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英媒:中國家長為何反對給學生減負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綜合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9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學校正努力使學生的生活變得輕鬆一些  副題:為什麼有些家長反對?  2017年,中國科舉博物館在南京開館。這裏看起來不像一個闔家出遊的有趣目的地。然而最近的一個下午,博物館裏的孩子和聚精會神聽講解的成年人一樣多。來自鄂爾多斯的一名煤礦工程師帶着9歲的兒子前來參觀,他希望這次參觀可以改變兒子的“命運”。 孩子大聲讀道:“鄉試,會試,殿試。”

就其所激發的敬畏之情而言,科舉考試有一個現代的競爭對手:高考。對於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來説,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常常是他們避免務農或在工廠裏辛苦勞作的唯一機會。因此,中國的教育長期以來一直傾向於死記硬背,目的就是為了高考。學生們晚上要上補習班,作業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

但科舉博物館和參觀者所表達出的對考試的崇敬之情,並沒有得到改革派教育家和一些校長的認可。他們有一個激進的想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擴充課程,鼓勵學生培養興趣愛好。

2016年,南京名牌高中南京一中開始鼓勵老師和學生“地位平等”。該校有活躍的學生會以及文學社等學生社團。今年該校高考一本率為95%,創了該校的最高紀錄。然而7月底在校園外,數十名憤怒的學生家長舉着標語牌,要求“校長下課”。他們把孩子低於預期的高考分數歸咎於校長不重視考試。他們説,南京其他傳統名校培養出了更多的高分學生。

這場爭論凸顯了中國人在如何教育青少年方面的嚴重分歧。在南京,很多當地人同情這些抗議的家長。

從明年開始,經過調整後的高考將賦予學生選擇除必修課外一些學科的自由空間。但是中國不願意徹底改革精英化非常明顯的高考。華東師範大學的王濤(音)説:“堅持現有的考制,會耽誤有其他才能的學生。但是高考改革走得太遠,對貧困孩子不利。”愛孩子的父母們不是不想讓孩子們玩得開心。但正如南京的一位學生母親所言,如果不能讓學生考上好大學,那麼輕鬆愉快的課堂就“毫無用處”。(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