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綜合

勝負之徵,精神先見。

一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接力奮鬥,形成了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脱貧攻堅精神等偉大精神,共同組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貫穿於改天換地的壯闊征程,熔鑄於驚天動地的英雄偉業,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值此之際,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四史微講堂•學習六中全會精神”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

四史知識問答

著名詩人聞一多1925年創作的( ),抒發和表達了澳門同胞渴望回到祖國懷抱的強烈期盼。

A. 《七子之歌》

B. 《澳門,我帶你回家》

C. 《祖國就在身旁》

(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正確答案明日揭曉!)

(供題:航天工程大學 劉若璇)

“傾聽經典故事 追尋紅色記憶”系列之二百七十九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 範晶

他的一生不滿22歲,卻在人們心中活成了永恆。

他的身高只有1米54,卻是人們心中的道德高峯。

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力挽狂瀾的偉業,卻獲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褒獎。

他就是雷鋒。這個一身樸素軍裝、一張英俊面龐、一臉燦爛笑容的普通士兵,他的名字已經不再是區別人的標識符號,而是昇華為一個國家的精神記憶、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近60年光陰流逝,那個在部隊營房前不幸倒下的温暖身影,從未走出我們的視線。是什麼原因,讓這名年輕士兵的傳奇,歷經波瀾壯闊的光陰流轉,化為半個多世紀的精神豐碑?是什麼原因,讓今天的中國,依然需要他的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始終呼喚他平凡而偉大的名字?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是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擰在哪裏都閃閃發光。

雷鋒這顆“螺絲釘”的光彩有多耀眼?泛黃的檔案裏給出清晰的回答:當學生,他是先鋒少先隊員;當農民,他是優秀拖拉機手、治水模範;當工人,他是標兵、紅旗手、先進工作者……他在本職崗位,為我們論證了“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係;他用實際行動,給我們標定出“平凡與偉大”的座標系。

“螺絲釘精神”的價值之一在於沒有“門檻”,這種精神人人可學、處處可為。今年6月29日,我們黨把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勳章”,全部頒授給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就是告訴全體黨員和全軍官兵,“他們的事蹟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

人民,永遠銘記雷鋒;事業,永遠需要“螺絲釘”。如果沒有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我們的各項事業怎能成功;如果沒有一代又一代“螺絲釘”的傳棒接力,強國強軍事業怎能一次又一次抵達時代高峯?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當前,我軍正向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奮勇邁進,每個崗位都是實現這一目標不可缺少的一環,讓我們再次誦讀雷鋒日記裏的這句話,把個人理想融入強軍實踐,把本職崗位作為強軍支點,努力做強軍征程中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本文選自《解放軍報》“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系列專版,略有刪減;該專版通過實地踏訪紅色地標等方式,回溯這些偉大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感悟精神偉力、傳承紅色血脈、擔當歷史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解放軍報微信發佈

播音:朱勇

整理:傅得康

編輯:馬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