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汽車安全應該怎麼看?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綜合

對於車輛安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包括:日系鐵皮薄不安全,德系車美系車更厚重更安全。那事實是怎樣的?作為一個消費者一個汽車小白到底應該如何評價一台車的安全性?我這裏可以貢獻三招給各位參考。
一、正確看待權威機構的測試結果
看一輛車安不安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它碰撞之後的表現如何,而現實中我們又不可能把車開去撞來驗證車輛的安全性能,第三方碰撞試驗中心的價值這時就體現了出來。
國內我們有中保研和中汽研這兩家第三方的碰撞測試機構,這兩家都是以歐美國家的碰撞測試機構為藍本,結合國內的情況和要求,各自建立一套測試標準,模擬一些常見的道路碰撞工況,去進行試驗。
但是,大部分人由於受到一些自媒體誤導,看碰撞測試的方法尚存在誤區,我舉個例子:
對於正面碰撞來説我們應該主要注意這幾個方面,首先是車體的侵入度,車體的侵入一個是腳踏板的區域,因為腳踏板區域的侵入度會對下肢產生比較嚴重的傷害;第二個是方向盤的侵入度,轉向盤的侵入,會對人體的胸部產生比較大的傷害,而不是將目光聚焦在A柱,A柱附近的變形量並不是評價指標。
其次侵入量是一方面,侵入量指的也是方向盤中部中間那個點的侵入量,第二個就是腳踏板區域的以及兩塊踏板,腳踏板的後移量上移量,這個數據是要等到碰撞以後用上座標去測量碰撞的位置和碰撞前的位置才可以得到侵入量,這個數值是很重要的。當然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更需要等待相關測評機構數據的公佈。
另外,關於碰撞測試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到人體傷害上而非車輛損壞,碰撞測試時假人的各個部位會被放上傳感器,評測機構會根據生物力學的研究給人體不同的部位確定傷害指標,傷害指標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會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的概率是多少,根據這樣的一套標準的假人,這樣的一些測量下來物理量換算成傷害指標得出了評分,這個是正確的評價。
知道了如何正確看待碰撞測試後,第三方的碰撞評測結果就可以用來作為汽車安全的考量了。但是,由於每家機構的測試項目不一樣,可能會出現同一輛車但結果不同的情況。所以,第三方機構的碰撞測試是一個車輛安全與否的必要參考標準,但不是唯一的。若想全面瞭解車輛安全,還得結合下面兩招。
二、看主被動安全裝備是否完善
配置可以反應一輛車在安全方面夠不夠誠意,可以看一些摸不着,但能救命的安全裝備。比如ABS能保證剎車穩定輸出,車身穩定系統能從失控中把你的車救回來,安全氣囊能讓你不用硬碰硬,胎壓檢測能知道你輪胎的情況,碰撞預警能幫你剎車,自適應巡航能減低你駕駛的疲勞……反正安全配置就像存款,越多越好。
而且不單要看有沒有,更要看普及率。頂配才有的,那只是廠家宣傳的噱頭。
你比如説這次的中保研成績不錯的帕薩特,這次碰撞的帕薩特2020款280TSI商務版就是最低配,但看它的配置,前排雙安全氣囊、前排側面安全氣囊、前後排頭部安全氣簾、前排三點燃爆預緊式安全帶、EPB、Auto hold、ESP等均以全系標配出現,安全配置可以説是相當豐富了。
三、廠商對於自身產品的安全把控
説到底,外界對於車輛的評價都是站在各自角度上來的,真正能做到全面評估的,其實還是汽車廠家,所以我們在這方面能做的,就是看他們做了什麼。
我們還拿上汽大眾為例,他們在設計安全結構方面,是最早走出實驗室考慮現實因素的汽車廠商。15年前,在其他廠商都埋頭於實驗室常規的正、側試驗碰撞時,他們就已成立了一個調研中國交通事故的部門,每天就專門研究國內路上高頻發的、傷害率大的事故,再反饋給工程部,從而更好的更有針對性的去進行車身結構優化,比如去年列為國標的柱碰撞,15年前大眾就將其納入車身結構安全的考量,這就是依據現實層面的考量;而在較為傳統的試驗層面,上汽大眾建有安亭碰撞中心,從試驗項目設立、試驗實施到數據信息採集、試驗結果分析等各個環節,絕對嚴格按照大眾汽車集團標準進行。
其實,整車的安全性是一個不斷完善與優化的過程,車企對於車型的安全性改進都是對於車輛性能的長期規劃和全面驗證的結果,並非臨時的應試過關。而看待汽車安全,是需要系統的綜合判斷整體評估,若您對某款車的安全性能感興趣,可參考上述三個方法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