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俄”情緒困擾德國社會「圖」
來源:新華網
5月5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特雷普託公園內的蘇軍烈士陵園,兩輛警車停在一座紀念雕像旁。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我當然擔心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畢竟我們在這邊工作和生活。”在德國圖林根州工作的辦公室職員尼娜説。
尼娜來自俄羅斯梁贊。不久前,在柏林特雷普託公園裏,她聊起俄烏衝突以來屢屢見諸德國媒體的“仇俄”事件時,顯得氣憤而無奈。
“但我相信,普通人沒有無端的惡意,仇恨或歧視是因為有人操弄。”尼娜告訴新華社記者。
特雷普託公園內坐落着德國境內最大的蘇軍烈士陵園,建成於1949年,用於紀念在二戰柏林戰役中犧牲的蘇聯軍人。
今年4月,陵園裏的紀念碑兩次被塗上辱罵性標語。此後,陵園外安置了警用護欄,多輛警車在園內駐守、巡邏,紀念碑四周也新裝了多盞探照燈。
記者採訪當天,原計劃經由蘇軍烈士陵園的一場“挺俄”遊行被柏林警方臨時叫停。同一天,一場“反俄”遊行在距離陵園數公里的柏林亞歷山大廣場進行。
記者在亞歷山大廣場看到,地標“世界鍾”周圍人頭攢動,滿眼可見烏克蘭國旗和譴責俄羅斯的標語。演説者和示威者羣情激憤,一名路人經過,高喊“支持俄羅斯”,立即招致一片噓聲和謾罵。
這名路人名叫娜傑日達,是已入籍德國的俄裔工程師。她在廣場拐角處告訴記者:“我嫁給了德國人,我女兒是德國人,也是俄羅斯人。之前,我所住社區的一所俄文學校被人縱火。我女兒還小,我怎麼能忍受這種威脅?”
娜傑日達提到的俄文學校位於柏林東部的馬察恩—海勒斯多夫區。3月的一天夜裏,學校體育館入口處遭燃燒彈襲擊。區政府隨後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説,這是“出於政治動機、針對兒童的卑鄙行為”。
4月中旬,德國聯邦刑事偵查局局長霍爾格·明希説,德國每週約有200起針對俄羅斯裔或烏克蘭裔的案件,主要涉及威脅、侮辱和破壞財產等。
在柏林米特區,一家俄羅斯特色菜餐廳的經理克勞迪厄斯説,餐廳收到了大量包含侮辱性言語的仇恨電話和網絡評論。事實上,這家餐廳僱有不少有烏克蘭血統的員工。
族羣撕裂也蔓延到一向標榜自由獨立的文化藝術領域。在不少博物館、音樂廳、圖書館、美術館門口掛起烏克蘭國旗的同時,經常有俄羅斯音樂家、美術家的演出或展覽被取消。
3月初,著名俄羅斯指揮家瓦萊裏·捷傑耶夫因未發聲“與殘暴戰爭保持距離”,被免去慕尼黑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一職。捷傑耶夫迄今仍對外界保持沉默。
“德國學校的俄羅斯孩童成了(‘仇俄’情緒)的出口,就連過世的俄羅斯文學家、作曲家也要背鍋。”柏林歷史悠久的腓特烈施塔特劇院經理貝恩特·施密特在一篇文化評論中寫道,“詢問俄羅斯藝術家對普京的看法?這個想法本身在我看來就是對歷史的漠視……”
在勃蘭登堡門前,手持反戰標語的柏林退休老人科爾內利婭對記者説:“我反對一切戰爭和仇恨。但我們德國人尤其要想清楚,是誰真正導致了戰爭,又是誰正在為戰爭付出代價?”
這是5月5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特雷普託公園內的蘇軍烈士陵園拍攝的為加強夜間保護安裝的探照燈。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這是5月5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特雷普託公園內的蘇軍烈士陵園一處入口外拍攝的警用護欄。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這張5月5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掛起烏克蘭國旗的柏林洪堡大學(左上)、老國家美術館(右上)、柏林國立圖書館(左下)與老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來源:新華網 記者 張毅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