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傳統車企為什麼純電動車幹不過新造車勢力?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當純電動汽車和智能兩個字掛鈎之後,製造就已經不是關鍵了,所以傳統車企在整車製造方面的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就拿特斯拉舉例子,看下圖

特斯拉Model 3做工

特斯拉的做工是公認的差,甚至國產10萬元級別的車做工都比特斯拉好,但關鍵是這不重要,反正又不是不能用,因為特斯拉從來都不是靠硬件取勝的,這一點同樣適用於蔚來、理想、小鵬、威馬等新勢力造車。

拼硬件、比製造隨便一個傳統車企都可以吊打新勢力,但比軟件、比服務的話傳統車企差之千里,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傳統車企推出的功能性電動汽車在用户體驗方面可以説完全被新勢力造車推出的智能汽車秒殺了。

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關注點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燃油車時代,汽車的基本屬性是安全可靠的代步工具,用户關注點更是在功能和性能層面;智能電動車時代,汽車的代步屬性逐漸被淡化,用户的關注點開始向智能化、進化力、生命感和個性化定製轉變。

而智能化、進化力、生命感、個性化定製等方面都是由軟件所驅動的,新勢力造車們早已看到這一趨勢,早早的就做好了準備,當有一天把產品交付到用户手中用户會覺得傳統車企的車和新勢力車企的車完全是兩個物種,這種感覺就像是從諾基亞到蘋果的轉變,所以傳統車企幹不過新勢力造車完全是產品導向,電動汽車和智能電動汽車也完全是兩個物種,現階段傳統車企能造出好的電動汽車但造不出好的智能電動汽車,這就是原因。

傳統車企在做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時候,思路還是和燃油車一樣。

燃油車項目指標:投資不能超過XX億,利潤率要達到10%。

電動車項目指標:投資不能超過XXX億(好貴,但是不做不行了,行業大趨勢),利潤率要達到0%(掙錢是不可能了,但是怎麼能虧錢,咱從來沒做過財務測算上就虧錢的項目),項目團隊開始無腦提高銷售價格,壓低材料成本,降低產品配置,等等,強行做到經濟性大於等於0。

沒辦法,不然董事會審批過不了啊。

看上去都是造車,但分明是兩個不同的賽道。傳統車企在切換賽道的時候,沒有一大步跨過來,都是小步子在挪,偶爾推一款,小產量投放試試水,看似小心謹慎,也是萬般無奈。原因有幾點:現在燃油車的蛋糕還剩一點,傳統車企很難捨棄原本的優勢不去吃最後一口,邊搶着吃,邊慢慢切換,大家都很慢,只要不墊底就好。就好像大家在排隊,又開了個窗口,原來排在前面的不會換個窗口重新拍。傳統車企在電動車領域沒有什麼優勢,過往沉澱下來的,從設計到營銷的經驗,都需要大改,即使想馬上換個賽道的,也跑不快,還不如隨波逐流。燃油車就是車,技術再怎麼更新迭代,無非就是跑得更快,更安全,更省油,更便宜。電動車則不一樣,不僅僅是用電跑起來,和傳統燃油車最大的區別就是智能化,智能化是可以改變車的定義,這對於傳統車企來説,壁壘很高。就好比摩托羅拉,諾基亞和iphone之間的區別,硬件做的再牛逼沒有用,手機的定義已經改變了。傳統車企在智能化方面還是小學生,以後可能的情況是,實力雄厚的和互聯網大佬合作共贏,差一點的只能為別人提供生產線,再差的就要被遺忘了。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