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近代中國還悲催的美洲大國,只因毗鄰美國,被吞併超50%的國土!
文/格瓦拉同志
近代中國(1840-1849年)屢遭西方列強的欺凌,其遭遇之屈辱,常常令國人不堪回首。其實,“落後就要捱打”這條法則並不僅僅適用於近代中國,對美洲大國墨西哥也同樣奏效,而且跟近代中國相比,後者的命運更為悲催。那麼,墨西哥在近代百餘年時間裏,究竟遭遇過哪些沉重的打擊?
墨西哥位於美洲大陸中部,北部與美國相鄰,面積約197萬平方公里,是美洲面積第五大國家,人口超過1.2億。墨西哥歷史文明悠久,從公元前1200年左右開始,境內便陸續出現過很多輝煌燦爛的文明,其中較著名者,有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瓦坎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瑪雅文明。
隨着哥倫布遠航及美洲地理大發現,經濟富庶、盛產黃金的中美洲地區便成為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的對象,而墨西哥“首當其衝”。1519年,西班牙人開始入侵墨西哥,僅用了兩年時間便將其征服。此後三百餘年時間裏,墨西哥一直以殖民地的形式存在,直到1821年取得獨立地位。
墨西哥雖然獲得獨立,但國內各派間爭鬥不息,導致政局動盪不安。在1824年到1848年,墨西哥的局勢可以用“極度混亂”四個字來形容,期間共發生過約250場軍事政變,更換過31位總統。其中僅在1841-1848年間,就更換過21位總統,其中每位的任期只有4個月(見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下冊)》)。
在西班牙人統治期間,墨西哥境內盛行封建大地產製,由此導致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地主和官員手中。獨立後,這種情況呈變本加厲之勢,再加上政局的動盪不安、統治者的肆意搜刮和戰爭的破壞,導致墨西哥的農業、工礦業發展長期滯後,百姓生活難以為繼。所有這一切,為崛起中的美國提供了絕佳的進攻良機。
早在美國建國之初,獨立運動的先驅富蘭克林、傑斐遜、亞當斯等人便鼓吹擴張主義思想,力求將版圖擴張至整個北美洲大陸。亞當斯在1811年的演講中公然宣稱“上帝似乎已經預定整個北美大陸要由一個國家的國民定居,他們説同一種語言,信奉同樣的宗教和政治原則,習慣於相同的社會習俗”(見黃安年《美國的崛起》》),而這個國家,無疑指的就是美國。
在門羅總統在1823年拋出“門羅主義”,呼籲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後,這種這種擴張主義思潮變得愈發強烈,終於在40年代發展成為“天定命運”理論。
這種理論認定,美國將領土擴充至整個北美大陸是上帝交給他們的使命,“只有北美大陸的每一英寸土地為美國公民所佔有,才談得上奠定未來帝國的基礎”,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需要進攻墨西哥,通過戰爭的方式來解救當地的民眾,並完成兩國間的合併。正是在這種狂熱思潮的鼓舞下,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在1846年5月正式開打。
其實美國對墨西哥領土的覬覦由來已久,早在1835年便慫恿該國得克薩斯地區的奴隸主發動武裝叛亂,幫助其建立所謂的“德克薩斯共和國”,並於10年後將其合併為美國的一個州。然而對於“德克薩斯共和國”的成立及後來併入美國的舉動,墨西哥政府一直拒絕承認,並多次派兵“入侵”該地,由此引起美墨間關係的惡化,最終導致戰爭的爆發。
戰爭開始後,墨西哥雖然是在本土作戰,但由於總兵力少於美國(僅有3.2萬人),且缺乏訓練、紀律不嚴,再加上裝備不足、軍官指揮水平低,從一開始便呈現出極大的劣勢。更何況,墨西哥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與太平洋西海岸間的交通很容易被切斷,所有這一切都被美國利用,成了他們取勝的關鍵因素。
戰爭從1846年5月開始,到1848年2月結束,儘管期間墨西哥取得過部分戰事的勝利,但總體上卻呈現出一潰千里的局面,就連首都都被攻陷,總統被迫辭職。在面臨亡國的形勢下,墨西哥臨時政府被迫與美國簽訂屈辱的《瓜達盧佩-希得爾戈條約》。按照該條約,美國從墨西哥獲取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經此一戰,美國一躍而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不僅奠定經濟騰飛的基礎,更是由此獲得在美洲大陸的主宰地位。反觀墨西哥,在簽訂屈辱的條約後,喪失了大半國土,不僅導致元氣大傷,還導致國內局勢的進一步動盪,直到1934年後,局勢才開始趨於穩定。而此時,距美墨戰爭已經過去近百年時間。
資料來源:《拉丁美洲史稿》(下)、《美國的崛起》、《美國的歷史文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