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芯片和蝨子:CIA突襲第一隻法國獨角獸的幕後黑手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法國企業家馬克·拉敍斯曾是一位全球領先的芯片卡製造商,並與中國有很好的合作。但當他的企業被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盯上後就接連遭受厄運。

拉敍斯在新書《芯片和蝨子:CIA突襲第一隻法國獨角獸的幕後黑手》(中譯本為《芯片陷阱》)中,描述了美國情報部門如何對其進行迫害,並通過向企業輸送有美國軍方或情報機構背景的高管等不正當經濟手段,一步步操縱、瓦解他的高科技企業。

近日,拉敍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打壓別國高科技企業已成常態。他還強調説,加拿大無理扣押孟晚舟和美國對她的引渡要求都是徹頭徹尾的醜聞,當美國採取“牛仔般”的野蠻手段對付中國高科技企業時,相關企業一定要避免掉入美國設下的“陷阱”。

法國企業家馬克·拉敍斯

有CIA背景的歐美企業暗中勾結

環球時報:為什麼您和古文俊先生會想到寫《芯片陷阱》這樣一本書?和美國打壓華為等中國或其他國家的高科技企業有直接關係嗎?

拉敍斯:我寫這本書的最初目的和美國最近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打壓無關。在21世紀初,我創辦的金普斯公司就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發生許多糾葛,但我沒有第一時間把這些內情寫出來,是因為此前我有許多顧慮:

首先,我一開始還沒有掌握太多CIA干預的證據;其次,我是一個單槍匹馬的法國企業家,既沒有廣泛的關係網,也沒有政府的支持,我擔心這會讓我的敍述顯得不那麼可信;第三,在CIA干預我的公司後,我個人的生活也受到很大幹擾,我必須長期保持低調,以免遭到報復;最後一點,很多法國出版社的編輯最初不支持我的書,因為他們害怕CIA,因此我們很難進行真正的推廣。

不過,上述情況後來發生變化:在我的公司遭到CIA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攻擊的12年後,斯諾登(2013年)公開披露了美國情報機構通過使用芯片卡開展國際間諜活動;2019年初,法國阿爾斯通集團前高管皮耶魯齊出版《美國陷阱》,在這本書中,他講述了美國是如何通過通用電氣公司控制阿爾斯通的“侵略”行為,和他本人被美國判刑入獄的經歷。

這兩件事讓我感到,我終於可以自由且受到公開保護地披露金普斯和我的故事了,更重要的是,人們能真正看清美國的所作所為。

環球時報:美國到底是怎樣一步步實現對金普斯的控制的?能否為我們回顧一下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拉敍斯:一開始,美國以一種“友好投資者”的面目出現。美國的德太投資集團向金普斯注入大量資金,美其名曰,“這樣可以讓金普斯更好地進入美國市場”。最初,我以為這是一次從天而降的機會,覺得德太入股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拿下美國政府這個重要的客户,這是一個光明而誘人的前景。為避免金普斯的業務決策出現失誤,最初我們把德太的股份限制在26%。

然而,當時我並不知道,德太已和金普斯的另一大股東、德國的匡特家族結盟。自二戰結束後,匡特家族一直為CIA服務,幫助美國在東德和其他國家打擊俄羅斯人。德太和匡特聯手,終於在2002年逼迫我從董事會辭職。至此,德太在金普斯內有了絕對話語權,並任命美國人亞歷克斯·曼德爾為首席執行官。

值得一提的是曼德爾的身份:他曾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總裁以及CIA旗下的風險投資機構IN-Q-TEL的董事會成員。然而,當曼德爾以首席執行官的身份與金普斯董事會成員見面時,他的上述身份並沒有出現在他的簡歷中。他後來的藉口非常隨意且令人難以置信:都怪美國招聘公司的秘書不小心“遺漏”了他簡歷中的一行字——可偏偏就是那一行字特別提到了他與CIA的關係(IN-Q-TEL是一家確保CIA擁有最新信息技術和情報能力的美國公司)。

後來再回看德太投資集團的注資,我和我的團隊已完全明白:其目的並不是像它承諾的那樣擴大公司規模、幫金普斯進入巨大的美國市場,而是要完全控制金普斯。

環球時報:美國情報部門對您本人有過什麼“騷擾”嗎?

拉敍斯:在一次德太投資集團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召開的研討會上,一個德太高管在喝了幾杯酒後告訴我的一個法國合作伙伴,説我的好日子到頭了,因為他們已讓德安華公司調查我了。德安華公司是美國一家專門從事安全風險調查的公司,總部位於紐約,他們直接或通過中間人僱用偵探開展調查活動。

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和我的妻子在倫敦出行時經常被人一路跟蹤——當我們回頭時,跟蹤的人會立馬“躲進”電話亭。還有人趁我們不在家的時候,多次“拜訪”我們在倫敦的公寓。好幾次,我的電腦和手機遭到黑客入侵,甚至被盜。還有人專門僱應召女郎到我的熟人那裏探聽我的隱私。

“牛仔般”的野蠻手段

環球時報:您剛才提到寫書的最初目的與中國無關。但您的公司和中國有過密切合作,現在回想起來,您認為這是美國試圖控制和打壓金普斯的原因之一嗎?

拉敍斯:2013年6月,前CIA職員斯諾登披露了其在美國情報部門工作時獲得的機密信息:美NSA聯合電信公司和一些歐洲國家政府,通過芯片卡實施了眾多全球性監控項目。

這或許能更好地解釋,為什麼當年美國那麼迫切地想控制金普斯——他們知道,控制了我們的技術,尤其是我們的獨家數據庫,就等於掌握了數十億用户的信息——事實上,當時的電信運營商、銀行機構等都沒有管理持卡人的個人數據的技術能力,卡片個性化、密碼管理、特定軟件安裝、後台分配等活動都是由金普斯的個性化中心完成的,這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而他們也可以通過入侵金普斯製造的SIM卡,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攔截並解碼通信信息。然而,在2001年時,我們對他們的這些計劃一無所知。

當時,金普斯在全球擁有 11 家工廠、37 家個性化中心,生產數十億張 芯片卡。尤其是在中國,我們開展業務僅一年半後,就生產銷售了 4.5 億張金普斯卡。考慮到上述情況,今天我更加確信,金普斯在中國大獲成功是美國人加速收購金普斯的決定性因素。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華為CFO孟晚舟案的政治干預成分?美國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拉敍斯:這件事非常清楚:華為在5G通信設施方面進步明顯,在光纖領域也有一定實力,美國現在要想擊敗華為為時已晚。因此,美國採取了“牛仔般”的野蠻手段對華為進行打壓。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押是一樁徹頭徹尾的醜聞,美國對她的引渡要求也是如此。我不認為拜登政府會改變特朗普政府在這一領域的政策。

孟晚舟一案也讓我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2001年,我破例給自己放了15天的假,去古巴旅行。這是一次私人的自費旅行,不過,金普斯拉美地區總監貝特朗·穆塞爾得知我要去後,專程從墨西哥趕去見我,同時還邀請了古巴通信部長。但這只是一次禮節性的會面,我們沒有談及任何商務事宜。

然而,讓我吃驚的是,隨後我的長子、當時在金普斯美國總部(硅谷)工作的布魯諾告訴我,他的一個年輕律師同事私下警告他,新任首席執行官正在開啓一項針對我的內部調查,説我違反美國對古巴的禁運令,“因為古巴為測試哈瓦那和巴拉德羅之間高速公路收費站的工作狀態,向我們訂購了 21 張金普斯卡”。

但是,首先我本人對此並不知情——我們的芯片卡產銷量那麼多,我怎麼可能瞭解每一筆訂單呢?其次,這些卡是墨西哥一家工廠發貨、然後運往古巴的,而墨西哥和拉美大部分國家與古巴並沒有任何貿易限制,這批貨是合法的。

但問題是,這些卡的塑料卡託是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一家工廠印製的,所以這些卡就被算成來自美國,因此,我們被指責違反了美國對古巴的禁運令。而我既是公司的董事長,又去古巴旅行,所以一切矛頭都指向了我!

我很快拿出應對措施:我一方面向公司內部和美國的調查人員強硬地表示,我要向國際媒體澄清相關事實;另一方面,我不再踏足美國半步,免得像阿爾斯通的皮耶魯齊那樣,2013年4月在紐約轉機時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就這樣,我奇蹟般地逃脱了在美國入獄的命運。

環球時報:對於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您有哪些具體建議?它們該如何避免落入美國設下的“陷阱”?

拉敍斯:一是不要使用美元作為交易貨幣;二是儘量不要使用美國互聯網或美國五大科技巨頭GAFAM(即谷歌、亞馬遜、臉書、蘋果和微軟)產品;三是在結盟時選擇安全的合作伙伴。

總的來説,這些都是艱鉅的挑戰,很難做到。不過我們看到,中國已開始在使用一些非美元貨幣進行交易,我們也可以使用歐元,俄羅斯也在為這一目的做相應準備。擺脱美國的互聯網和GAFAM產品影響需要時間,但我們看到,中國也正在開發替代品。在我看來,美國現在的對華政策,恰恰是加速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美國的虛偽已成常態

《芯片和蝨子:CIA突襲第一隻法國獨角獸的幕後黑手》(中譯本為《芯片陷阱》)

環球時報:《芯片陷阱》出版後,在法國反響如何?

拉敍斯:由於這本書在法國出版時正值疫情初期,所以沒做太多推廣。不過,隨着美國CIA和NSA支持的間諜活動最近再次被媒體披露,而且被監聽的目標甚至包括歐洲國家的領導人,這本書的銷量近期出現激增。

環球時報: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您認為,美國利用國家機器打壓別國高科技企業是個例,還是一種常態?

拉敍斯:現在,美國標榜的“自由市場”“充分競爭”等價值觀只能讓我感到他們非常虛偽!因為美國人可以使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來打壓別國高科技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而這已成為一種常態。他們對華為、中興做的事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國人還同時給台積電、三星等最先進的芯片製造商施壓,要求他們不向中國大陸企業供貨。他們對伊朗市場的禁運,已影響了法國的汽車和石油行業,更不必提法國阿爾斯通曾經的遭遇。

環球時報:除了您提到向全球芯片供應商施加壓力,美國還聲稱希望和歐盟建立“跨大西洋經濟科技聯盟”,以共同應對中國的競爭。這樣具有霸權性質的西方聯盟能形成嗎?

拉敍斯:我認為,這是美國一廂情願。我也不相信歐洲能從同美國的這類合作中得到任何好處。由於歐盟在組織結構上的複雜性,歐盟27個國家很難對一項政策達成完全一致,這使得美國想要歐盟有一個協調統一的立場非常困難,尤其是現在歐洲國家的民眾知道美國正在監視他們的國家元首、媒體記者和反對美國的人。

具體來説,以華為的5G技術為例,我想一些國家的政策將會受到美國的影響,不過一些公司和國家會繼續與華為合作,因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領先於其歐洲競爭對手。當然,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和歐洲在經濟科技領域的合作不會太容易,但我認為,歐洲可以在非洲和亞太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開展合作。我個人已為此做好準備。

環球時報:請您再談談對中歐高科技領域合作前景的看法?

拉敍斯:中國需要找到可以替代上述最領先企業的、同時又可信賴的世界專家和國際夥伴。選擇仍然是開放的,只是做起來更復雜而已。這對一些歐洲高科技領域的專家來説恰恰是一個大好機遇。

當然,這意味着中歐之間需要有更多的理解,中國企業也應當學會如何和與美國截然不同的歐洲創新型企業和行業生態系統合作,建立互信。總而言之,我認為中國和歐洲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它將更復雜,更具戰略性,但也有利於形成一個更加平衡的世界。

環球時報 白雲怡 李艾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