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地球局|五國展開穿梭外交調停,能給俄烏局勢降多少温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上週末,圍繞俄烏局勢的國際斡旋密集展開: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到訪克里姆林宮,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法國總統馬克龍分別與俄總統普京通電話;貝內特離開莫斯科後訪問柏林會晤德國總理朔爾茨,還24小時內兩次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

2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會晤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

其實,在俄烏戰事爆發前,隨着局勢不斷升級,法國、德國已經展開穿梭外交,試圖為俄烏局勢降温。

早在2月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分別與俄總統普京和烏總統澤連斯基通話。次日,法國愛麗捨宮宣佈,馬克龍將於2月7日至8日訪問俄羅斯和烏克蘭,討論緩解烏克蘭緊張局勢,在歐洲達成戰略平衡的重要性,從而保障歐洲地區安全。

2月14日和1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先後訪問烏克蘭和俄羅斯,以緩和俄烏緊張局勢。值得注意的是,他並未像馬克龍那樣一口氣完成訪問行程,而是在結束基輔之行後返回柏林,第二天再啓程前往莫斯科。

彼時,正值美國、北約以及西方媒體炒作所謂2月16日是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戰爭日”的前夕。後來,2月20日——西方炒作的另一版本“戰爭日”當天,馬克龍與普京極為罕見地兩次通電話,當時前者正撮合俄美元首舉行會晤,並已得到積極回應。

即便是2月24日俄軍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法俄元首也有過4次通話,其中最近一次是在3月6日。

2月1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莫斯科時也坐在那個長條桌對面與俄總統普京(不在畫面中)舉行會晤。

作為解決烏克蘭問題“諾曼底模式”四方機制成員,法德兩國都在本輪烏克蘭危機中最早擔當起調停人,但二者相比,顯然法國更為積極。一方面在法國大選前夕,剛剛宣佈參選謀求連任的馬克龍,一直將外交視為其優勢領域,試圖通過斡旋俄烏局勢為自己競選加分;另一方面這也符合馬克龍上台以來一貫的外交風格,即堅持獨立自主的大國和歐洲領頭羊的角色。

反觀德國,其去年12月剛剛完成政權更迭,儘管朔爾茨此前也是政壇老面孔,但與執掌德國16年、在國際舞台縱橫捭闔的默克爾相比,在斡旋方面的能力和分量仍有差距。而且,在與普京的工作和私人關係上,朔爾茨遠不及他的前兩位前任,難怪有德國民調顯示,51%的德國人希望默克爾出馬調停烏克蘭危機,46%希望另一位前總理施羅德出面斡旋。

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右)3月5日結束俄羅斯之行後飛抵柏林會晤德國總理朔爾茨。(圖源:歐新社)

與法德兩國相比,以色列和土耳其屬於參與斡旋的“局外人”。俄烏戰事爆發後,烏克蘭駐以色列大使科爾尼丘克2月25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披露,烏總統澤連斯基請求以總理貝內特斡旋烏俄談判。

2月27日,貝內特與普京通電話,表示願意斡旋。3月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以色列;3月5日,貝內特到訪莫斯科,與普京會晤三小時,隨後與澤連斯基通了電話;接着,貝內特趕赴柏林與朔爾茨會晤90分鐘,而後再度與澤連斯基通話。另外,貝內特訪俄前還與馬克龍進行了通話交談。

在烏克蘭危機中,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以色列並沒有追隨西方國家選邊站隊對俄製裁,而是在俄烏之間表現出中立姿態。以色列既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保持緊密聯繫,同時又與俄烏兩國擁有良好關係,是各方都能接受的調停人。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右)。(資料片)

相比之下,土耳其在俄與西方之間的處境更為微妙。它雖是北約成員,但近年來因與俄關係密切而備受西方國家指摘,比如引進俄製S-400防空導彈系統和敍利亞問題;同時因難民、土耳其入盟等問題,土耳其與歐盟之間齟齬不斷。

土耳其此番主動請纓,並取得一定成果:土總統埃爾多安3月6日與普京通話一小時,表示願意斡旋烏克蘭問題;當天,澤連斯基在與埃爾多安的通話中表示,已準備好與普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或者安卡拉舉行會晤。

值得注意的是,3月9日至10日,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將訪問土耳其,這是14年來以色列領導人首次訪土,堪稱2016年兩國重啓關係正常化進程中的一次破冰之旅。

這是在白俄羅斯戈梅利州拍攝的俄烏第一輪談判場地的外景。(新華社/衞星社)

縱觀法德以土四國斡旋,彼此間或多或少都存在交集和溝通協調,因而在調停俄烏局勢問題上,恐非一方之力所能及,需要國際社會形成以外交和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決問題的共識,併為此創造有利條件,多提有益和具有可操作的建議,減少不負責任的拱火行為,這樣才會與奔走斡旋一線的各調停人形成合力,為局勢降温。

現階段,俄烏兩國的共同鄰國白俄羅斯已經在發揮着斡旋作用,俄烏代表已在白俄羅斯境內舉行了三輪談判,一度就開闢人道主義走廊等問題達成共識,而持續談判本身就是為局勢降温的正確路徑。

這是3月7日在白俄羅斯佈列斯特州拍攝的俄烏第三輪談判地點的外景。(新華社)

相較於上述四國,白俄羅斯更特殊一些,它與俄烏之間有着特定的歷史文化聯繫,在地緣政治博弈中屬於利益相關體,其與俄羅斯正在推進同盟國家建設。更重要的是,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白俄羅斯一直扮演着中間人,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達成兩份停火協議,其在斡旋烏克蘭問題上具有“先天”優勢。

儘管多方在努力促和,但美國依然在拱火:拜登政府上週批准向烏克蘭提供3.5億美元致命性武器援助;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波蘭、摩爾多瓦,一度短暫跨過波烏邊境進入烏克蘭,姿態意味明顯;試圖説服波蘭向烏克蘭提供戰機。但波蘭再次表明,不會向烏克蘭輸送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