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總枱記者任夢巖 盧燕 鄭澍)十一期間,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江河奔騰看中國》,記錄江河奔騰向前的時代大潮中,每個中國人的幸福感、獲得感。本期推出第三篇《從珠江到世界》。
潮湧珠江兩岸闊。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多條河流匯聚而成,水量豐盈,支流眾多,航運價值僅次於長江。湍急的河流一路向東,衝過雲南、貴州、廣西,再進廣東,著名的天生橋、大藤峽、魯布革等水電樞紐都得益於河流巨大的落差。彙集黃果樹瀑布的奔騰之水,穿喀斯特地貌,攜着桂林山水的詩情畫意,在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河網交錯,綠野平疇,匯入南海。
生產線上的音箱
廣州市花都區,一家音響代工廠裏,劉蘭軍正盯着新產品做最後測試。
劉蘭軍:給它一個掃頻的聲音,從幾K赫茲一直到幾千,然後它就從喇叭裏面有兩三個單元的音響,從裏面發出聲音來。
這是一款結合了照明與音響功能的產品,作為設計方,劉蘭軍和同事們要把各道工序把控好。他是廣州一家科技公司的供應鏈經理,他告訴記者,新產品從完成設計到上市銷售,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正是得益於珠三角得天獨厚的供應鏈優勢。
“一開始定了做這個音箱之後,會帶着我們對產品的想法,帶着初步的簡易模型去跟他們做進一步的溝通。最後就像談戀愛一樣,大家‘對眼’了,基本上就可以進一步合作了。像控制板電路板裏邊的零件大概有七八十個,比如涉及電阻、電容、電感,我們有合作的代理商,我們大概有十幾個塑膠的零件,分在兩個模具廠,那裏面還涉及一些五金件之類的,這個產品雖然是200多個零件,我們集中在40多家供應商就搞定了。”劉蘭軍説。
音箱手板圖(奕至科技供圖 )
42歲的劉蘭軍已經算得上是公司的“老員工”,2018年,他跟隨CEO何灼文辭職創辦了這家智能家居科技公司,從珠江邊上租來的一間地下室做感應燈起家,不到5年時間,產品線從燈、音箱擴展到香薰機、洗衣機,還賣到了幾十個國家。
何灼文在公司陽台接受採訪,不遠處就是黃埔港
公司現在的辦公地點就在廣州珠江畔、黃埔港旁的一幢寫字樓裏。CEO何灼文聊起產品的細節,更像是一位認真嚴謹的工程師。為什麼要在廣州創業?何灼文的答案首先是這裏有完整的供應鏈。他拿公司當初的第一款產品――智能吸頂燈舉例:“廣州黃埔,珠江經過這個地方出海,毗鄰着市中心的天河,大量的營銷類人才很容易在這裏彙集。同時,本區裏面有非常多的研發公司、供應鏈公司。我們就在佛山本地,找了當時幫國外電腦品牌做機箱的一個工廠,然後電子件發到東莞去加工,PCBA電路板、燈珠我們也找了深圳的公司,電池也是東莞、深圳,還有惠州的。”
何灼文説,消費電子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遍佈大灣區,從公司出發到各個供應鏈、加工廠,車程都不會超過2小時。做第一款產品時,初創團隊自己在地下室裏打標籤、發快遞。後來產品成了爆款,看好他們的投資人接連不斷,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專屬倉庫,還通過電商平台出海,產品線也越拓越廣,最強有力的支撐正是完整的供應鏈。這不是他們刻意的選擇,而是珠江沿線,供他們選擇的企業有太多。
“我們往上游走,到了(廣西)梧州,這個地方有供應商國光的喇叭製造工廠,一些元器件就在珠江的上游去做,我們的科技研發在廣州,包括產品的組裝,沿着珠江往前走,很多其他部件會在東莞進行加工,包括物流中轉、發貨都在東莞完成,再往前就到了深圳,我們的全球營銷中心就在深圳,再往前到了香港,我們的金融平台,包括國際結算就放在了香港。其實我們沿着珠江就完成了供應鏈部件的採購、產品的研發、製造組裝、物流中轉,再到營銷、國際結算。在我們這裏沒有城市的概念,只有車程的概念,半小時、一個小時,最遠一個半小時。”何灼文介紹。
黃埔港(圖片來源:黃埔港務分公司)
公司的面積不大,卻讓人印象深刻。專利證書掛滿一整面牆,向外望去,黃埔港盡收眼底。何灼文説,他們的不少產品正是從這裏裝箱,越過黃埔大橋順珠江而下,再通過獅子洋彙集在珠江口的南沙港,走向全球。“我自己讀的是國際貿易專業,所以有很深厚的國際貿易情節,在選址的時候,我們就希望整個團隊能夠立足中國、放眼全球。所以我看到這個港口,其實就能夠看到我們的產品不只是一個區域市場的,是全世界的。”
羊城八景之一“黃埔雲檣”,指的就是黃埔港附近,浩浩珠江雲集着各色各樣的船隻,宛如一條條巨龍靜卧江面,遠洋巨輪往來不絕,帆檣如雲。黃埔港雖然是河口港,但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通達江海,連接港澳。
黃埔港(圖片來源:黃埔港務分公司)
眼前只見岸橋、軌道吊不停運轉,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堆積有序,重型貨櫃車川流不息。廣州港集團黃埔港務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夏世傑已經在這裏工作了33年,見證了港口從人扛手提到機械化作業的全過程。黃埔港上連珠江下接南海,可以理解為它為上游城市開啓了“水上穿梭巴士”。
夏世傑説:“我們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一方面它能夠進國際外貿大船,另一方面它跟商品的腹地比較近。廣西過來的駁船也很多,西江、北江都是相通的,很多是從駁船走,因為我們這個碼頭輻射整個珠三角。比如從肇慶等各個地方把這些要出口的統一運到我們這裏,或者直接運到南沙,走各條國際航線的,就像一個管網,我們是一個節點。”
夜幕下的黃埔港(圖片來源:黃埔港務分公司)
港口忙,貿易旺。作為距離廣州市中心最近的貿易港口,黃埔港正在逐漸將業務轉移至容量更大、江水更深的南沙港。
距離黃埔港50多公里,連接珠江水系內河網絡與深水海港的廣州南沙港區,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港區貨物24小時不間斷運轉。廣州海事局執法支隊呂鎮洋介紹:“隨着船舶大型化,包括整個廣州的發展和珠江口的發展,現在港口、碼頭往往都是外移,往南沙那一帶去更多。以前的南沙集裝箱碼頭那邊主要有一期、二期,後面逐步又開通了三期,現在南沙四期也已經正式投入運營,南沙五期也正在建設當中。2012年我們統計中國籍船舶進出港的數量是54萬多艘次,去年,而且是在疫情影響下,達到131萬多艘次。”
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也是廣州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客似雲來、貨如輪轉,珠江見證了廣州從“一口通商”邁向“世界大港”。從黃埔港順江而上,曾經是廣州最繁忙的太古倉碼頭,如今已經成了遊人喜愛的網紅打卡地,只留下斑駁的倉庫。太古倉對岸,是歷史同樣悠久的廣州十三行,這裏已經成了廣州市民過江的擺渡碼頭。
珠江航運從太古倉、十三行一路向東,到黃埔港,再到更年輕的南沙港,帶動着上游經貿一路匯聚於廣州,從這裏奔流入海,走向世界。
這是劉蘭軍第一次來到碼頭,船的排期快到了,下午剛從工廠生產的產品,即將從這裏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