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視點|推行公益性墓葬,倡導新式安葬觀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綜合

清明將至,殯葬業再成關注焦點。4月2日,在輿論對“天價墓地”的討論聲中,廣東省民政廳發佈的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全省新建公益性安葬(放)設施233個,海葬(樹葬)紀念設施56個,全省實現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覆蓋率100%,節地生態安葬率超60%。

“天價墓地”是個老大難問題,有人無奈稱其為“死不起”。在房價飆升的當下,墓地價格超過當地房價對很多地區來講都是“常規操作”,例如,廣西南寧平均房價約為1.4萬元/平方米,而墓地價格超過4萬元/平方米,廈門、西安等地亦是如此,而南京普覺寺陵園每平米墓價超過當地房價20倍。以上還是經營性公墓的價格,家族墓園更是天價,報道稱,北京周邊的家族墓園價格從96萬到400萬不等。甚至,還有銀行趁此機會推出了“墓地貸”。在這樣的魔幻場景下,今年兩會時,崔建梅代表建議,“取消經營性公墓建設,全面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設”。

“天價墓地”的成因複雜,有傳統文化的影響、有社會風氣的裹挾但同時也有墓地供不應求的客觀原因。必須承認,有一部分人由於受封建迷信影響,或當地風氣使然,仍執着於墓葬大操大辦,某種程度上助推了墓地價格走向天價。但在更多情況下,尤其在大城市,人口眾多、土地稀缺價格高,對於普通人而言,購買“天價墓地”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一現象的大背景是,多地停止建設經營性公墓,但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卻不足以滿足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相應需求。

保障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對於減緩“天價墓地”有着實際的效果,如果要全面取消經營性公墓,則更應確保公益性安葬(放)設施的充足供應。在這一方面,廣東在“十三五”以來新建公益性安葬(放)設施233個,符合人口大省的需求,也體現了保障安葬公益性的決心。

而且,在節地生態墓普遍遇冷的情況下,廣東的節地生態安葬率超60%。一方面,這與廣東省經濟較為發達、思想觀念較為先進有關。另一方面,亦與精細的殯葬服務,尤其是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服務項目有關。即便不是出於封建迷信的想法,人們仍需要一定的“儀式感”悼念逝去的家人,這也是大多數人傾向於以“實物”寄託哀思的主要原因。推行簡約的新式安葬方式,不等於簡陋粗糙,新式安葬方式更需要考慮人們的情感需求、審美與文化品位。以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84.25%走在全國前列的廣州市為例,除了構建以骨灰格位寄存為主,骨灰植樹還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多種方式為補充的“1+N”式生態安葬服務體系,亦提供“天堂信箱”等服務,讓逝者家屬以投遞“家書”的綠色方式寄託哀思。

當然,需要明確的是,推行新式安葬觀需要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之上。受到傳統觀念等各方面複雜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墓葬或骨灰安放形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主流。因此,保障公益性安葬(放)設施的充足供應,是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即便多地對公墓的節地生態墓葬區設立或佔比有硬性規定,但還是以鼓勵、倡導為宜,資金補貼目前的力度已經很大,觀念更新需要時間,讓服務更精細化、更能滿足生者寄託哀思的需求,才能讓環保的新式安葬得到更廣泛的接納。

(南都社論)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