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4日俄羅斯在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以美國為首的歐洲多國先後宣佈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涉及貿易、金融、能源、航運等諸多領域。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3月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眾議院正在探索孤立俄羅斯的立法方案,包括禁止俄羅斯石油和能源進口的相關法案。
當地時間3月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在布魯塞爾舉行會晤,雙方就俄烏局勢表示正在計劃對俄進一步制裁,並尋求更多能源供給減少歐洲對俄依賴。會後馮德萊恩表示,對於俄羅斯的制裁已有效果,但鑑於烏克蘭局勢變化,歐盟方面正在努力對俄進行進一步“無漏洞、效果最大化”制裁。
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原油價格於4日飆升至每桶115.68美元,創下14年來新高;歐盟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的成本同樣持續飆漲。一面高舉“政治正確”大旗圍攻俄羅斯,一面卻對石油天然氣交易網開一面的歐美,此刻正尷尬地陷入兩難。當地時間5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撰文指出,儘管美國拉上一些國家在國際上制裁俄羅斯的“入侵”之舉,但在經濟亟待復甦的當下,高通脹和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已經讓生活成本變得更加高昂。美媒稱,“支持烏克蘭的代價正在上升。”
事實上,越來越多公司在為追隨美歐制裁俄羅斯付出代價。芬蘭中央商會6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20家受訪公司中,約80%的公司認為西方對俄製裁措施對該公司產生負面影響,其中24%的公司認為受到嚴重影響。英國《金融時報》稱,由於許多在西方上市的俄羅斯公司受到制裁而股價暴跌,西方投資者因此損失將高達1700億美元。
針對西方的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京已明確指示政府在兩天內確定“不友好國家名單”。俄媒報道稱,英國將排在“不友好國家名單”的首位,德國、波蘭等國也將被列入名單中。在反擊西方制裁的同時,普京還警告稱,基輔當局應當清楚一點,“如果繼續一條路走到黑,烏克蘭國家地位可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