對於一個接受並且認命的人來講,我只能説,你活該成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22評論
怪蜀黍老囧曾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研究生04-06 10:17
294贊
踩
國博講解員主要是在分享一個直觀體驗,這當然不涉及全面的統計。不過背後的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很多人認為“偽楚”是個無用的知識點,單一知識點並不證明這些孩子更為優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偽楚政權”這個非常生僻的知識點他們有人能夠清楚,説明至少這個小朋友對於歷史細節有着很強的把握能力,知識量非常充沛。在國博講解員的敍事中,“偽楚”是個突破口,真正令人驚訝的這些孩子的基礎知識量,並且願意為求知而放棄午飯的時間。説明這些來自重點小學的學生有着很強的求知慾,相比於非常普通人家只想玩的小朋友,這些重點小學的學生更為成人化,也有更確實的學習能力。
知識無用論近年來在許多羣體中比較盛行,不過知識無用論毫無疑問站不住腳,這點初中畢業就去打工的人們可能感觸最深。知識不能直接帶來財富,但知識可以鼓勵新的技能學習,知識也能讓人應付更廣泛的職業挑戰。更為關鍵的是,知識能夠讓人生活得更有趣,這是再多的財富都換不來的。
國博講解員表達了他對於家庭出身帶來完全不同景象的感慨,這其實也不是人類社會的新現象。人類社會一直都有結構自我加強的趨勢,優勢者往往掌握更多資源,能夠讓優勢進一步擴大。這些小朋友在博物館的良好表現不可否認與他們出身的家庭有着更為密切的關係。儘管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樣的小學,家庭出身具體在什麼樣的階層,不過可以推測他們應該至少是城市的中產階層出身。由於家境優渥,他們不需要為柴米油鹽焦慮,也有大量資源可以支配,這是窮人家的孩子不能設想的。
當然,有資源並不自然等於有學習能力,有意願才是更為關鍵的事情。很顯然,這些出身良好的孩子也得到了家長的有力引導,這讓他們不僅有充足的時間接受更多高質量的學習,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更多普通人家的孩子無法企及的知識。這一現象所表現的,事實上讓人欣喜而不是擔憂,因為中國社會中較為精英的家庭也開始學會單純以知識為導向,不太計較知識是否能夠帶來短期的收益,這相比於過去是一種進步。知識斷代的情況正在中國社會被逐步彌補,知識本身將帶來更文明的行為,這對於中國社會終歸為一件好事。
41評論
閒茶煮史06-08 14:33
12贊
踩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國博的這一事件反映出目前階層固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而階層的競爭,説到底是教育的競爭。
從歷史專業角度來説,“偽楚”是一個相當生僻的知識點,是靖康之變之後北宋太宰張邦昌建立的,由金人扶植的傀儡政權。金人此時尚處於奴妻社會晚期的部落聯盟時代,雖在武力上征服北宋,但無力在經濟與文化對封建經濟高度發達的中原地區進行統治,遂尋找漢族代理人進行統治。後來出現的“偽齊”政權亦為類似。
一個小學生能脱口而出這樣一個知識點,必是家學深厚,亦或是高質量的校本課程帶來的教益。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識即將教育作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而今,精英階層在教育領域已佔據絕對的話語權與選擇權,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亦是一種無奈。
我們可以推進教育均衡,但我們無法控制精英教育與普通教育日益擴大的剪刀差,這裏面涉及不同的社會背景,亦包含不一樣的發展訴求。對於一些弱勢家庭的孩子來説,填飽肚子可能比糾結於“偽楚”還是“偽齊”來得更實在。
教育的鴻溝,是真正的鴻溝;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4評論
愚木2604-07 11:44
21贊
踩
有什麼奇怪的啊,精英階層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知識本就比貧民階層的小孩要多,人家在學鋼琴,你在玩泥巴,人家學畫畫,你在玩泥巴,人家玩各種益智的東西,你在玩泥巴,人家學騎馬,你還是玩泥巴,人家學音樂,你還是在玩泥巴,人家學外語,你又是玩泥巴,有可比性嗎?貧民沒資源,這是沒辦法的事,國家對農村的教育資源投入也比不上城市,怎麼跟精英階層比啊?
5評論
ts劉04-06 21:39
33贊
踩
不得不承認,這是真的。雖然我們可以政治正確,彷彿這只是個小問題;也可以憤世嫉俗,抨擊社會不公。為什麼人才聚集北上廣,為什麼學區房房價高不可攀,為什麼五道口被戲稱宇宙中心。無他,是孩子教育。説實在話,一張卷子對窮人最公平。77~89年多少窮人的孩子通過上大學改變了自身和家庭的命運。現在伴隨各種自主招生和素質教育,除了極少數高智商天才外,窮人離精英階層越來越遠了。
2評論
我醒了看見了你04-06 17:05
25贊
踩
就事論事吧!我們正視這個社會的差距和貧富懸殊,我們現在的所謂的精英教育和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的精英教育是否有相同之處呢!古代的名相名將都是出於精英教育的嗎?
在很多情況下我都覺得應該是,返回歷史,多找找歷史,學習一下在古代,古人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古代的八股和比中國現在的高考制度還坑爹一些,但是中國古代也沒有説人才全部是由當時階級所富人所培養出來的“精英教育”。當然,我們現在是看着他們在進行精英教育和幾十年後的人們再來看今天的教育會不會是精英教育呢?
有得必有失,得到了就會失去一些東西,他們雖然很早的明白了這些知識,懂得這些道理。用了有什麼用呢!本生不是曾説過嗎?在中國現階段,有很多人是知識多,智慧少。想要什麼不明白,百度一下全出來。他們不能體會到中國古代求學中的那一個求字。而正是在求學之中,他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才是人生的智慧。
查爾斯狄更斯説,我們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悲哀的時代。辯證的去看問題,辯證的把個人與社會相融合。承認差距,減少差距。
1評論
肇嘉浜秋刀魚06-19 17:24
3贊
踩
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隨着社會的發展,階層的跨越會變得越來越難,在下一代身上,我們會看到越來越明顯的差距,我們每個人必須為此而不斷努力才能維持自身的社會階層,而不至於跌落至下個階層。
這也就是為什麼學區房如此火熱的原因。這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中產階級家庭的焦慮。上層社會已經豎起了高高的壁壘,底層社會很多人已經屈服於社會現實而無力改變,而整個社會給予底層人民機會實質上是越來越少的。
隨着人工智能的不斷普及,可能用不了多少年,許多基礎崗位已經不需要人了,全社會將減少大量基礎性崗位。可能就如同《北京摺疊》中那樣講的,整個社會70%的人工作只是為了維持社會穩定。
好在目前,至少還保持了高考這樣一條通路,你可以相對公平的參與競爭,對於底層而言,他是少數幾條能較大規模和幾率躍升到中產的通道,是維持中產的重要條件,希望每個人能珍惜這樣的機會,因為在大多數國家,學費和家庭背景足以把你擋在一流學校之外。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要警醒,都要努力。
評論
向上看看看04-06 15:13
76贊
踩
首先是遺傳因素,精英本身就是智商較高的人羣,他們優秀的基因會影響後代;其次是家庭環境,精英家庭會更高效的利用資源,包括時間、金錢等。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也會良性發展;最後精英家庭不會為住房、打掃衞生、做家務,維持生計等小事作為家庭生活的核心,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陪伴孩子。
綜上所述,精英階級的子女會比尋常百姓家庭的子女在絕大多數方面優秀。
2評論
jimmy7714404506-19 14:14
1贊
踩
這個問題早就發現了。因為某些原因,我接觸了不少香港學生,發現其屌絲學生和精英學生之間的差別,簡直達到天淵之別的程度。長遠來看,我國內地也會是這個發展方向。據説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是如此
1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