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慣養結局都這樣:父母捨不得孩子吃苦,他走的彎路更多

人生如果註定是一場辛苦的旅行,那麼教孩子早一點開始努力,早一點懂得吃苦,在他以後人生之路上,他就會更有機會從容的欣賞風景,而不是邊走邊為路費奔波。

關於“該不該讓孩子吃苦?”這個問題,我們每次都在説:

別捨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但是一到自己家孩子身上,好像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了。

同事梅姐家的小孩,上初中後由於路途較遠,就選擇中午在學校吃飯。

可是孩子總是抱怨説學校的伙食實在是太差了:每道菜都像是白水煮出來的,沒有油水就算了,還軟趴趴的一點味道都沒有。

媽媽心疼孩子怕他吃不飽,就多給他不少錢,讓他去學校附近的私人菜館,頓頓點菜吃好的。

我們都笑她:自己上班這麼多年都是外賣小吃過來的,孩子這點苦都見不得吃了。

梅姐也不在意,只要兒子好,她怎麼樣都無所謂的。

當然了,學校的飯菜跟家裏自然是沒法比的,但是想想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來,已經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多少人每天早上揹着饅頭鹹菜一路走一路啃,剩下的到了中午糊弄糊弄就又是一頓。偶爾去學校食堂吃兩個炒菜,那都是開葷了。

孩子在學校,説實話,只要不挑食、能吃飽、營養跟上,也沒什麼不可以。

其實有時候,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強大的,只是現在的經濟條件變好了,家長們見不得自家孩子受一丁點的苦。

一旦孩子叫苦叫累,趕緊一把攬過來,拉到舒適窩裏保護起來,讓他在温牀上幸福成長。

可是,這些家長是否知道,

人生的道路上,吃苦這條路是必經之路。

你能夠保護他的時候,他沒有吃過苦,等有一天你保護不了,而他又在温牀上長習慣了,再面臨苦難時,他會承受不住。

以前人們常説:寒門出貴子,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工薪階層家庭,居然養出了一個又一個“富二代”。

比如説,身邊的朋友,明明月薪只有四五千要養活一大家子人,女兒還在上小學就已經用上最新款的IPAID迷你,全身都是名牌,加起來都是她爸兩三個月的工資了。

這些雖然不是非常貴,但對於工薪階層來説,承擔下來還是有不小得壓力的。

我忍不住問:為什麼要買孩子買這麼貴的東西?

他無奈地説:沒辦法啊,孩子説身邊同學都有,她沒有就太丟臉了。鬧了好幾回,還説不給買就不想讀書了。我沒什麼本事,只能咬咬牙,都滿足她了。

聽完,我覺得好氣又好笑,不給買還不讀書了,現在的小孩,也真是夠狠的。

很多家長的邏輯是:只要孩子願意學習,我掏再多的錢都願意。

可是,一味滿足孩子,就能換來孩子上進的心嗎?

只怕未必。

前段時間,我就看到這樣一個令人心酸的新聞。

説是孩子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就用手機在某直播軟件上給某某網紅主播先後打賞4萬餘元。

而這些錢,都是父親打工賺來的,差不多相當於一年的積蓄,就這樣被孩子揮霍了。

父親沒有辦法,報警想要求警方,讓警察介入,把這筆錢給要回來。

沒想到警方還沒有表態,孩子就先炸了:説堅決不行,既然是給出去的錢,哪有要回來的道理?這樣會讓他很沒有面子。

簡直奇了個大葩!

孩子,你怎麼不想想,你憑什麼拿着你爸爸的辛苦錢,在一個陌生人面前撐面子,裝大款啊?

這樣的白眼狼孩子令人痛恨,但他為什麼會有如此行為,恐怕與她父母從小的縱容有分不開的關係。

最可怕的莫過於,窮人家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

這個時代早就在悄悄發生着變化,

越來越多的工薪階層家庭培養出了張嘴就要“買買買”的“富二代”,而不少富人家的家長卻堅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吃苦。

在這個物質普遍豐富的時代,滿足孩子吃穿用度的基本需求早就不成問題了,但能夠擁有正確的認知,對所有父母來説,依舊是一種考驗。

寒門出貴子,貴在孩子吃苦奮鬥的精神。

但如今,富人階層的家長越來越意識到培養孩子吃苦精神的重要性,而寒門家長卻在崇尚:拿自己僅有的工資去滿足孩子的虛榮心。

説到底,真正能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

而所謂的貴,指的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有錢,貴在父母的教育理念,貴在父母的格局,貴在父母的心智。

真正的愛,並不是掏出父母所有能給的東西,而是培養孩子的獨立的能力,樸素的品格,奮鬥的精神。

作為父母,我們自然應該盡己所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該吃的苦還是一定要讓他吃,不要捨不得。

不然等有一天,該他頂天立地之時,還要靠在你們的身上才能站起來,就會吃更大的苦。

父母們,別捨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成長必經的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被慣養結局都這樣:父母捨不得孩子吃苦,他走的彎路更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