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不成蝕把米?美國對俄羅斯出手,卻搞得波音737MAX停產
俄烏衝突,歐美製裁,讓本來就緊張的產業鏈供應鏈受到重大沖擊,因此也引發全球化通脹。近期,波音暫停生產737MAX機型近十天。而目前,波音對這一型號的產量已經落後於月均產量。此次延期交貨的理由轉向了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
波音公司對俄羅斯的鈦金屬十分依賴,至少有33%的飛機是完全由俄羅斯鈦組裝而成。然而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名單中,便包含了俄羅斯鈦。鈦金屬在飛機制造的地位就好比芯片中的惰性氣體。不僅僅是波音公司,美國其他飛機制造商也深陷不便。
波音公司近段時間一直被迫“另尋門户”。在這個能源緊缺的背景下,波音等其他飛機制造商已經着手準備囤貨鈦原料。然而無論是新產品的篩查與選擇,還是質量檢測與客户磨合,都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帶來更多的成本。
此次對俄製裁中也規定,俄飛機不得進入美國領空。奈何波音飛機不僅需要鈦金屬,它還有成百上千的零件需要從全球數千家工廠中運過來,其中就包括俄羅斯的生產商。此次“空禁”也讓波音飛機的零件交付受阻,出現部件短缺、延期交貨等問題。
美國某分析師統計,在今年的上半年,波音公司可能損失了36億美元(約合242億元人民幣),而“救命稻草”便取決於737MAX客機的交付量。然而面對疫情、部分負面事件的影響,全球對波音的信任度下降,新機訂購量也嚴重下滑。再加上對鈦金屬的“極限依賴”與被“卡脖子”,波音公司可能成為這場供應鏈短缺背景下的“大輸家”。
文|吳凱濱 題|曾藝 審|李澤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