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何種情形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專家解讀
——逃税罪如何認定,何種情形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經濟法室主任席月民研究員介紹,對於個人所得税而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規定,罪名主要有逃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繳欠税罪等。以逃税罪為例,納税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税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税款數額較大並且佔應納税額百分之十以上的,即構成逃税罪。
何種情形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席月民談到,刑法規定,經税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税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當然,對此也有例外,換言之,補繳並非一律免予追究刑事責任。” 席月民指出,法定的例外情形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税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税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加強依法納税意識,哪些人要繳納個人所得税?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税法》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税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該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税。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税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該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税。
席月民介紹,在我國,自然人、個人獨資企業以及合夥企業需要按照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税。個人所得税的納税人區分為居民納税人和非居民納税人兩類,前者承擔無限納税義務,要就其中國境內外所得納税,後者承擔有限納税義務,僅就其中國境內所得納税。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分類綜合所得税制,按照收入性質不同,個人所得被區分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以及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四項所得被稱為綜合所得,按納税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税;非居民個人取得前四項所得則按月或者按次分項繳納個人所得税;納税人取得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税。
席月民談到,由於個人所得税的税目税率設計較為複雜,針對不同類型所得的應納税所得額的計算標準有所不同,而且在納税方式上又存在代扣代繳納税和自行申報納税。因此,對納税人而言,及時正確繳納個人所得税需要主動學習必要的税法知識。
席月民表示,網紅主播如果心存僥倖,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税申報或者不申報,必然埋下法律風險隱患,受到法律制裁。
——如果沒有如實繳税,税務部門追繳期限怎麼算?
專家進一步提醒,《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税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税法實施條例》對不同類型收入的個人所得税規定了不同的納税申報期限,有的是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有的是次年六月三十日前,有的則是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納税人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納税期限及時繳納税款,逾期繳納將承擔法律責任。
關於税務部門追繳期限,席月民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税收徵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因納税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税款的,税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徵税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徵期可以延長到五年。對偷税、抗税、騙税的,税務機關追徵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税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人民網 記者 孝金波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