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虛擬貨幣交易上“緊箍咒” 專家詳解緣由
(經濟觀察)中國給虛擬貨幣交易上“緊箍咒” 專家詳解緣由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夏賓)以交易比特幣為代表的中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日子開始不好過了。
進入9月,中國央行等七部委4日聯合發佈公告,全面叫停首次代幣發行(ICO)融資活動;8日,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國交網”發佈公告稱,於當天暫停所有幣種交易;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風險提示;14日,中國第一家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宣稱,將於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近日,延安警方破獲一起涉嫌盜竊國家電力案件,在山間簡易板房中,一台台用來挖比特幣的大功率電腦就接在油田礦區生產電纜上,耗電量驚人。 文字來源:華商報――華商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監管信號和市場動態相互疊加的影響下,虛擬貨幣價格全線下跌。截至14日21時,比特幣中國數據顯示,比特幣跌21.60%,萊特幣跌31.92%。中國比特幣交易或將迎來“停業潮”。
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何罪之有”,讓監管層頻念“緊箍咒”?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列舉了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存在的多項問題,包括交易平台缺乏合法經營牌照、虛擬貨幣價格虛高、涉嫌洗錢和逃避外匯管制等不法行為、涉嫌傳銷與詐騙、內幕操縱、存在技術與信息安全問題、暗網交易等。
楊東特別提到,2014年2月,因交易系統存在缺陷令黑客侵入,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價值近5億美元的85萬個比特幣被盜一空,導致Mt.Gox宣佈破產。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4年6月21日,美國洛杉磯,美國加州南部首次正式啓用兩台比特幣自動取款機。
楊東指出,虛擬貨幣依據特定算法產生,並使用密碼學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如果安全系統不夠牢靠,互聯網固有的黑客風險將給比特幣的交易造成巨大影響,黑客攻擊事件會導致比特幣交易平台大量數據丟失,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楊東説:“存在問題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給投資者帶來了風險,而這樣的風險一旦聚集、擴大、擴散,就有可能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所以監管層及時發現並堅決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亦持有相同觀點。他指出,若此前比特幣的暴漲持續下去,有可能增加國家經濟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首先,不法分子已利用虛擬貨幣進行洗錢逃税、逃避外匯管制等非法行為;其次,國內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存在資金池、槓桿資金、做虛擬盤的現象,一些組織甚至持有大量虛擬貨幣進而操縱市場;第三,與P2P(peer-to-peer)網貸平台“跑路”類似,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也時常以“遭黑客攻擊”為由突然“跑路”,導致投資人顆粒無收。
2014年4月15日,中國首台比特幣ATM機出現在上海張江的一家咖啡店內,吸引不少比特幣玩家前來兑換(資料圖)。張亨偉 攝
那麼,未來對比特幣應如何監管?
楊東認為,中國應加強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技術驅動型監管,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各種手段加強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溯源,對整體市場波動的監控,完善對資金流向的實時跟蹤。同時,還應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和自律監管,教育市場正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本質及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提醒,無論是叫停ICO還是關閉虛擬貨幣交易業務,都應與作為底層支撐的區塊鏈技術分開看。區塊鏈技術本身仍值得鼓勵,其應用價值仍有待挖掘,監管及時介入是對區塊鏈行業的呵護,能讓區塊鏈行業更加穩健地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