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重建家園,阿富汗人不要“鱷魚眼淚”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綜合

當地時間6月22日凌晨,隨着一身巨響,哈瓦被倒塌的牆體砸醒,四起的灰塵嗆得她直咳嗽,只聽到幾個孩子在哭喊“媽媽”。

“我沒想到自己能活下來。”想起那天的情景,躺在阿富汗東南部帕克提卡省省會沙蘭市一家醫院病牀上的哈瓦心有餘悸。

自從去年中旬美軍撤離,阿富汗塔利班執政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多項經濟制裁和處處設限,令這個本已艱難的國家近乎被掏空。如今,一場20年來最致命的地震發生後,西方的種種限制再度成為阿富汗人接受人道主義援助、重建家園的最大障礙。

未來該怎麼辦?同許多阿富汗人一樣,哈瓦不敢多想。

大風大雨 物資難進災區

阿富汗帕克提卡省和霍斯特省位於同巴基斯坦邊境交匯的高山地區,這裏也是阿富汗最貧困的地方之一。

圖説:帕克提卡省受災村莊中悲傷哭泣的孩子。圖源:GJ

對於生活在這裏的人們而言,肥沃的土壤是稀缺資源,在這貧瘠的山地種下一些農作物只夠勉強維持生計。更多情況下,他們依靠在巴基斯坦、伊朗或是更遠的國外打工的親戚寄來的錢生活。

再加上數十年的治理不善和國際制裁,這裏的民眾沒有錢修建牢固的住宅。他們的房子幾乎都是用木頭搭建框架,用泥土和一些簡易材料累積而成,十分脆弱,不堪一擊。

當22日凌晨那場地震襲來,熟睡的人們來不及反應,就被晃倒的牆體和屋頂壓在了最下面。僅存的一些沒倒的牆體上,可以看到明顯的裂縫,隨時有坍塌的風險。

當地民眾拖着疲憊的步伐,在廢墟瓦礫中試圖找尋被埋的親人,以及依舊勉強能用的家當。孩子穿着大人的衣服,一臉 茫然地站在用防水布搭成的臨時帳篷裏,看着大人們埋葬遇難的親人。

為幫助災民渡過難關,在地震發生的當天,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宣佈了總計10億阿富汗尼(約合1000萬美元)的遇難者撫卹金,並派出僅存的6架直升機參與救援。阿富汗紅新月會和土耳其紅新月會,以及其他一些機構也立即行動,為災區提供救援。

來自中國的帳篷、毛巾被、摺疊牀等阿富汗災民急需的物資6月27日晚運抵喀布爾國際機場。阿富汗的鄰國巴基斯坦在北部開博爾-普赫圖誇省也及時開放過境點,允許在地震中受傷的阿富汗人免簽入境接受治療。

為了能讓參與救援的國際組織安心地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受災嚴重的帕克提卡省塔利班高級官員汗·默罕默德·艾哈邁德承諾,不會干擾國際組織的救援工作。“無論是糧食計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是其他任何組織,都將自行分配救援物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莫特也表示:“塔利班沒有阻止我們分發物資,相反,他們在幫助我們。”

但要將這些急需的救命錢和物資及時發放到災民手上,障礙重重。

通往災區的道路大多是盤繞在陡峭山坡上的土路,有時還有河流擋道,大卡車在山區行駛本就艱難。最近連日降雨,河水上漲,以及地震導致的大量碎石瓦礫,讓滿載麪包、麪粉、大米和毯子的卡車更加寸步難行。強季風雨和大風,也給直升機展開搜索和物資投放工作造成了困難。

因此,還有不少災民連臨時帳篷都沒有,只能在地震後的雨夜睡在附近的樹林裏。他們懷揣着希望,期盼着救援物資能夠早一點、再早一點送進災區。

“政府已經竭盡所能。”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阿卜杜勒·卡哈爾·巴爾基無奈地説。

重建家園 錢是最大問題

然而,把救命錢和物資及時送到災民手中僅僅是第一步。

阿富汗的山區,夏季本就比平原地區更短。隨着夏至過去,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也越來越涼。當地人知道,當夏天逐漸遠去,冬天就不遠了。一場地震讓本來就只靠着鍋碗瓢盆這點家當過活的他們變得一無所有,而救援物質只夠他們撐過短暫時日。

在嚴冬到來之前的短短几個月裏,能否完成重建,讓他們重新有家可回才是關鍵。而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時間是緊迫的。正如世界糧食計劃署駐阿富汗官員所説,當地災民需要的物資“遠遠不止食物,還有庇護所”。顯然,這裏説的“庇護所”並不是臨時搭建的帳篷。受地震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一些村莊“被完全摧毀”,或是至少有七成的房屋倒塌,重建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圖説:阿富汗災民查看在地震中損壞的房屋。圖源:GJ

重建急需的錢也格外緊缺。超過六成的救援組織認為,阿富汗國內缺乏可用的現金是“一個程序性的障礙”。

正如美國媒體所説,自從阿富汗塔利班掌握政權以來,“阿富汗實際上被隔絕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海外資產被美國凍結,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動用不了這些資產維持商業銀行的正常運轉。企業或個人在銀行賬户裏的存款也提取不出來,而當地大多數政府僱員以及醫生、護士和教師,已經好幾個月沒有領到工資了。

與此同時,由於阿富汗央行並不印刷本國貨幣阿富汗尼,貨幣均由海外的工廠製造,國內僅存的現金在流通中逐漸消耗。因此,無論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還是普通民眾,是真的缺錢。

阿富汗國內拿不出錢,而想要資助阿富汗災後救援的海外組織機構,也正在為錢,尤其是如何向阿富汗轉賬而苦惱。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負責人馬丁·格里菲斯表示,儘管人道主義援助被排除制裁範圍之外,但“銀行系統繼續阻止向當地轉賬”。統計顯示,大約有八成國際組織遇到向阿富汗境內轉賬延遲的問題。三分之二的組織報告稱,與它們對接的銀行拒絕向阿富汗轉賬。

即便是想要以個人名義向阿富汗當地人匯款,也並不容易。不少生活在海外的阿富汗人表示,在過去9個月裏,他們曾嘗試通過西聯匯款和速匯金等服務向國內的親屬匯錢,但都遇到了麻煩,只能“曲線救國”找鄰國的親朋送錢過去。按《華爾街日報》的説法,問題大多出在匯款公司擔心違反美國對阿富汗的制裁政策上。

虛情假意 西方毫無行動

對於地震給阿富汗人帶來的痛苦,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和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深感傷心”,“將同阿富汗人民站在一起”。

但這些煽情的話語在阿富汗人聽來諷刺意味十足。畢竟,阿富汗人現在正在遭受的痛苦,除了源自地震,更多的正是源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採取的制裁措施。

“制裁對我們造成了如此大的傷害。”阿富汗出生的巴赫爾是一家救援組織的創始人。在他看來,西方正在“地毯式地制裁整個國家和所有民眾”。

圖説:中國政府雪中送炭,援助阿富汗首批抗震救災物資27日運抵喀布爾機場。 圖源:新華社

“他們提供了‘慰問’,但我們接受援助物資和錢依舊如此困難,美國對此負有直接責任,是它讓援助機構的運作在如此危急的時刻變得更加艱難。”阿富汗記者拉蒂菲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另一名記者卡基布更是言辭犀利:“鱷魚的眼淚幫不到阿富汗人。請解凍阿富汗銀行的資產,停止制裁阿富汗。”

醫療保健網絡緊急救援組織的負責人羅賽拉·米奇認為,如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繼續對阿富汗實施這樣的金融封鎖,那“基本上會讓2500萬阿富汗人難以謀生,他們只能捱餓,然後死去。”

事實上,不少阿富汗人,尤其是帕克提卡省和霍斯特省的災民們已經心如死灰。

在這場地震中,哈瓦最終失去了6個孩子中的4個,另外還有17個親戚沒能逃過這一劫。“我失去了一切,我的整個家庭,整個世界,我對未來沒有任何期待。”

30歲的帕夏·古心裏也是一片悲涼。站在廢墟上,任夜晚的涼風鑽進破舊的衣服,想着自己的全部家當,比如做飯燒水的鍋、壺,都還埋在廢墟下,他指着臨時搭建的帳篷説:“不管冬天還是春天,我們都必須待在這裏。”

新民晚報記者 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