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自制沙琪瑪的做法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綜合

  “沙琪瑪亦名薩其馬,滿族的一種食物。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將麪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 塊。沙琪瑪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沙琪瑪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香味濃郁的特色,廣受民眾特別是小孩的喜歡。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酥和甜,如果不愛吃甜的朋友可以適量的減少白糖的用量,做完後再點綴上一些葡萄乾,酸甜可口,簡直太美味了,相信你做完這款小零食後一定不會再去商店買它了。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做法吧。”

  1.

  準備食材。

  2.

  將泡打粉和雞蛋放進麪粉中,和成光滑的麪糰。

  3.

  用保鮮膜包住麪糰進行醒發至少30分鐘。

  4.

  將麪糰擀成薄厚均勻的大面片。

  5.

  將面片上下撒上乾粉對摺起來,切成細長條。

  6.

  再將麪條切成4-5釐米長的小條。

  7.

  炒鍋熱油至7成熱時下入麪條進行炸制。

  8.

  炸制的過程中要用筷子不停的攪拌,炸至到麪條發硬狀態時即可撈出控油。

  9.

  控幹油的麪條放在乾的容器裏。

  10.

  另起一鍋倒進清水和白糖開始熬糖。

  11.

  待開鍋後放入麥芽糖,煮至粘稠狀態,用筷子蘸取一滴立刻放進冷水中會出現拉絲狀態證明糖已經熬好。

  12.

  將炸好的麪條倒進糖鍋裏,再加入適量的葡萄乾,翻拌均勻。

  13.

  將容器四周以及底部輕輕刷一層植物油,把炒好的麪條倒進容器中並用鏟子壓實,撒上彩糖針進行裝飾,晾涼後倒出切塊即可。

  烹飪技巧

  1.炸麪條的時候要不停的攪拌,避免麪條黏連,全程要小火炸制避免糊鍋。

  2.做沙琪瑪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看糖漿熬得是否到位,見糖漿黏稠時用筷子蘸取一滴立即放入冷水中如果出現拉絲狀態就證明熬好。

  3.沙琪瑪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放入各種堅果。


  無糖漿版沙琪瑪,俗稱粉糕。因其不大量使用糖漿,不會粘牙,口感亦較軟,軟中還會略帶一丁點Q勁,尤其適合老人及兒童食用。

  用料

  普通麪粉

  500g

  水

  紅薯澱粉(可用玉米澱粉代替)

  80g

  糖

  依個人口味添加

  油

  適量

  沙琪瑪(粉糕)的做法

  取全部麪粉,放入約220g水,和勻,揉成團備用。

  將麪糰擀成大的圓形薄片,厚度約3~4MM。(到此跟做手擀麪是一樣的),然後將圓形面片切成寬約10CM的面片(可以藉助擀麪杖,會切的比較整齊)。

  將2中切好的面片疊到一起,切成寬約1CM的條狀。

  將全部切好的短麪條平攤到台板上,用手抓散,儘量不要讓麪條粘到一起(要做到不粘,就要在擀麪餅的時候加適量乾麪粉,切面條的刀也儘量要鋒利些)。

  油入鍋中,燒至七成熟,油温大概在190°左右,放入4中麪條,炸熟。炸熟即可,不必炸至金黃。

  炸好的麪條撈出來備用(不必晾至完全涼透)。

  取200g水,放入適量糖(如果喜歡甜的可以多放些,因為麪粉糊要拌入炸好的麪條中,會略微影響到當前這一步的已經形成甜度),糖完全融化在水中後,放入澱粉,攪拌均勻。

  將7中的水澱粉入鍋,熬至全熟。熬的時候可以用勺慢慢攪動,如果太乾,可以隨時加入適量水,但要保持粘稠,不可過稀。

  澱粉熟後,關火,立即將炸好的麪條倒入鍋中翻拌均勻。

  將9中翻拌好的材料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容器中,最好是方形容器,實在沒有,用個小盆也是可以的。混合物的深度最好在6~8CM之間,用勺子壓平,壓實。

  等到澱粉完全凝固就可以切來吃了,切成1CM厚的薄片就可以。一般早晨做的,晚上就可以吃了。晚上做的話,就得等到第二天吃了。

  小貼士

  注意:

  1.紅薯澱粉

  之所以推薦紅薯澱粉,是因為紅薯澱粉做出來的粉糕會比較有彈性些,口感會更好些。紅薯澱粉是制粉絲的原料,口感會更Q一些。沒有紅薯澱粉,用玉米澱粉代替也可以。

  2.油温的判斷

  最方便的判斷油温的辦法是取一根麪條扔到油鍋內,如果瞬間從鍋底浮到油麪上,則説明油温正合適。

  3.澱粉的熬製

  至於如何判斷澱粉是否熬熟,可以用勺子盛起,再慢慢落回鍋中,落下的澱粉盛透明狀,且鍋內澱粉亦幾近透明即可。實在不會的話,就可以儘量多熬一會兒,幹了就添點水,保持微粘稠但不幹的狀態即可。

  (2017-09-04)


  米花是布依族在春節供奉祖先及嫁娶壽慶活動中常做的一種賞食兼用的工藝食品以糯米為主料加工的米花,是望謨縣傳統名點之一,布依語叫“豪絲”。據史籍古詩記載《爆米花詩》:“東入吳門十萬户,家家爆花卜年花。就鍋拋下黃色粟,轉手翻成白玉花。”米花最初的功能,是用作占卜吉祥之意,元代婁元禮撰《田家五行》裏有“爆米花,佔稻色”,記載農民用爆米花預卜稻穀收成,到了明代,用爆米花占卜,已經發展為千家萬户的習俗。清代布依族詩人莫庭芝的詩句:“酣糝紛陳迓歲華,鄉風同異自家家。粉餈糗餌皆年料,圓脆還煎米作花。”詩人讚頌布依族忙於製作辭舊迎新的年貨,家家户户用糯米釀甜酒,打餈粑,炒米花。

  米花的製作工序較為複雜,選用潔白、純淨、飽滿的優質糯米,浸泡一晝夜,淘洗乾淨,過濾後入甑蒸熟,蒸糯米前,用乾淨的穀殼拌少許菜油均勻鋪在甑子底墊底,糯米蒸熟與穀殼拌和,出甑攤晾、分散、揉搓、陰乾,形成“糯米陰米”,在米粒未全乾尚有些滋潤時,用機器壓扁。舊時無機器,全靠水碾,或者人工舂碓。壓扁後又再次晾曬,用簸箕簸淨穀殼。然後用乾淨細河沙放入少許桐油,再將“糯米陰米”用放入炒制,即成松泡的米花,炒好擱置一旁。再把紅糖放入鍋內,熬製成糖稀,再把炒好米花倒入鍋內,加上事先準備好的蘇麻,芝麻,花生等,不斷的攪拌,直至炒米花和糖稀、佐料完全混合均勻。要麼捏成拳頭大的球形米花,要麼倒入特製的木框內,鋪平,壓緊、切塊,即為成品。

  米花雖製作工序複雜,但因有吉祥之意,故而深受布依人的喜愛,每逢春節及辦喜事都離不開它。桑郎一帶的米花更為形式多樣,色澤絢麗多彩,形狀還可弄成圓盤狀,用植物汁作染料,畫上各種圖案。追求美感的老媽媽們還把米花捏成各色丸子,插在竹子枝丫,遠遠看去,就像開了一樹的花。

  米花酥脆香甜,松泡爽口,容易消化,便於存放。直接吃香脆可口,開水泡吃適宜老人小孩,是布依族在嫁娶、新居、節慶等活動中待客的名點小吃。

  文:韋寒冬 圖:吳彥崗

  編輯:吳彥崗

  審核:張帆

  (2017-08-30)


  作者:強哥_gHNn

  用料

  麪粉 500克

  香蕉 2個

  葡萄乾 35克

  紅棗 30克

  雞蛋 2個

  黑芝麻 1克

  白芝麻 9克

  泡打粉 10克

  酵母 5克

  白糖 200克

  冰糖 250克

  做法步驟

  1、把香蕉打成泥漿。

  2、香蕉打好放進盆裏加上,麪粉、泡打粉、酵母、雞蛋。

  3、加30克水攪拌成麪糰,封上保鮮膜,等待二十五分鐘。

  4、托盤上抹上油,紅棗切好和葡萄乾,放在不鏽鋼托盤上。

  5、麪糰擀成片了,切成絲兒撒上乾麪。

  6、油燒熱炸成金黃色。

  7、炸好,鍋裏放點油,放上冰糖,冰糖融化,在放白糖,炒成金黃色在加上水,放上芝麻和炸好的面,炒勻,倒在準備好的,托盤上。

  8、冷涼後,倒在板子上切成塊。

  【香哈菜譜,80萬吃貨共同關注的美食原創賬號】

  (微信公眾號:“香哈菜譜”或“xiangha100”)

  (2017-08-26)


  沙琪瑪也可叫做薩其馬,是中國的特色糕點,滿族的一種食物。清代清朝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將麪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沙琪瑪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儘管覺得沙琪瑪很好吃,但因為它屬於油炸食品,高熱量和高糖分讓人們對它敬而遠之。所以隨着人們對味覺的健康的雙重追求之下,沙琪瑪這種源自滿族的特色糕點,也被正中人嫁接到苦蕎食品中。

  苦蕎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在這裏我們就不贅述了。正中的苦蕎沙琪瑪採用大涼山原生態的苦蕎麥。將苦蕎粉和小麥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後,配上大涼山的華寧雞蛋,然後進入揉麪工藝。經過三次醒面、反覆揉壓之後,將揉好的面切條,進入油炸工序。正中用的是24度棕櫚油,它的穩定性好,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油炸時候的火候尤為重要,豆粒大小的苦蕎麪要炸至熟而不老,脆而不焦。然而,決定正中苦蕎沙琪瑪口感是否絕佳的工藝不僅僅如此。無糖甜味劑——麥芽糖醇的出場,讓正中苦蕎沙琪瑪的市場瞬間拓展至忌糖人士,這也是正中苦蕎沙琪瑪和市場上其他沙琪瑪的最大不同之處。

  在經過以上幾道工序製作而成的正中苦蕎沙琪瑪,擁有嫩黃的色澤和淡淡的苦蕎清香,得到了中國焙烤食品工業協會、全國糕點專業委員會的一致好評。正中苦蕎沙琪瑪讓涼山苦蕎褪去了古老羞澀的外衣,完成了華麗的轉身,成為了健康休閒食品的新貴。

  更多苦蕎知識,請關注正中苦蕎食品!

  (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