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治理精細化 服務更暖心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綜合

社區服務關係民生、連着民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對“十四五”時期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推動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正當其時。記者近日探訪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吉林省松原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近距離觀察當地提升社區服務能力的實踐探索。

建體系

培養頭雁,壯大社區人才工作隊伍

“我們積極開展精品特色社區創建,實現17個小區黨支部全覆蓋,同時聯合商家、企業資源,為居民們打造公共服務陣地,極大地改變了社區面貌。”在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優秀社區黨委書記培養工作室,説起工作創新經驗,海珠社區黨委書記陳慧斌深有感觸。

2016年,陳慧斌回到曾經工作多年的海珠社區擔任黨委書記,本來對社區工作駕輕就熟的她卻感到了本領恐慌。陳慧斌面臨的問題,也是許多社區幹部的共性問題。南山區委組織部在調研中發現,部分社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培養運作缺實效、成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人才後備規模不合理、來源單一。

為此,南山區在每個街道建立2—3個優秀社區黨委書記培養工作室,選拔1名工作能力突出、經驗豐富、有一定創新發展能力的在職優秀社區黨委書記作為牽頭人或導師,並從師資庫中選配1名黨建理論專家開展教學培訓。同時,開設社區青年先鋒訓練營,在全區遴選30名社區黨委副書記、園區專職副書記開展特訓。

陳慧斌曾是優秀社區黨委書記培養工作室的第一屆學員,如今已是工作室的一名導師。她所講授的海珠社區在黨建引領下多維共治的探索實踐,廣受學員好評。諸如此類工作經驗,會經過總結提煉後形成服務羣眾典型案例,進一步提升工作室學員的能力。同時,工作室還以優秀社區黨委書記為課題組長,吸納社區專職工作者、網格員等為組員,研究街道“微改革”課題。

“從培養‘頭雁’到建強‘羣雁’,最後形成‘雁陣’。”從優秀社區黨委書記培養工作室走出來的吳紅霞,去年獲評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在她看來,一系列培養規劃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注入了源頭活水。如今,南山區先後培養的326名社區後備幹部,正在全區各個社區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2021年,在南山區的新一屆社區“兩委”班子中,有11名社區黨委書記和63名副書記來自工作室。

目前,深圳全市共設立90餘個優秀社區黨委書記培養工作室,通過開展社區黨組織書記全員輪訓、開設“社區黨組織書記話初心”專欄、舉辦社區黨組織書記論壇等方式,形成系統培養體系;對於社區專職工作者、網格員等羣體,則建立了全市“一盤棋”的專業化、職業化管理體系,統一入口、分級分檔、動態晉升,1.9萬名專業化、職業化社區工作隊伍形成規模、日益完備。

促合作

黨建聯盟,凝聚基層社會治理合力

“大爺,您給我找包小蘇打,拿温水化開,去油污特管用!”週六早上10點,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前郭爾羅斯鎮郭爾羅斯社區居民王海家裏,5名志願者正拿着抹布幫忙擦拭灶台,“看看,真亮了哎!”

在一次走訪中,社區黨總支書記曲玲玲發現社區裏的高齡老人打掃衞生存在困難,便帶着黨建聯盟的志願者們上門清潔。擦玻璃、拖地板、洗被罩……王海不曾想到,這些如今都已成為志願者們每月的日常。

按照松原市委要求,郭爾羅斯社區成立黨建聯盟,社區黨委同縣政協在內的31家駐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黨支部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醫護領域的政協委員、縣中醫院醫生紛紛走進社區,為居民提供上門服務、建立健康檔案,還開起了醫療講堂;工商聯組織企業開展技能培訓;人社局在社區設立勞動保障窗口、搭建居民就業對接平台……在黨建聯盟統籌下,相關單位定期召開情況調度會,社區收集需求、單位反饋響應,各領域黨組織充分發揮協同作戰優勢,及時回應羣眾需求,基層治理合力日益壯大。

黨建聯盟成立後,社區還結合重大時間節點,組織黨建活動聯辦,舉辦主題黨日活動,不僅鼓勵社區黨員到機關聽黨課、學黨史,也歡迎機關黨員進社區。曲玲玲説:“以前跟機關對接工作,都是部門對部門,有時具體工作人員都不太認得清。現在不一樣了,社區黨員和機關黨員的聯繫更加密切了。今年端午節期間,我們還一起給獨居老人包粽子。”

截至目前,松原全市22個街道和鎮轄社區已全部組建黨建聯盟,涵蓋各類組織810多個,服務內容涉及文體活動、法律援助等多個領域,帶動激活駐街各領域黨員6.3萬人參與基層服務。

補短板

下沉一線,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大早,浙江省新昌縣城南鄉里家廊村“鄉理鄉親”服務集市準時開張。理髮、問診、修家電、調解……來往村民絡繹不絕,好不熱鬧。

城南鄉黨委書記夏六均告訴記者,推出“鄉理鄉親”最初是為了解決村裏留守老人的理髮難題,“城南鄉駐村指導員在下村服務時發現,有些偏遠村沒有理髮店,老人去縣城理髮路遠又不方便,所以才有了服務集市。”

後來,服務集市的項目不斷豐富,除了理髮,還拓展出健康服務、家電維保、傳統修補等8類服務項目。根據羣眾需求,村級監察工作聯絡、紅十字救護培訓、求職招聘等更多項目也在不斷納入集市服務當中。

“朱師傅,你的血壓還是有點高,降壓藥我再給你配點。”城南鄉衞生院醫生呂劍濤給村民朱伯忠測完血壓,用移動支付設備幫朱伯忠刷了社保卡,為他開好藥。朱伯忠直言:“以前每個月都要到15公里外的鄉衞生院開藥,有時還得跑到更遠的縣醫院,很是麻煩。沒想到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病配藥。”

如今,為了更好服務轄區村民,服務集市已開進全鄉17個行政村。村民們有什麼服務需求,都可以到集市上“淘一淘”。不久前,服務集市的工作人員還把企業招聘信息帶進了村裏。51歲的車牀工人陳孝軍就這樣在家門口找到了新工作。“經過培訓,幾天後我就能正式上崗了。”陳孝軍開心地説。

近年來,新昌縣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推動全縣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要讓城裏人享受的服務,村民們也能享受到。”新昌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章一華説,“城南鄉‘鄉理鄉親’服務集市模式如今已在全縣推廣,從民意收集、糾紛調解到志願服務、科普宣傳,涵蓋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全縣“鄉理鄉親”服務集市已累計服務1.8萬多人次,解決各類問題450餘件。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