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受堵的不只是蘇伊士運河”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綜合

  隨着3月28日晚埃及蘇伊士運河再次漲潮,針對重型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的救援行動取得明顯進展。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負責人拉比耶29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證實,“長賜號”在擱淺一週後已重新浮起,該貨輪被拖離航道後,蘇伊士運河將直接恢復航行。

  “長賜號”的擱淺給世界能源和商品物流運輸造成重大影響。“受堵的不只是蘇伊士運河”,這成了近期航運、大宗商品投資的一句調侃,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警示和思考——全球貿易運輸通道需要更完善的“安全備份”。

  

  全球貿易運輸通道需要“安全備份”

  蘇伊士運河事件給世界貿易特別是歐亞貿易帶來嚴重負面影響,進而衝擊全球各類商品的供應鏈安全。事件暴露出全球貿易運輸存在的嚴重隱患,也帶來了更多的警示和思考——全球貿易運輸通道需要更完善的“安全備份”。

  

  3月29日,救援船隻在埃及蘇伊士運河對被困的重型貨船實施救援作業。新華社發(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供圖)

  自從新航路開闢,人類進入海洋時代之後,海上運輸因其運量大、成本低而成為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國際貿易總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通過海上運輸。不過,以海上航線為主體構成的全球貿易運輸通道,其軟肋同樣突出。且不説惡劣的海洋氣象條件、突發的地緣政治風險都能輕易對航線安全構成威脅,僅僅是目前海上航線“咽喉要道”過於集中在10多個關鍵節點的現狀,就大大提升了全球貿易運輸的風險。無論是歷史還是當下,往往是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地一成為新聞焦點,全球貿易就不得不跟着“擔驚受怕”。

  就拿這次出事的蘇伊士運河來説,位於歐洲、亞洲、非洲交接處,又是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唯一海上通道,約12%的世界貿易量由此運輸,全球特別是亞歐貿易往來尤其倚重此路。如此要津,卻因一起看似不起眼的意外事件停止運作,其脆弱程度可想而知。

  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這個問題,海上新航路的建設正在展開。如俄羅斯積極推動的北極航道,是一條從北歐出發,向東穿過北冰洋巴倫支海、東西伯利亞海及白令海峽等海上通道,船隻可經此駛往太平洋沿岸國家。有分析指出,與傳統南方航道相比,亞歐國家通過北極航道運貨可節省10%到30%的時間,北極航道的商業開發價值日益受到重視。

  

  這是3月29日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拍攝的已成功起浮的重型貨船。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除了海上航線,陸上通道開闢擴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如對亞歐大陸而言,無論是從經濟成本還是輻射範圍角度考慮,陸上運輸特別是鐵路運輸前景十分廣闊。有研究機構測算,從成本看,中歐班列運費是空運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運輸時間是海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對於高附加值、強時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具有比較優勢”。而從輻射範圍看,中歐班列為亞歐大陸橋沿海地區和內陸腹地、內陸腹地之間以及亞歐大陸周邊國家地區密切對接亞歐內陸市場提供了更多的運輸方案。

  經過去年疫情的衝擊,亞歐大陸橋陸上通道的“成色”已在極端條件下得以驗證。2020年中歐班列“逆勢”增長,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物,首次突破“萬列”大關,全年開行12406列,同比增長50%,通達21個國家的92個城市,為穩定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助力中歐共同抗疫發揮了重要作用。

  應當看到,新運輸通道的建立完善並非朝夕之功,其建設進程恐怕也不會一帆風順。不過,正所謂事在人為,凡事只有開始推進才有真正改變的可能。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1年全球貿易復甦力度與趨勢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完全復甦有待時日。在這種局面下,將各方面的風險因素降至最低,減少對海上“咽喉要道”的過度依賴,開闢更多的海上陸上通道,將是更具遠見的選擇。

  國際航運業“一箱難求”

  蘇伊士運河因貨輪意外擱淺而“癱瘓”。這一“堵”,對於原本就“一箱難求”、價格高企的國際航運業而言,是“舊傷”未愈又添“新愁”。

  對於國際航運業而言,蘇伊士運河至關重要。據統計,全球25%的集裝箱貿易通過蘇伊士運河完成,其中亞歐之間的集裝箱運輸幾乎全部要經過這條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數據顯示,2020年通過蘇伊士運河船舶接近1.9萬艘,即平均每天有51.5艘船舶從這裏經過。全球航運權威媒體《勞埃德船舶日報》報道稱,單日雙向通過運河的貨運價值約96億美元。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航運集裝箱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運輸價格大幅攀升,從亞洲到美國、歐洲的部分航線集裝箱航運價格上漲超過400%,一些航運公司甚至要“搖號”決定將集裝箱供應給哪些客户。今年年初,國際航運“淡季不淡”,受貿易需求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和集裝箱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延續了“一箱難求”的“火爆”局面。

  國際航運業供不應求這一困局,為全球經濟復甦增添了不確定性。當前,全球供應鏈尚未完全恢復,原材料供應不足和價格上漲正在制約企業復工復產,國際航運業的困局以及由此帶來的運輸難和運費上漲,將對國際貿易和各國經濟復甦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加劇通脹擔憂。

  業內人士分析,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開始從疫情中復甦的大背景下,國際航運需求高峯將一直持續到下半年,運費價格也將居高不下。隨着全球範圍內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趨於平穩,國際航運面臨的困局有望得到緩解。

  新聞多一點

  日本船東或面臨天價索賠

  3月27日,“長賜號”貨輪的船東,位於日本愛媛縣的正榮汽船公司發表聲明,對事故給其他運輸企業造成的影響表示道歉。據報道,日本船東公司擁有的該船目前由台灣長榮海運公司負責具體經營。有航運專家稱,觸礁貨輪的船運公司、相關保險公司或將面臨天價索賠。

  日本船舶的類似觸礁事故已發生多起。去年8月日本商船三井公司的一艘貨輪在毛里求斯附近海域觸礁,造成近千噸燃料重油泄漏,給當地漁業、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毛里求斯政府被迫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日方雖未提供正式賠償,但日本政府派出國際緊急救援隊負責清污,並以對發展中國家經濟援助的方式對該國經濟振興、提升海上航行安全、恢復環境、促進旅遊貿易等提供了財政援助。當年12月,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訪問毛里求斯,向該國提供了價值6億日元的防災器材設備,並承諾今後在更廣泛領域內提供更大規模的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