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此前的一則鎖電報道,將威馬送上熱搜。
據新華社報道稱,車主的創始人版EX6 PLUS,最近發現付費充電的度數和車機標的度數不太一樣,車主的威馬EX5續航400公里,正常行駛的折扣續航是200公里,目前僅剩120公里,都是去做了售後維修之後發生的變化。
持續發酵的鎖電風波,也揭開了新能源發展中的亂象。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一些行業痛點也開始凸顯。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裏提供的數據顯示,汽車零部件在去年已經成為僅次於食品和服裝的第三高投訴量商品,而問題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
其中熱度最高的問題均與電池相關,一是新能源汽車出現安全問題,如行駛中斷電、汽車自燃、自動駕駛系統失靈等;二是電池質量問題突出,比如充電故障等;三是續航里程縮水,特別是冬季低温下續航折損快。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威馬事件也並非個例。對於爆發式增長的新能源市場來説,鎖電已經成為自燃、剎車失靈、延遲交付等現象後的又一難點,是否會因此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鎖電不是個例,威馬為行業“背鍋”?
威馬此次鎖電事件爆發的源頭,是從2021年底的“迎新年用户特優”活動開始的。雖然是免費進行車輛檢查和贈送200元京東卡,但是經過售後維修之後的結果就是續航里程大幅縮水。
如此“一刀切”的方式自然引起了消費者不滿。犧牲用車體驗背後,是此前頻發的自燃事件。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以來,已經連續有5輛威馬EX5發生自燃,最密集的是去年年底4天發生了3次自燃事件。今年1月20日,一輛威馬EX5在海南三亞又發生自燃,調查結果顯示,自燃原因是動力電池故障。
通過OTA方式來鎖電並非威馬特有做法,市佔率當紅的特斯拉同樣如此。
2019年,特斯拉通過OTA升級的形式,對電池控制系統進行了調整,使充電電壓下降了7.8kwh,續航縮水30km-50km左右。該事件發生後,挪威消費者曾提起過訴訟,特斯拉被判向30位起訴的Model S車主每人賠付1.6萬美元。
打開車質網,其投訴信息顯示,關於鎖電的投訴量有近百起,不僅有新勢力,也有傳統車企的身影。其中,威馬 EX5的投訴量佔消費者總投訴量4成左右。另據黑貓投訴顯示,關於威馬EX5的投訴量有近200起。
因為“鎖電”造成的充電變慢、續航縮水等問題,大幅降低了用車體驗,成為車主吐槽重點所在,更讓消費者頭痛的是,廠家沒有提前通知私下進行,更讓消費者不滿。
鎖電是為了安全嗎?
隨時進行OTA升級,一直是新能源車的“靈魂”。通過該方式進行“鎖電”,也已經成為行業默認的常規操作。
何為“鎖電”,其是指車企通過改寫電動車的BMS電池管理系統,對SOC(電池荷電狀態)進行鎖定,進而影響電池容量和充放電性能。該方式可以降低電壓、電流,提升電池的安全冗餘容量,對車輛行駛安全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避免車輛發生自燃。
據瞭解,在開發電池系統時,可用容量一般會標定在電池實際安裝容量的90%左右,考慮到電池SOC(電荷狀態)過高或過低,會留下一些安全餘量。鎖電後,電池的可用容量會更小,導致車輛續航里程縮水。
因此一般車企也不會鎖太多電,不然續航里程縮水太大,就會影響用户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車企私自“鎖電”是不符合相關規定的。根據工信部在2021年8月發佈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顯示,升級行為是需要向車輛用户告知的。
如果説鎖電的本質是為了提升行駛安全,避免自燃。那麼也從側面反映出品牌在電池安全技術方面的進步空間。相比調整已有電池系統性能,並且降低車主行車體驗的做法,升級電池材料、提高電池質量等技術革新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更好辦法。
新能源亂象何解?
從目前情況來看,濫用OTA功能導致的問題正降低消費者信心。更為嚴格的政策監管也成為必須跟進的配套設施。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汽車OTA監管政策已經有了明顯進展:從規定所有汽車遠程 OTA 升級需要進行備案,到對汽車OTA技術召回進行更詳細的説明,以及禁止擅自升級新增自動駕駛功能等細則,對於OTA的監管也在適時進步,不過與電池相關的OTA升級仍是以備案為主。
技術方面的政策不斷完善外,消費者維權同樣成為一大關注點。相比此前的車頂維權、坐引擎蓋維權等“無奈之舉”,威馬鎖電門的維權方式再度出圈。
一曲《200塊就把我騙了》極具諷刺性的歌詞,揭開了品牌實際的鎖電行為。誰都不想通過這種方式登上熱搜。但背後也是消費者維權投訴不易的現狀。
舉證難是一方面,如何證明車輛續航打折以及數據存儲等問題,都是困擾消費者的難題。相比續航問題,此前汽車數據存儲也是公眾關注重點,特斯拉就曾因自動駕駛功能多次被消費者質疑。
不過好消息是,對應的法規正不斷完善。今年1月1日,新版《汽車三包規定》正式開始實施,其中新能源車的電池、電機等專用部件質量問題均納入三包退換條款,並增補了售後服務方面的內容,對新能源汽車維權在法律層面提供了一定支持。
鍾述
要從根本上消除消費者疑慮,提升消費者信心,還得從核心技術出發,提升產品硬實力。近年來隨着刀片電池、彈匣電池等一大批新電池的問世,電池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有了核心技術作支撐,品牌的服務也得跟上來。威馬事件只是個例,除了技術上的不足,更多的是服務缺位。歷經初期階段的野蠻生長,新能源市場也迎來了馬太效應時刻。要在未來競爭中立足,質量和服務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