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山提出埋伏奇招,不顧兵團反對,一口氣殲敵兩個團,拿下陣地
志願軍缺乏重火力和反坦克武器的直接後果,就是難以成建制地殲滅美軍部隊,尤其是團一級。因為美軍把大量坦克加強到團或營級部隊,構成了堅固的鋼鐵防線。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唯一殲滅美軍一個團的紀錄是第9兵團在長津湖創造的,美陸軍第31團3000多人只逃回去300,連團旗都被志願軍繳獲。
在一般情況下,美軍的團至少有二、三十輛坦克的加強,再加上重炮和航空火力支援,以志願軍薄弱的炮兵根本啃不動。在運動戰期間,志願軍最多殲滅美軍營一級部隊,即使是陣地戰,也只能一點一點地磨,一次性攻殲美軍、甚至南韓軍的一個團都是不現實的。
這也是朝鮮戰場的地形所決定的,雙方的山頭上最多擺開一個連的兵力。偷襲得手後,敵人馬上會利用火力優勢奪回陣地。只有快打快撤,才能避免和敵人拼消耗,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戰果。
雖然入朝後打了幾個漂亮仗,鄭維山還是覺得有些愧對彭德懷的器重,他最想砍掉的“三條牛腿”還一直蹬着我軍的脖頸。——《決戰朝鮮》
不過,志願軍在戰爭中不斷學習,同時換裝蘇式武器後,炮兵火力得到空前的提高。雖然敵我雙方武器差距仍不小,但20兵團司令鄭維山覺得殲滅敵人團級部隊的時機“已經成熟”,準備把卡着志願軍脖頸的“三條牛腿”883·7、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砍下來。
鄭維山的方案之大膽還在於,他要一氣全殲敵軍兩個團,並奪下敵軍兩個團的陣地。
鄭維山環視會場那些赫赫名將自信地説:“怎麼打,敵我主陣地相距最多三公里,中間深谷相隔。步兵怎麼集結?我看可以把部隊提前隱蔽到敵前沿,第二天天黑後發起衝擊,當晚完成攻擊戰鬥,爭取四五個小時搶修工事,補充彈藥,天亮後就可有效反擊敵人反撲。至於我們潛伏多少人,我測算了一下,至少要三千人。”《決戰朝鮮》
更讓人頭疼的是,兩高地的前面是一片數百米縱深的開闊地,只要戰鬥打響,敵人的遠程炮火肯定會封鎖開闊地,使第二梯隊無法運動上去。這樣的話,第一梯隊不但無力擴大戰果,還要獨自面對敵人的反撲,陣地得而復失的可能性很大。
鄭維山早就考慮好了應對辦法,把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共3500人同時潛伏到這片開闊地中,戰鬥打響後,分別撲向各自的目標,一口氣拿下整個防禦體系。
果然,兩個團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潛伏了整整一天一夜,南韓軍什麼也沒發現。他們出於習慣性地打過幾炮,也曾想派小分隊出來活動,都被20兵團的值班炮火給趕了回去。
戰士們嚴守潛伏紀律,受傷流血都不動,憑藉驚人的毅力堅持了下來。直到戰鬥發起前,3500名戰士與敵人近在咫尺,卻絲毫沒有被發現,這才保證了戰鬥的突然性。
南韓軍無法理解為什麼整個防禦體系都會遭到攻擊,志願軍又是如何在這麼短時間內通過炮火封鎖地帶的。不過,志願軍沒有義務向他們解釋這個問題,只要用子彈告訴他們,陣地已經換了主人就夠了。
守衞883.7和949.2兩個高地的南韓軍兩個團被全殲,20兵團奪取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拔掉了這個鍥入我軍防線的釘子。李承晚見識到了志願軍的攻堅能力,不敢再反對停戰。
3500人敵前大潛伏,只有志願軍能做到。別説美軍和南韓軍,哪怕是蘇軍和當年的日本陸軍都不敢嘗試。人民戰士知道自己為何而戰,才能夠忍受住超常的生理和心理困難,突破了人類的極限,這才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