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首家勞動法庭設立,更好呵護勞動者權益 | 新京報社論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綜合

勞動者維權意識、法律思維不斷強化,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置也變得越來越常態化、複雜化,也給審判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圖為2021年6月18日,廣西南寧某工程建設現場工人在施工。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影

據報道,7月16日,蘇州勞動法庭在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揭牌,這是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地方設立的全國首家勞動法庭。今後,該法庭一方面將繼續探索通過業務專門化處理,裁審銜接、簡案快審、多元解紛等方式,更好地解決各類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另一方面,也將為全國範圍內新業態模式下勞動用工領域所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處置,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蘇州樣本”,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審判經驗。

近年來,勞動者維權意識、法律思維不斷強化,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置也變得越來越常態化、複雜化。不僅案件數量持續增加,新業態的出現,勞動關係認定、爭議糾紛調解處理等也給審判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此一背景下,設立專門的勞動法庭,無論是之於更好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還是推動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與勞資環境,都可謂正當其時。

最高院批准在蘇州設立全國首家勞動法庭,是充分結合當地市情的務實之舉。一方面,蘇州在專業化審判工作方面的探索起步較早,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發達、市場化程度高、流動人口多,蘇州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的裁審和調解需求也較大。如2020 年,蘇州全市法院就共受理勞動爭議案件10542件,同比增長了18.58%。

當然,作為全國首家勞動法庭,蘇州勞動法庭的設立不僅是滿足蘇州一地的需要,也更是要在全國扮演好改革探路者的角色。最高院相關負責人就要求,蘇州要及時把有效平衡勞資雙方利益、保障新業態從業者合法權益、規範引導新模式健康發展的經驗做法,提煉為能夠普遍適用的裁判規則,努力創造更多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的勞動爭議審判“蘇州經驗 ”。換言之,蘇州勞動法庭實際是推進勞動爭議案件審判專業化的重要探索,是為勞動法庭的全國推廣積累可複製的經驗。

勞動關係是現代社會最基礎、最重要的關係之一,處理好這一關係離不開專業化的審判機制和司法力量支撐。這是因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往往較複雜,既要準確適用各類法律法規,又要綜合考慮相關產業、行業的實際情況、發展方向,對審判專業性有着較高要求。

而設立專門的勞動法庭,既有利於落實專業裁判,為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置凝聚更多司法資源與智慧,也有利於法官更嫺熟地應對更為複雜的勞動爭議案件,同時亦有助於提升勞動者的維權效率。如,蘇州勞動法庭將對涉勞動案件從原來的“一案一研究”轉變為“三審合一”,集中審理勞動爭議民事案件、拒不支付勞務報酬等勞動刑事案件、工傷認定等勞動行政案件。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隨着互聯網技術和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像網約車司機、外賣配送員、網絡主播這樣的平台用工、共享用工等新類型案件逐步增多,也要求原有的勞動案件審判機制與時俱進,能夠及時而專業地回應新業態下的勞資關係和勞動爭議案件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這是保護好新業態下的勞動者權益的內在要求,也是呵護新業態發展不可或缺的司法保障。設立勞動法庭,就是在此方面的積極響應。

置於司法改革角度來看,蘇州勞動法庭的設立,也是我國司法專業化審判改革所邁出的又一步。近年來,我國已陸續在多地設立了如知識產權法院、互聯網法院、金融法院等專業化法院。從專業化法院到專業化法庭,都是精準化精細化司法改革的體現,不僅有助於提升司法審判的專業性,也必將為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健康發展夯實司法基礎、增強司法助力。

作者 | 社論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