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核廢水入海,外交部召見日本駐華大使,聯合國人權專家:深感失望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綜合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江浩15日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就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廢水提出嚴正交涉。

  吳江浩指出,日方有關決定置全球海洋環境於不顧,置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安全利益於不顧,涉嫌違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不是現代文明國家所為。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吳江浩表示,中方強烈敦促日方認清自身責任,秉持科學態度,履行國際義務。一是重新審視福島核電站事故廢水處置問題,收回排放入海錯誤決定;二是在國際機構框架下成立包括中國專家在內的聯合技術工作組,確保核廢水處置問題嚴格接受國際評估、核查和監督;三是在同利益攸關方和國際機構協商一致之前,不得擅自啓動核廢水排海。中方將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回應商務部: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15日表示,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質疑和反對,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未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商,單方面作出以排海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核廢水的決定,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和民眾的高度關注。中方對此嚴重關切。中方將密切跟蹤事態的發展,認真評估可能會對相關食品以及農水產品安全和貿易造成的嚴重威脅,保障中國消費者的安全。

鏈接聯合國人權專家:“深感失望”

  聯合國有關人權專家15日發表共同聲明,對日本政府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的決定“深感失望”,表示此舉可能會影響太平洋地區數百萬人的生命和生計。

  聯合國有毒物品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馬科斯·奧雷利亞納、聯合國食物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邁克爾·法赫裏、聯合國人權與環境問題特別報告員戴維·博伊德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日本政府的這一決定非常令人擔憂,因為上百萬噸被污染的水排入大海後可能會對許多人的生命和整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從而對有關人權的保障構成極大威脅。

  聲明説,日本政府宣稱核廢水經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技術處理後能夠去除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但是此前的實踐已經表明該技術並不能徹底消除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危害風險。同時,日本政府低估了核廢水中放射性物質的危害性,其對人類和環境的威脅可能會持續超過100年。

  聲明説,考慮到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並非唯一可行的選擇,日本的決定尤其令人失望。日本應該切實履行防止有害物質泄漏並對其行為的風險進行充分評估,以更好地保護而不是損害海洋環境。

時評好一個“喝了沒事”,何其自私!

  日本政府日前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廢水排入大海。個別日本官員公開表示:“這些水喝了也沒事。”好一個“喝了沒事”,何其自私!

  福島核事故是迄今全球發生的最嚴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影響。日本政府此次決定排放入海的核廢水不少接觸過堆芯熔燬的核燃料,含有的放射性物質極其複雜,與全球核電站正常運營中排放的含氚廢水不可相提並論。然而,日方始終混淆概念,規避問題實質,甚至稱排放含氚廢水是全球慣例。在這樣一件事關人類福祉的重要事情上,日方避實就虛,企圖矇蔽世人,其言不信。

  日本在決定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前,未與各利益攸關國家和相關機構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核安全公約》等國際法,日本需承擔通知並充分協商環評監測、採取預防措施確保危險最小化、保障信息透明等國際義務。《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還規定,各國應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在其管轄或控制範圍內的事件或活動所造成的污染,不致擴大到行使主權權利的區域之外。由於洋流、量級、洄游魚類等因素,日本核廢水排海將不可避免地造成跨境影響。作為公約締約方,日本所作決定將開創嚴重核事故處理後廢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其行不義。

  日方稱,決定排污入海的一大理由是儲水罐即將不夠用,且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內增設儲水罐的餘地有限,已無更多空地用於大量建設儲水罐。然而事實是,如今福島核電站周圍都是無人居住區,要買地不會買不到,非不能也,實不為也。日方曾聲稱,排放核廢水入海是“成本最低、最易操作”的方案。這是把部分產業、個別企業的短期利益置於本國民眾、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和國際公共健康安全之上,其為不仁。

  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在核事故處理方面有着眾所周知的誠信赤字。福島核事故初期,日本政府一度宣稱“事故影響有限”“善後進展順利”,但事實證明絕非如此。東電公司在事故初期就已知道堆芯熔燬,卻試圖隱瞞真相。在事故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方對福島核泄漏問題要麼諱莫如深,要麼閃爍其詞,對日本國內外的擔憂始終沒有給出一個讓人安心的答覆。種種行徑顯示,其心不誠。

  不信、不義、不仁、不誠——個別日本官員居然還想用一句“喝了沒事”搪塞公眾、矇蔽世人,良知何在?信譽何在?底線何在?

來源:北京晚報 據新華社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