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佈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強黑土地保護和坡耕地綜合治理”“嚴厲打擊盜挖黑土等行為”。其中,嚴厲打擊盜挖黑土是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這無疑是在去年一號文件“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提法的基礎上,給出了更有針對性的要求與監管保護。作為“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地的珍貴性在今天已成共識,然而,盜挖黑土的現象仍屢有發生,保護性耕作還有重重困難待解。
如何更好地保護黑土地,如何把“嚴厲打擊”落在實處?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保國,李保國表示,在加強黑土地保護方面,不僅要有決心採取嚴厲的措施,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防止盜挖盜採等破壞黑土地的行為發生。同時更要逐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坡耕地保護、保護性耕作結合,統一施策。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保國。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嚴厲打擊盜挖,要緊盯交易和物流環節
新京報: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嚴厲打擊盜挖黑土的行為,在你看來,如何能更好地防範盜挖盜採現象?
李保國:事實上,在對土壤的保護方面,中國的法律法規已經相對比較完善。不只是黑土,所有土壤,都不能隨意私自挖掘。而從黑土的角度來説,通常指表層的土壤,尤其是耕地表層的黑土。但也要注意到,市場上非法交易的黑土中,還有許多是深層的泥炭土,有些地方挖得很深,把深層更有營養的泥炭土挖出來,這也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事實上,在全球,為了防止陸地上更多的碳釋放到大氣,泥炭或泥炭土開採利用都是嚴格限制的。
新京報:市場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非法出售黑土、泥炭土的現象,怎樣才能杜絕這樣的現象?
李保國:我們現在有法可依,未來要加強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工作。黑土地非常廣袤,且不只在農田,山林草地曠野中也有大量的黑土,怎樣才能知道黑土被挖了。未來可能還是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監測體系,不僅對盜挖加強監測,也要對交易、物流等各個環節加強監測,不斷加強執法的力度。同時不斷加強宣傳,從根本上減少人們購買黑土的現象。
高標準農田建設,東北黑土地是薄弱環節
新京報:近年來,中國對黑土地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強,當前還有哪些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李保國:黑土地保護是全方位的工作,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黑土地保護放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一章節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黑土地保護中,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極其重要的一環,而在東北地區,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卻相對薄弱。
新京報:對黑土保護來説,高標準農田重要在何處?
李保國:黑土地保護中,如何防止風水侵蝕是重要的一環。尤其在東北,許多地方夏季降雨量較為穩定,這裏一年一季的生產模式,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利用率較低,所以建設也相對緩慢。尤其是這些年來,許多地方農田間的溝渠都被填平,種上了莊稼。但農田水利不只有灌溉,還有排澇,而在東北,夏季暴雨、積水常發,在排水系統缺乏或不完善的情況下,對黑土地中的崗坡地侵蝕就很厲害,同時低窪地又容易發生漬澇災害。
新京報:為何東北當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顯得緩慢?
李保國:高標準農田有一系列的標準,包括水利、道路、防護林等許多指標,其中還有很多工程建設。但一方面東北夏季降水較穩定,不少地方灌溉需求不強,所以建設緩慢。另外,東北冬季寒冷漫長,尤其是凍脹與凍融問題突出,對工程的影響很大,修建難,維護更難。所以這方面的建設與管護,不論是技術開發,還是投入,抑或是觀念普及,都需要不斷加強。
坡耕地綜合治理,防水土流失是關鍵
新京報: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了坡耕地綜合治理的問題,這一問題和黑土地治理是否有關?
李保國:可能不少人覺得,坡耕地大多在南方,東北黑土地上,大部分都是平原。這種認識不算錯,但也不完全準確。其實,東北平原主要是由緩坡緩崗組成,這也是東北平原的一個特點。對坡耕地來説,防治水土流失就格外關鍵,也是黑土地保護的重點之一。
新京報:在坡耕地方面,有何治理的難點?
李保國:坡耕地綜合治理,其實也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加上水土保持、保護性耕作推廣措施。高標準農田可以有效實現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比如在排水方面,如建成良好的區域疏排水體系,既可以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蝕,也可有效防止水積蓄在低窪處所產生的漬澇災害。進一步把水土保持措施中等高耕作或等高帶狀耕作,與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免耕的保護性耕作結合起來,就能很好地做到對坡耕地的保護,提高耕地質量。
新京報:在你看來,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高標準農田建設、坡耕地綜合治理等,這些工作各自的重點在哪裏?
李保國:盜挖黑土,是點狀或者説某個很局部的現象,是分散的個案,通過嚴格執法、完善各個環節的監測,相信很快就能取得成果。相對來説,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保護性耕作的推廣,肯定要涉及到每一塊農田,是整個區域面上的工作、全局的工作,更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逐漸取得效果。
秸稈還田,對黑土保護有重要意義
新京報:加強黑土地保護工作,當前還有哪些難點?
李保國:一方面,還是要繼續在觀念上進行轉變。比如秸稈還田的問題,實現土壤的部分覆蓋,最好全覆蓋,對保護黑土地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當前仍有許多地方實施秸稈離田,到了秋天,秸稈被打包帶走,黑土地裸露在外,加上東北冬春季的大風,黑土被風蝕的現象仍然沒得到有效遏制。而不合理的秸稈打包離田技術,還帶走了珍貴的表土,其數量不亞於一場大風所帶走的黑土。所以,從觀念上,仍要加強對保護性耕作模式的認識,讓保護性耕作模式在更大範圍內成為共識,成為農業生產的普遍模式。一方面,在各種保護黑土地的措施執行中,也需要更強的統籌協調機制,把政策、措施、技術等各方面的效果發揮到最佳。
新京報:為什麼説更強的統籌協調機制重要?
李保國:黑土地保護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技術推廣、觀念轉變、高標準農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很重要,但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眾多的工作也涉及到眾多的職能部門,還和糧食安全、綠色發展、休耕輪耕、還草還林、農民增收等各種政策有關,唯有建立一個更好的統籌協調機制,將保護黑土地各個方面的工作統籌起來,才能在當前的新時代中,實現黑土地在保護中利用的目標,讓黑土地上的生產,既能夠為糧食安全貢獻力量,又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綠色生態發展,並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與鄉村振興。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