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來臨,古人為啥不吃蝗蟲一人擼幾串,能把它吃成保護動物
蝗災是古人經常會面臨的一種自然災害,成羣結隊的蝗蟲遮天蔽日,所到之處真的是寸草不生。一般來説,蝗災的出現和旱災是分不開的,因為蝗蟲喜歡水,不喜歡乾旱,一旦遭遇乾旱,它們會成羣結隊的遷移,尋找低窪有水的地方,而它們途中需要補給“糧草”,所以,就有了“旱極而蝗”的説法。
蝗災的出現本來就和乾旱有關,乾旱造成糧食歉收,蝗災在一來,數以萬計的人都得餓肚子。在古代,蝗災的頻繁程度比水災還要嚴重,明清時期,平均2.8年就會有一次蝗災。中國是世界上受蝗災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
於是就有一些網友問了,我經常見人吃蝗蟲,燒烤攤上還有蝗蟲串,我們身為一個吃貨大國,怎麼能讓區區蝗蟲給難住?首先蝗蟲是可以吃的,其次我們有人,發動一百萬民眾,一人擼個十來串,不給它吃滅絕了,也能給它吃成珍惜動物。
如果你持有這種觀點,那你一定就不瞭解蝗蟲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了。平時我們看到的蝗蟲,並沒有羣居的習慣,它們大都是單個出現的。但是蝗災中的蝗蟲是不一樣的,它們會釋放某種化學信號(也有人説是它們的後腿彼此觸碰之後),之後就會變成極度熱衷於集體生活、絕不掉隊的動物。
所以,它們所到之處,植物就像開了高倍速一樣迅速消失,蝗蟲大隊絕對不會停留,因為這裏已經沒有停留的意義了。而且,由於羣居模式已經開啓,不會有蝗蟲掉隊,所有的蝗蟲都一窩蜂的飛來飛去,怎麼抓?
蝗蟲的飛翔能力是很強的,它們胃口也很好,從來不挑食,古人又沒有農藥,又沒有大棚,想治它們難於登天。就算人們能抓到個幾萬只掉隊的蝗蟲,也無法滿足幾萬災民的胃。蝗災的破壞力是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大的。
説蝗災來了人人擼串吃蝗蟲,就好比説水災來了,家家户户頓頓大魚大蝦一樣荒誕。洪水中的魚是少數的,蝗蟲也是如此。它們來去迅捷,飛來飛去你也夠不着,等你發現它們的時候,它們早就吃飽飛走了。
蝗災不是亞洲鯉魚,就算它是亞洲鯉魚,生活在一個沒有天敵的環境中,瘋狂繁殖,想消滅它也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