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關總署新規即將生效,美英日等國組團施壓,要求中國推遲18個月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綜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我國加強了對外來進口食品的監管力度。這既是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所必須採取的舉措,也是保障國內食品安全的重要一步。然而,一些國家卻對我國所採取的措施感到不滿,甚至通過聯名信等方式向中國表達不滿。

美英等國聯合施壓

20214月,我國海關總署簽發了第248號令和249號令。其中,248號令規定,對華出口的境外食品公司,必須在中國海關總署進行註冊,並經中國海關總署審驗。而249號令則在248號令的基礎上,明確進口食品標籤上必須依照中國法律,以中文或中英文方式標註清楚食品的具體信息,同時對標籤的標註形式作出了明確規定。

這兩項規定的出台,一方面有助於我國進行境外食品安全溯源、明確各方責任,補全我國在進口食品監管上存在的盲區。另一方面則有助於減少外企在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轉運等環節的模糊空間。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我國加強對進食品的監管是非常合理的。即便沒有外部的疫情,為了對人民的生命健康負責,我國也會加強對食品衞生的監管。

然而,這一舉措卻引發了美國、英國、日本、歐盟等七個經濟體的不滿。這七個經濟體分別通過派遣外交人員以及遞交聯名信的方法,向中國海關總署表達不滿,希望海關總署能夠將這兩條規定的開始實施時間延長18個月。

中方不會屈服於壓力

這七個經濟體在聯名信之中聲明,中國海關總署的相關新規定可能會讓他國的食品延遲進入中國,進而擾亂全球食品供應鏈。在這七個經濟體看來,中國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太過於嚴苛。

説到底,這七個經濟體之所以對海關總署的這一新規表示反對,主要是因為這些規定可能會影響其對中國的食品出口,進而影響其出口貿易和經濟發展。

這七個經濟體的做法是非常荒謬的。這樣的做法恰好反映出這七個經濟體的心虛,他們擔心其出口食品的質量不能符合中國海關總署的新規定,進而導致出口受到影響。

既然如此,這七個經濟體便應當儘快依照中國海關總署的新規定,改善本國出口食品的質量,進而保證這些食品能夠進入中國市場。這才是最為合理和正確的做法,而不是向中國抱怨和施壓。無論如何,中國也是不會屈服於這樣的壓力的。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