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歌、“快閃”玩不停 封閉的養老機構“不寂寞”
來源標題:K歌、“快閃”玩不停 封閉的養老機構“不寂寞”
攝/本報記者陳斯
【發生地點】昌平區北七家鎮鄭各莊村
【發生事件】北京市執行養老機構常態化防控“滿月”,非人員聚集活動場所逐步開放
今天,距離北京市再次強化調整養老服務疫情防控政策,執行養老服務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已經滿一個月的時間。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的老人們生活狀態如何?
居家養老體諒晚輩相處融洽
8月16日,對於昌平區北七家鎮鄭各莊村的蔣國棟一家來説,是個喜氣洋洋的“好日子”,因為今天家裏的楊鳳林老人迎來了她的103歲生日。一大早,蔣先生一家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給楊奶奶穿戴一新,又熱情迎接前來祝壽的親朋好友。
據瞭解,成長於鄭各莊村的民營企業宏福集團,聯合村委會為老人提供了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等多種選擇。無論是入住設施完善的金手杖老年公寓,還是像蔣先生這樣在家中侍奉老人,老人的物質生活都能得到相應的保障。據瞭解,金手杖養老公寓承擔了鄭各莊村75歲以上老人的養老住宿、用餐、護理等費用;而集團還額外為百歲以上老人提供每年10萬元的一次性護理費。這一天,楊鳳林老人就收到了大紅包和蛋糕、鮮花、壽桃,高興得合不攏嘴。
看着精神矍鑠、笑容滿面的老人,蔣先生既高興又欣慰:老人家在百歲之路上更進一步,身體卻越來越好了,不僅面色紅潤,甚至又重新長出許多黑髮,一家人平日的悉心照顧沒有白費。
“我從1979年開始把老人接到身邊照顧,四十多年過去了,雖然自己只是侄兒,但是心裏早已把老人當成親媽一樣悉心照料。”蔣先生説,反而是大媽非常體諒晚輩的不容易,為家庭的和睦幸福貢獻了許多。疫情期間,家人們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更多了,但老人能自己動手的絕不麻煩別人,吃穿小事從不挑剔,和侄媳婦相處得很融洽。
幾十年間,楊奶奶經歷了1987年的半身不遂、2009年的青光眼和2010年的窒息性哮喘,幾次都與死神擦肩而過,但都在蔣先生夫婦的精心照料下,逐漸恢復了健康。41年來,蔣先生夫婦一邊上班工作,一邊要兼顧老人和幼女。“我從新婚不久的青年小夥到現在也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因為放不下家裏的老人,四十幾年基本沒有和愛人出去旅遊過。”蔣先生説,現在自己和愛人年紀也大了,照顧老人的時候難免力不從心,但他卻始終無怨無悔:孝順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也要給後輩起到示範作用。
養老機構非聚集活動場所逐步開放
“我不會彈,就是比劃比劃。”86歲的張奶奶坐在鋼琴前,“謙虛”地跟老夥伴擺擺手,轉過頭卻慢條斯理地彈出了一曲《映山紅》。雖然節奏稍緩,但琴聲在音樂室寬闊的空間裏迴盪着,卻也顯得格外悠揚。張奶奶在金手杖老年公寓住了兩年多的時間,今年趕上疫情不能自由外出,但並沒有影響她的休閒生活。“上午起來先唱唱歌,十點鐘到二樓打打拳。”楊奶奶所説的“二樓”其實是二層連通公寓樓羣的一個空中花園,綠化帶中設置有小劇場和門球館。雖然目前還不能出去逛街逛公園,但是老人們一樣可以在這裏曬太陽、散步、聊天,呼吸着室外新鮮的空氣。
形體室裏,兩名身材曼妙的女士正在練習瑜伽,一招一式動作標準且優雅,誰知二人竟然均已年過80歲!“這兩位阿姨常年跳舞,身材保持得特別好。”金手杖的工作人員董雅楠説,平時偶遇兩位老人,她們的狀態永遠是“風風火火”,趕着去參加教學、演出等各種活動。“在她們的帶動下,老人們的舞蹈節目不僅在內部演出,還經常出去參加社區或者村鎮的活動。”而疫情期間,老人們就在形體室練練基本功,互相學習排練新的舞蹈,行程表也安排得滿滿當當。
一層綜合設施中,除了較易聚集人羣的餐廳、圖書室還沒有開放,書畫室、康樂室等都已經開放,老人們三三兩兩,或是練習書法繪畫,或是打打枱球、乒乓球,有動有靜,讓封閉的公寓充滿生活氣息。
除此之外,老人們還踴躍參加公寓組織的“唱吧”K歌活動,“宅”在自己的房間內,通過手機軟件唱歌、錄歌,和同伴們“較個高下”;新潮些的老人,甚至時不常在公寓內來段“快閃”行動——在人羣中表演個節目然後迅速離開,這種年輕人熱衷的“行為藝術”被拍成抖音獲贊無數。
除了日常生活,老人們的健康問題也有保障。設在一層的北七家鎮衞生服務中心宏福苑服務站,隨時為老人解決日常的頭疼腦熱和用藥問題。疫情期間,工作人員還會統一為老人開藥單,去周圍的三甲醫院開藥。在6月份之前,每週兩次請醫院醫生前來坐診。
值得關注的是,社區的120急救站就坐落在公寓的1號樓外,一旦老人發生突發意外情況,搶在黃金急救時間內就醫更有保障。確需出外就醫的老人,回到公寓前,會被統一安排在周邊酒店隔離。“疫情期間,老人如果想出去還是會尊重他們的意願,只是想回公寓就必須進行隔離或提供有效的核酸檢測證明。”董雅楠説,北京第一次疫情降級之前,有10位服務人員被派到酒店為隔離老人進行照護等服務。直到一個月前,市民政局宣佈養老服務機構執行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後,才將老人從酒店轉移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