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天,老兵前來報到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綜合

  2022/8/1 建軍節

  有這樣一羣人

  他們

  可靠、可敬、可愛

  他們

  堅定、無私、無畏

  他們

  總在最需要的地方出現

  他們是保家衞國的戰士

  他們是捨生忘死的英雄

  他們是百鍊成鋼的將士

  他們是不輕言放棄的強者

  甘亮 關敬生/製圖

  在安徽

  有這麼一羣

  曾為祖國和人民捨生忘死

  脱下軍裝仍不改本色

  依舊閃耀着光輝發揮着餘熱的人

  今天

  頭條留給他們

  王忠心:“兵王”解甲之後

  “只要部隊有需要,我隨時聽從召喚。”2020年5月,王忠心正式光榮退休。在退休儀式上,他敬了最後一個軍禮,堅定地説。

  當兵34年,王忠心精通19個導彈測控崗位,參加過1500餘次實裝操作訓練、20多次實彈發射演練,帶出320多名優秀操作號手,60多名成為技術尖子或技術骨幹。從血氣方剛、意氣發風,到兩鬢斑白、風霜滿面,王忠心與高山為伍、與導彈為伴,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國防事業。

  王忠心沒有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連錯一根電纜、報錯一個信號、記錯一個數據、按錯一個按鈕、損壞一件儀器。一時不出差錯是要求,常年不出差錯是出色,從來不出差錯是傳奇。

  2017年,王忠心被授予“八一勳章”,2019年獲得“最美奮鬥者”稱號,榮獲“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全軍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背起行囊,割捨心中萬般不捨,王忠心回到了老家休寧。在這座黃山腳下的小縣城裏,他的名字幾乎家喻户曉。

  “我要像我的名字一樣,永遠吹響衝鋒號,絕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王忠心説。脱下軍裝的王忠心,近看樸素得與老農民沒有分別,但一走起路來虎虎生風。甭管多遠,就能看出那是響噹噹的“兵王”。

  “兵王工作室”是他為人民服務的“新戰場”,在這裏他接待諮詢、宣傳黨的政策法規、幫助困難羣眾等,逐漸成為休寧國防教育宣傳的新窗口。他還一次次走進學校、市縣各機關、駐軍部隊等地,開展國防教育宣講活動。

  解甲歸田的王忠心在“新戰位”上發光發熱,用實際行動吹響衝鋒號。當徵兵宣傳大使,做國防教育大使,王忠心欣然接受與“兵”有關的所有工作。

  帶着兵王進校園,最少也徵一個連。安慶師範大學2018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何天生,一直在參軍和求職之間猶豫,聽完王忠心的事蹟報告會後,果斷報名應徵。安慶師範大學武裝部部長夏建華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徵兵報名工作啓動之初,報名應徵的學生不多。王忠心作報告後,報名應徵人數一下翻了7倍多。

  王忠心還將1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回報家鄉人民的關心關愛。

  一些企業重金聘請王忠心擔任“代言人”,有的社會組織以高薪邀請他擔任“顧問”,都被他一一回絕。

  兵王轉身,忠心依舊,他為人民服務的腳步從未停歇。忙碌的身影一次次活躍在家鄉的學校、機關、村莊、社區……

  牛世端:深藏功名六十載 丹心一片映桑梓

  牛世端1928年10月出生,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轉業。在部隊期間,任勞任怨、工作積極、成績突出,牛世端榮獲“一等人民功臣”稱號,獲二等學習模範一次,榮立三等功3次。小兒子牛衞東説:“證書、勳章他都鎖着,不准我們碰。”牛世端如此看重這個箱子裏的東西,並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看着這些,就會想起那些過去的歲月和逝去的戰友。

  而直到2019年,在界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採集退役軍人信息入户核查時,深藏功名六十載的牛世端老人,才為大眾所知。

  “一等人民功臣”證書

  老人思維清晰,軍人氣質依舊,年過九旬的他依舊熱心公益事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牛世端向界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捐款5000元。老人説,自己歲數大了在家哪裏也不能去,捐點錢聊表心意。2021年春節前夕,他又捐出了省吃儉用的2萬元錢,帶着慰問品去慰問了當地18户困難家庭。他還向界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轉交9800元,用於設立救助基金。2021年“七一”前夕,牛世端老人又交了2萬元黨費以表達自己對黨的熱愛。

  牛世端的大兒子從部隊轉業回來,工作遇到困難,有人建議他用自己的身份給兒子找個更好的工作,當時就被他給否決,“不給國家添麻煩,能自己做的自己解決。”當記者再次問到這個事情,牛世端依然堅定地説:“事實就是這樣的,為什麼要佔這個便宜呢?不要貪佔公家的一點小便宜,現在能吃飽並且住得好,和那些死去的戰友相比,還有什麼可説的?”

  “現在的百姓生活好了,祖國繁榮昌盛,我能做的是發揮餘熱,多給大家講講身邊的變化!” 牛世端老人笑着説。從2019年10月至今,牛世端不計報酬,到黨政機關、學校、醫院、武警中隊宣講黨史和自己的革命經歷26場次,受眾2萬餘人。

  2020年,牛世端老人先後被評為“阜陽市優秀退役軍人” “阜陽好人”“安徽好人”“中國好人”,2021年被推薦為第七屆安徽省道德模範。

  唐先義:50餘載義務宣講 讓英雄事蹟代代傳

  “你們要記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雄用鮮血換來的!”7月28日,在滁州市全椒縣石沛鎮周崗烈士陵園,88歲的老兵唐先義在給今年退伍的軍人講革命故事。

  今年88歲的唐先義,1952年報名參軍,隨後奔赴抗美援朝前線,同戰友一起浴血奮戰。停戰後,唐先義又加入到支援朝鮮人民戰後恢復和建設的工作中。

  1966年,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唐先義從母親口中得知父親被追授為烈士,長眠於周崗烈士陵園。他趕到周崗,那一天,他守在烈士紀念碑前,主動向每個前來瞻仰的人講述革命烈當年士捨生忘死、保家衞國的英雄事蹟。那是他第一次義務講解。

  離開陵園的時候,唐先義把自己的聯繫方式留給了陵園工作人員,他告訴工作人員,只要有革命歷史講解需求,他都會風雨無阻地趕過來。從此以後,他把宣揚傳承革命精神當成自己的事業,多次主動到烈士家屬和村民家中收集史料。

  “作為烈士的後代,我有義務讓更多的人瞭解革命歷史。”唐先義對記者説。從1966年開始,唐先義多了一個新身份——全椒縣石沛鎮周崗烈士陵園義務講解員。每逢重大節日,唐先義總會蹬着他的自行車,從滁州去往40公里外的全椒,不收一分報酬,為人們講述當地革命歷史故事。50多年來,唐先義往返總里程達8萬餘公里,累計宣講1000餘場。

  讓唐先義欣慰的是,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紅色宣講的隊伍,其中有當地的老師、退伍軍人、援鄂及援滬的醫療隊隊員等。

  唐先義先後獲得第七屆滁州市道德模範、“滁州好人”“安徽好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今年88歲了,只要身體情況允許,我會把紅色故事繼續講下去!”

  夢裏奔騰着鐵馬冰河

  背影裏依然寫滿家國

  那枚勳章或許已存進角落

  可是骨子裏頭總“響”着一首軍歌

  ……

  若有戰,召必回

  這是老兵最忠誠的誓言

  退伍不褪色,奉獻光與熱

  這是老兵刻進生命的底色

  向老兵,致敬!

  記者:張嶽 王珂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