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草藥搶種缺人手,懷柔百餘機關幹部急上崗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綜合

眼下正值春耕農忙時節,在302平方公里的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隨處可見運肥、耕地的村民,這幅春耕圖中,還有一羣鄉機關幹部的身影。

在大甸子村的集體土地上,鄉機關幹部叢玉山正手拿蒼朮幼苗,與十餘名鄉、村幹部一起栽種。

“一個苗畦栽3行,株距20公分,大苗1株、小苗2株,蓋住芽頭2公分……”他一邊小聲唸叨着栽種口訣,一邊彎腰把苗插好,再用小碎步往後挪了挪身子栽下一株,後邊提着水桶的同事也緊隨其後,給苗澆上水、填好土。

“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了,上次下地幹活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叢玉山説。

蒼朮在喇叭溝門地區最佳栽植時間是“五一”之前,耽誤了影響收成,村裏這些天正在趕種,鄉政府組織志願勞動,考慮到自己以前幹過農活,而且參加了前期鄉里組織的技術培訓,叢玉山就趕緊報名了。

“今天一上午栽了大概600株吧,不過比起旁邊的老鄉還是差遠了。”叢玉山不好意思地説。

不光大甸子村,下河北、帽山等村也有機關幹部的身影,他們帶着感情,為村子解決着實實在在的問題,為鄉域發展集體經濟奉獻着自己的力量。

僅4月21日一天,這3個村的幹部羣眾就合力栽種中藥材140000株,預計全村8天可完成栽種任務,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一週。

在發展集體經濟這條路上,喇叭溝門滿族鄉不斷嘗試。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正在找尋發展新路的鄉領導眼前一亮,將中草藥種植提上日程。

“四道穴村的一個村民試種的蒼朮成熟了,3分地純利潤一萬三千多元,這可比種莊稼效益高太多了。”鄉農辦工作人員彭明才説。瞭解後才知道,蒼朮屬於多年生中藥材,適宜本地生長,人工種植後成活率在90%左右,後期養護成本也不高,最主要的是不愁銷路。

利用去年半年多時間,喇叭溝門鄉聘請中藥材種植專家進行實地考察,選取出各村適宜地域氣候、土壤水質等條件的地塊和最適宜本地生長、藥效最為接近本地蒼朮的品種,發展蒼朮種植。並將四道穴村集體土地作為本地蒼朮的培育基地,以備日後其餘村作為種苗使用。

目前,全鄉已採購蒼朮幼苗300萬元,12個行政村共整合集體土地550餘畝全部用於蒼朮種植,若效果理想,計劃5年內擴大規模至1000畝。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