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之內,川渝在交通領域新聞不斷。
6月27日,天府國際機場投運滿一年之際,就攜手雙流國際機場,將成都送上了今年前5月旅客吞吐量的全國第一;30日,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量突破2萬列,成為全國開行量最多、開行最均衡、運輸貨值最高、貨源結構最優的中歐班列。
7月1日,成渝鐵路全線通車70週年,作為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意義非凡。
多項第一,讓蜀道不僅撕去了“難於上青天”的標籤,也迎來了新使命。
剛剛舉行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五次會議提出,川渝要紮實抓好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等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鐵軌+藍天”不再僅僅只是通道,更有關經濟動脈、市場循環,串起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眼下,新“蜀道”如何更進一步?
▲天府國際機場
經濟動脈:第二次“產業轉移”
幾乎是在中歐班列開行後,川渝也開始褪去“內陸”的標籤,“承東啓西”的區位優勢再次得到顯現。
最初,中歐班列只是重慶為解決本地筆記本電腦企業物流出口需求問題而進行的一項探索。2011年初,重慶成功完成“渝新歐”班列的試運行測試,將惠普筆記本電腦運輸至德國。這種比海運快、比空運便宜的物流方式,降低了企業成本,也讓重慶一躍成為內陸地區的出口前沿。
中歐班列的價值很快被多方看到。2013年起,西安、鄭州、武漢、蘇州、廣州等陸續開通中歐班列,希望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大門。其中就有2013年開行的“蓉歐快鐵”,當年,戴爾生產的 “成都造”電子產品就通過鐵路運往歐洲。
此後,中歐班列(成渝)的開行,中老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建設,以及鐵海聯運、空鐵聯運等立體交通網絡的,進一步鋪開了川渝陸路交通的大網。僅從中歐班列來看,兩地累計開行數量突破2萬列,佔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約40%,運行線路拓展近40條,輻射亞歐超百個城市。
▲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量突破2萬列
交通網絡打通了經濟動脈。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曾提到,在理想狀態下,整個西部地區要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包括貨物集散等,都可以通過成渝地區來進行。
比如花木產業。成都三聯花木國際貿易部經理李勇剛提到,過去四川花木出口必須到沿海城市走海運“繞路”,而中歐班列將運輸時間縮短了近30天,且運輸價格更加低廉。
市場最先感知到這一變化:部分沿海企業也放棄海運,轉到成都走陸運,成都藉此在幾年時間內就成為全國花木出口的商品集散地。
近一年來,成都青白江區、重慶沙坪壩區不約而同地提出“以通道帶產業”的發展方向。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提到,中歐班列(成渝)可以有力帶動西部電子、汽車、機械等適鐵適歐產業發展壯大。
作為經濟動脈,川渝還承擔了一些“隱形任務”。比如安全、穩定且多元立體的國際大通道——後疫情時代,國際運輸通道變遷和運輸方式變革正深刻影響着全球貿易格局,內陸的交通要道將越來越重要。
一家成都電子配件生產企業負責人透露,海洋經濟已經暴露出諸多問題。除了成本上漲,海運的出港班次還出現大幅減少,在沿海港口,發往東南亞是要排隊的,出港班次一週僅5~6班,而這是疫情前一天的班次數量。
受海運影響的康佳電子,因看好中歐班列的穩定性和經濟性,在成都市青白江區投資打造智能製造出口基地,產品出工廠後直接上班列,10多天後就可交到歐洲客户手中。
龍頭企業還可以吸引上下游產業鏈的本地化。如今,康佳的深度合作伙伴豪順鈑金公司也落户至青白江,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比傳統招商更有説服力。
西部版“海洋經濟”,還有望幫助西部實現第二次“產業轉移”——從前承接沿海中低端製造業,未來則將是以陸路為依託的產業,質量與能級都將再上台階。
▲成都中歐班列南通道“歐洲通”公共班列首發!
市場循環:
用好用活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將目光轉向藍天,航空的崛起,則是川渝“逆風翻盤”的另一關鍵。
今年前5月,成都兩個機場旅客吞吐量1274萬人次,居全國首位。要知道,新冠疫情對全球航空業帶來了巨大沖擊,這個第一,不僅要突破上海、廣州等傳統強市,也需要客流的支撐。
無論是人還是貨的流動,最終都指向了市場循環。為此,成渝世界級機場羣的目標被提出,這是推動我國綜合立體交通協同發展和國內國際交通銜接轉換的關鍵平台之一。
具體而言,成渝世界級機場羣要推動深層次改革、高水平開放,用好用活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能級。
一方面,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馬劍提到,兩個機場意味着成都有更多的資源運輸能力,這是供應基礎;但西部人口優勢如何轉化為航空運輸的資源優勢,這是需求基礎。
▲天府國際機場
最近,重慶、四川共同啓動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重大活動,包括推出送門票、十大主題遊等活動,核心正是以文旅資源的合力,形成人口流動的吸引力。
人和物對外流動也倚賴通道建設。天府國際機場投運一週年當天,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華廣透露,未來重慶、四川兩地機場集團可共同開發航空旅行產品,包括爭取利用144小時過境免籤等政策,聯合旅行社、航空公司等開發以成渝兩地機場互為進出的航空旅行線路與產品等。
在貨運方面,川渝在物流、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將有望進一步加強。陳華廣透露,下一步將做強航空貨運市場主體,拓展航空貨運網絡佈局,提升航空貨運集散能力,根據成渝地區適航產業特點,完善機場口岸功能,提高通關效率,積極開通輻射成渝及周邊地區的卡車航班,推動空鐵聯運示範運行。
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成都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達9.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2.4%,增速和貨量均創近年曆史同期新高。目前,成都國際(地區)在飛貨運航線達31條。
往更深了看,從產業協同看,川渝也有自己的產業基礎,這個“基礎”代表的是產品、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馬劍建議,政府要多傾聽市場聲音,挖掘本地的特色產品和提升區域的產業價值,培育更市場化、更符合實際的臨空產業,提升國際航空運輸網絡的產業價值。
根據《民航局關於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羣建設的指導意見》,下一步,成渝兩地的任務之一,就是推進成渝兩地在國際航線、中轉聯程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提高成渝世界級機場羣國際航權開放和資源配置水平。
陳華廣表示,兩地機場集團還將共同打造國際航空樞紐,以區域市場一體化和便利化為導向,推動基地航司將成渝兩地核心樞紐機場作為整體開發國際航線網絡,同時積極促進干支航線網絡發展,開通成渝中小機場間串飛、環飛航線。
“目前,西部整體在經濟體量、產業結構等要素資源有待加強,但在新時期,尤其是雙循環新格局下,航空樞紐是被迫切需要的。”馬劍説,尤其是西部,需要有先發優勢的城市帶領區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格局,引領區域航空樞紐的崛起。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悦 實習生 呂佳羽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