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因為“用盧布結算天然氣”,歐盟對匈牙利的打壓開始了|京釀館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綜合

4月6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首都布達佩斯舉行國會選舉獲勝後的首場記者會。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4月5日,也就是匈牙利現任總理歐爾班以絕對優勢贏得其第五個總理任期的兩天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委員會已準備針對匈牙利啓動“附加條件機制”。

如果該機制生效,這將是歐盟首次針對一個成員國採取如此嚴厲的懲罰性措施,也將意味着匈牙利每年喪失總額達61.4億歐元的歐盟轉移支付,總計金額更可能高達400億歐元以上。

其直接誘因則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要求“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客户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必須以盧布結算,歐盟委員會則呼籲其成員國堅持使用歐元和美元結算,但匈牙利並不打算配合——歐爾班明確表示,用盧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並不困難”。

當地時間4月6日,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彼得也對此專門回應稱,匈牙利正在研究為所購俄羅斯天然氣付款的辦法,這不關歐洲聯盟的事。

4月3日,選民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處投票站排隊等待投票。四年一度的匈牙利國會選舉於當日拉開帷幕。圖/新華社

“附加機制”為匈牙利量身定製?

作為一個具有“邦聯”性質的國際組織,歐盟的根本規範是基於被稱作《歐洲聯盟基本條約》的成員國間契約而建立。其中,2003年生效的《尼斯條約》在《歐洲聯盟基本條約》第七條“承認並共同維護歐盟統一價值觀”條文中,引入了“維護統一歐盟法制”原則,並規定了制裁機制。但當時的制裁條款僅限於剝奪犯規成員國在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的投票權。

2020年,為應對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危機,歐盟設立了總金額高達750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另外還啓動了一個與1.1萬億歐元、長達7年的歐盟預算掛鈎的龐大紓困計劃。

作為主要出資方的西北歐國家認為,為避免違規成員國政府不當動用這筆資金,應建立一個“附加條件機制”加以約束。根據這項機制,一旦被裁定違規,歐盟委員會有權凍結支付“復甦基金”和歐盟預算中該成員國應得份額。

這一“附加條件機制”,引發了東歐國家、尤其是匈牙利和波蘭的強烈不滿,認為該機制有“強權政治”和“干涉內政”之嫌,試圖阻撓其通過,但未能成功。

2021年1月“附加條件機制”在歐盟獲得通過後,匈牙利、波蘭兩國向歐洲法院起訴,認為該機制違法。2022年2月16日,歐洲法院裁定該機制合法。

2022年3月初,歐盟委員會公佈了“附加條件機制”指導方針,但當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不急於立即啓動”,並敦促性急的歐洲議會議員“最好等到4月3日之後再説”。

4月3日是什麼日子?是匈牙利選舉投票日。有分析家指出,歐盟委員會是希望已連任多次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敗選,從而無需將該機制立即適用於匈牙利,以免造成歐盟內部分裂。

儘管選前匈牙利六個反對黨史無前例地結成“統一戰線”,歐爾班的青民盟依舊勢如破竹地斬獲67.8%選票和199個議席中的135個,為他拿下連續第四個總理任期。

兩天後,“附加條件機制”首次被宣佈對一個歐盟成員國啓動了。

歐盟預算與行政事務專員哈恩毫不掩飾地表示,針對匈牙利啓動“機制”的文件早已準備好,僅僅為了避嫌才刻意等匈牙利大選結果揭曉才公佈。

據專業人士測算,如果“附加條件機制”百分百啓動,匈牙利將因此每年喪失總額達61.4億歐元的歐盟轉移支付,總計金額更可能高達400億歐元以上。這將對匈牙利經濟和財政平衡構成沉重壓力。

正如布魯塞爾的觀察家們所言,從歐盟及大多數成員國領導人未按慣例祝賀歐爾班連任,到“附加條件機制”首次宣佈啓動前後的種種跡象都表明,該機制很大程度上就是為“歐爾班的匈牙利”量身定製的。

3月24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抵達歐盟總部,準備出席歐盟峯會。在歐盟峯會前夕的3月23日,歐爾班表示匈牙利政府強烈反對制裁俄羅斯能源部門。圖/新華社

“逆行”不僅僅是因為俄烏危機

實際上,歐爾班長期以來被歐盟指責“親俄”。2月24日,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匈牙利拒絕向烏克蘭提供軍援。

此次,匈牙利更公然對抗歐盟針對俄羅斯的“天然氣支付統一立場”,成為歐盟國家中唯一同意俄“天然氣用盧布結算”者,導致許多歐盟成員國政府和政治家、尤其歐洲議會眾多議員的強烈不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歐爾班的匈牙利”和歐盟間的齟齬由來已久。

早在2010年4月歐爾班通過選舉上台執政當年,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就質疑其推出的“新媒體法”,並最終迫使歐爾班作出妥協,刪除其中有爭議的章節。

2011年底,歐盟委員會指責匈牙利“司法改革”涉嫌違反歐盟“分權原則”,匈牙利不服,投訴到歐盟法院。2012年11月,歐盟法院裁定匈牙利敗訴,令其改革受阻。

2011年底,匈牙利立法改革中央銀行機制,歐盟委員會要求撤銷,被匈牙利拒絕;隨後,歐盟委員會試圖干涉匈牙利基本法修改,也遭匈牙利強烈抵制。

2017年,歐盟試圖干預匈牙利針對非政府組織(NGO)接受外國資助的限制,雙方進行了長達4年的博弈,最終以匈牙利方面妥協而告終。

2020年11月16日,匈牙利聯合波蘭,杯葛了歐盟關於“七年預算”和“復甦基金”的表決,將這兩根“救命稻草”的通過拖延了大半個月,被認為是“歐爾班針對歐盟的報復”……

由此種種,可見歐爾班和歐盟間的博弈,遠早於“附加條件機制”的出台。而“俄烏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果”,是歐盟挑明彼此間分歧並借題發揮的最新也最有利口實而已。

當然,儘管歐盟委員對匈牙利和歐爾班高高舉起“第七條”和“附加條件機制”,但歐盟決策機制的低效也是舉世聞名。有歐盟法律專家指出,僅僅“走程序”就至少需要6個月至9個月時間。

而且,這個“程序”也僅僅是一個不具備可操作性的原則性框架。因為,任何可能的、涉及具體凍結或減少歐盟轉移支付的條款,都需要得到歐盟至少55%成員國的支持——這意味着27個歐盟成員國中至少15個要投贊成票。

在此過程中,以“逆行”姿態在歐盟內部謀求獨立自主的歐爾班,無疑還將面臨更多挑戰。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