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上“庭院黨課”的百歲老人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10月1日電 見到百歲老人、老黨員蘇迪光,是在寧鄉巷子口鎮仙龍潭村虹喬組9號,是村裏的“美麗示範户庭院”。這一天,老人家滿百歲剛好過了10天。人們都喜歡親切地喊他“蘇阿公”,是蘇家四代同堂令人尊敬的“太公”。

沿着寧鄉西部山區彎多坡陡的壺山路,車駛向大山深處。

秋高氣爽,稻浪翻滾。蘇迪光老人現居住的二兒子家就在壺山路旁,果林和梯田環繞中一棟帶庭院的精緻小樓房。老人的寢室在一樓,牀鋪和其它傢俱都古舊簡樸。

我們到達時,老人尚未在家,其二兒媳説老人只要天氣好,總愛沿着壺山路散步,到一公里外的二女兒家坐坐,到鄉鄰家串串門,再又徒步返回。果然,當我們稍等片刻,就見遠處公路上出現了老人的身影。秋陽下,他戴着草帽,拄着枴杖。

眼前的蘇迪光老人,黑頭髮和黑眉毛還不少,很少看到臉上有老年斑,而且身體不胖不瘦,看上去根本不像個百歲老人。

“您慢慢走,我扶您上台階吧。”迎接老人回家來到屋前的水泥台階,他卻説,“不要扶哩,我上得去!”只見他熟練地一手抓着護欄、一手拄着枴杖,利利索索上了兩級台階。

駐村第一書記兼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邁軍介紹,蘇迪光老人平時坐車暈車,今年“七一”前夕,65年黨齡的他沒聽親友勸阻,執意步行,沿着壺山路走了好幾公里趕到會場。榮獲巷子口鎮“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蘇迪光老人顯得格外精神。

”老人從未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平時他到村裏銀行代辦點領取養老金,堅持按農村黨員標準及時交納黨費,黨支部黨員會和相關活動都儘可能參加,村幹部換屆選舉他也積極投票。“李邁軍説。

問到哪年出生,蘇迪光老人習慣答“民國10年”,即公曆1921年,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同年,老人感到很光榮。

“後人蠻孝順,村裏人都對我好!”蘇迪光老人興奮地説。他喜歡和鄉鄰拉家常,也經常關注國家大事,愛看《新聞聯播》和花鼓戲。對國家一些方針政策,老人也説得頭頭是道,而且常愛給上門看望他的村裏年輕人憶苦思甜,上“庭院黨課”。

在自家的庭院裏,出身貧農的蘇迪光老人説,自己建國前逃過荒、討過米,什麼苦都吃過。那時吃紅薯算正餐,連紅薯渣都當飯吃。小時僅在私塾讀過《三字經》。長大就為偽政府當腳伕,從寧鄉縣城擔鹽到巷子口集鎮,冬天冰天雪地也穿草鞋,十個腳趾都凍出了血。

單程75公里,路又不好走,推土車更難行,腳伕主要靠扁擔,他一個月往返6次,每次來回5天,去只要兩天,而回來則肩上60公斤的鹽擔子要接連擔3天,每天需負重行進25公里。

“新社會就像當神仙享福,我已經很知足了。”蘇迪光老人常這樣感嘆。建國初期,他家4口人分到“20擔谷”的稻田以及山地和房子。他積極上進,1955年加入共產黨,先是當互助組組長,後來人民公社時期又當過多年生產隊長。他帶頭幹髒活累活,曾率隊去修建當地的東風水庫,而後又參加公社組織的扶峯境內蘇家沖水庫修建。

蘇迪光老人言傳身教,家風很好,艱苦奮鬥的精神代代相傳。老人從不鋪張浪費,平時不記自己的生日,他説:“我記得也不做壽!”孫子輩中有兩個大學生,並且入了黨。

生活在綠水青山中,蘇迪光老人笑自己是“井底之蛙”。他説因為暈車,很少出遠門,遠行僅兩次,一次是去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另一次是去參觀省內農業典型邵東野雞坪梯田,才坐過一回火車。

經常有人來看望蘇迪光老人,也想從他身上沾點“福壽氣”,老壽星總是笑臉相迎。老人一生樂觀向上,且格外自律。他年輕時得過肝炎,所以很早就戒了酒。90歲高齡時咳嗽,老人家馬上戒了煙,以後再也不咳嗽了。老人從不打牌,作息也有規律。

“我們把碗筷準備好,才請他老人家上桌哩!”平時在家照顧老人家的二兒媳表示,蘇迪光老人早餐愛吃麪條加一個土雞蛋,夏天愛喝綠豆粥,中晚餐每餐只吃一碗飯,吃菜葷素搭配。他不吃罈子菜,不愛吃辣椒,甚至不吃鹽鴨蛋,飲食習慣喜清淡味。平時喝自家的煙燻茶,自家深水井的水質特別好,晚輩每天將一瓶開水送到房間供老人泡茶。

蘇迪光老伴2014年去世。兩老育有三兒三女,大兒子學鐵匠、小兒子學木匠,二兒子則學理髮兼為兄弟打下手。1979年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他和老伴的田土分到兒子家,吃3個兒子的“供養糧”。當時兩老住在老屋裏養生豬,兼養些土雞。如今他已四代同堂,共有6個曾孫。

蘇迪光老人近年支持鼓勵村上年輕黨員流轉土地,將其住宅附近的數十畝荒坡地都種上了梨子等水果樹苗。仙龍潭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方甲玲説:“蘇阿公是我村唯一的百歲老人,又是一名光榮的老黨員、老基層幹部,他是我村的榮譽和驕傲,是我們年輕一代學習的榜樣!”(李先強 李家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0 字。

轉載請註明: 給年輕人上“庭院黨課”的百歲老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