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課目緣何開訓“變熱”
新年開訓伊始,記者踏訪北部戰區陸軍某旅訓練場發現:不少過去相對“冷門”的訓練課目,如今受到官兵熱捧。譬如,以前修理專業練得較少的機動故障排除和損壞部件更換等課目,現在成了訓練重頭戲。
為啥會有這樣的變化?二級軍士長張新昌向記者談起了2年前的那次保障演練。演練中,他帶領修理班組戰友,刷新了旅保障紀錄——9天搶修24門故障火炮。然而在對抗環節,他臨時負責保障的戰炮班卻因機動能力弱被判戰鬥失利。
全旅演練總結會上,張新昌因表現突出被評為演練先進個人,可他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走下領獎台,張新昌反覆詰問自己:戰炮班演練失利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
經過覆盤總結反思,張新昌將失利原因歸結為:戰炮班自我搶修能力不足,而修理班組人手有限,難以應對演練中出現的大規模戰損情況。修理班刷新保障紀錄,恰恰印證了戰炮班自身保障能力不足。
“打起仗來,火炮壞了難道還等人來修?”該旅黨委深入調研發現,平時戰炮班搶修訓練開展較少,不少官兵覺得修理火炮是修理班的事情,忽視了掌握一線戰鬥員理應具備的常規裝備基本修理技能。
為此,該旅及時採納基層建議,提升修理課目在戰炮班專業訓練中的比重,要求所有成員必須掌握常規裝備基本修理技能;區分一般故障排除、故障零件更換和裝備返廠維修3個修理等級,定期組織全員修理訓練,確保戰炮分隊每名官兵掌握至少5種故障判定方法和排障要領。
運輸連四級軍士長崔棟告訴記者,裝備維修等“冷門”課目“變熱”的同時,舉炮彈、扛藥筒等“熱門”比武課目卻漸漸淡出訓練場。
“過去組織這些課目比武是從實戰出發,現在比武取消這些課目同樣是為了實戰。”該旅領導介紹,比武課目“冷熱之變”,既是部隊各級牢固樹立實戰意識的表現,也是新編制新體制下軍事訓練的新變化。
以往連隊用的是老式火炮,彈藥裝填速度直接影響火力效能。官兵練舉炮彈、扛藥筒等課目是為了提升爆發力和耐力,確保火力持續不間斷。新型火炮列裝後,機械自動裝填炮彈和快速補給,使炮班協同配合更加流暢,舉炮彈、扛藥筒這些訓練課目自然逐漸退出了比武場。
“説到底,訓練就得瞄準戰場!”該旅領導告訴記者,時代在變、戰場在變、武器裝備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打贏目標。訓練課目的“冷”“熱”變化,反映了部隊練兵備戰意識的不斷提升。如今,一切從實戰出發、一切用實戰標準衡量已經成為全旅官兵的共識。
作者:劉建偉 宋子洵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