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中年,這二個險處儘量少去,去了,容易致禍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綜合

曾國藩説過:“富貴險中求,仇從恩裏來。”榮華富貴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想要超越別人,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敢於去冒險,才能有所收穫。

曾國藩的處世智慧深受世人崇敬,他這樣説當然很有道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的確可以毫無顧忌地去拼搏奮鬥,就算失敗也沒什麼,因為本來就一無所有,大不了重頭再來。

可是人到中年以後,身上揹負着家庭的責任,做事一定要謹慎,不能再行險。否則不僅自己容易功敗垂成,還會禍延家庭,一定要重視了。

借鑑古人成功的經驗時,我們一定要舉一反三。曾國藩這位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中年,這二個險處儘量少去,去了,容易致禍。

一、眾爭之處

雖然大家都知道富貴險中求,但是為什麼大道理都懂,能夠成功的人卻少之又少?因為靠冒險而取得成功,永遠只是僥倖,大多數冒險的人,都是用自己的失敗,給別人當了墊腳石而已。

人生中有巨大好處的地方,每個人都想去獲取利益,這種地方就成了眾爭之處。無人競爭的時候,這的確是一處福地,一旦競爭進入白熱化,大家為了利益你爭我奪,甚至有的人會無所不用其極,這就是最兇險的地方。

想在這種地方謀利,成功的時候固然很欣喜,但是註定會失敗才是殘酷的現實,對於大多數能力平平的普通人來説,最好不要心存幻想,否則只會自己承受失敗的苦果。

南懷瑾大師説過:“人到中年,高於靜,成於智,安於穩。”每逢大事有靜氣,這才是高明的人;有權衡利弊的智慧,這樣才能成功;做任何事都沉穩,這樣才能平安。做到這樣,人生才會交好運。所以,眾爭之地就算利益再多,誘惑再大,也儘量少去,這樣才能趨利避害。

二、久福之處

曾國藩這位老祖宗深諳為人處世的智慧,所以他才能通達人性,他告訴我們:“仇從恩裏來。”雖然有很多人會不解,為什麼恩情會變成仇恨,但其實有很深的人生道理。

很多善良的人,都會對別人施以恩惠,雖然我們做善事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會要求回報。但是如果受惠的人,不知道感恩,反而恩將仇報,善良的人當然也會受到傷害。

俗話説:“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還有的時候,一個人受了別人很小的恩惠,一旦熬過去這個坎,就能報答別人,把人情還上。但是別人給的恩情太大的時候,有的人根本還不起這個人情,就覺得反正別人有本事,幫自己是應該的。不僅不知道感恩,一旦別人不再幫他,他還會心生怨恨,怨仇也就由此而生。

從這樣的例子,我們就能得知,總是受人恩惠未必好,總是很有福氣甚至會惹禍。因為一直順風順水,所以自己好逸惡勞,喪失了進取心,就算身處久福之地,早晚也會遇到莫測的禍患。到時候沒有警惕之心,會給自己帶來慘痛的教訓。俗話説:“受恩深處宜先退。”不要把話説盡,不要把事做盡,不要福享盡,這樣人生才能留有餘地,不至於陷入困境。

人到中年,行穩才能致遠,所以一定要遠離各種險處。少去眾爭之處,是避禍的智慧;少去久福之處,是惜福的覺悟。如果你都能做到,就要恭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