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15青訴 | 虛擬祭品巧立名目分菜系收費 網祭平台竟按用户付費打榜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綜合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作為綠色環保的網絡祭奠成為不少人寄託對家人哀思的選擇。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今年清明除了老生常談的缺乏審核機制導致的“活人被祭奠”外,如今不少平台推出各式收費虛擬祭品,許多項目只要點擊就會跳出充值界面。有的平台竟然推出打榜功能,用户在平台花費越多,排名就越靠前。就在近日,相關部門就曾發佈通知,要求網絡祭掃平台應合理設置祭掃用品和服務項目,不得打着“紀念親人、祭奠先烈”的幌子,巧設名目收取高額服務費、設置“香火”排行榜等誘導充值的功能。

審核不完善“活人被祭奠”

2007年,多地民政部門基於環保理念第一次推出“網絡祭奠”方式,彼時祭奠多為公益性,祭奠對象多為革命烈士或者歷史人物,網絡祭奠屬於虛擬祭奠,如在網上創建虛擬紀念堂,用虛擬香燭、鮮花等貢品進行模擬祭奠。

而在疫情背景下,網絡祭奠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接受度也在逐漸提高。據公開報道,2022年清明節假期首日,全國共有2304個網絡祭掃平台,網絡祭掃羣眾69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75.7%。分析指出,隨着電子設備的普及、網絡的發展,“網上祭掃”等新興方式的出現成了當代人對清明節文化的一種改變和創新。

不過,網絡祭奠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的行為。“我之前試過一個平台,竟然還有給動畫片人物建堂的,還有一些上傳的逝者圖片是表情包”。網友小楠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平台的審核流程存在很大問題,甚至還出現過活人被祭奠的情況。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去年,一則“人還活着卻被網絡祭奠4.3萬次”的新聞登上熱搜,也引發了大眾對審核機制的質疑。

一位有10餘年從事網絡祭奠平台工作的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他運營線上祭奠平台以來,確實遇到過不少“活人被祭拜”“隨意立網碑建網墓”等問題,“有員工將自己的領導頭像上傳建墓碑,也有夫妻吵架後用這種方式發泄,事後雙方又找來要求刪除。甚至有人將自己的母親和寵物P在一起上傳。他們不是在文明祭祀,而是在糟蹋文明,我們負責審核和運維的工作人員也苦不堪言。”

北青報記者隨機測試了提供線上祭奠服務的4款APP和8個小程序發現,有三款APP中存在審核機制不過關問題,8款小程序中也僅有兩款有實名認證。從具體認證流程來看,多數平台在輸入手機號註冊後,輸入逝者姓名、圖片,生辰和忌日就可以直接免費創建紀念館,且逝者信息可以隨意填寫。有平台顯示在填入信息時會要求預留電話進行人工審核,但截至記者發稿,也未收到相關電話。還有一些平台發信息反饋審核結果,當記者隨意輸入信息後,僅有一個平台發送了創建失敗的審核結果,其他幾個未進行反饋但皆顯示創建紀念堂成功。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類似問題此前也被曝光過,但有些平台仍未對此進行改善。

上述業內人士也確認,目前仍有不少平台對相關的漏洞視而不見,沒有進行完善。“雖然員工審核的成本是相當高的,但這種技術平台屬於高風險行業,想要長遠發展信息審核一定要安全可靠。”

虛擬祭品巧立名目竟還分菜系

北青報記者還發現,在這些不同平台中,虛擬祭品竟然還多種多樣,點燭、花圈、鮮花、煙酒,甚至祭品中含有不同菜系,有川菜、粵菜、徽菜、魯菜、閩菜、蘇菜、湘菜等,還可以選擇黃金、鑽石等財寶作為獻禮,其次男裝女裝童裝也配備齊全,上至帽子,下至鞋子,內衣、內褲、睡衣等應有盡有,還分為不同季節的款式,夏有短袖,冬有棉服,建築物可選擇城堡、農莊、別墅等、其次,交通工具、家用電器、日用品、休閒娛樂產品甚至寵物都可獻禮,平台初期會給予一定數量的紀念幣,初期選擇祭奠可使用紀念幣享受免費待遇,但超出紀念幣部分均需要單獨消費。600個紀念幣6元,購買一般菜或者服飾要花費30多個紀念幣,好一點的菜60個紀念幣,一件冬天的衣服則需要300個紀念幣。

打開某APP後界面顯示,除了個別的項目可以暫時免費,許多項目只要點擊就會跳出充值界面,點亮長明燈 7天18元,一個月38元,永久點亮則需要288元。另一款APP更為誇張,點亮長明燈一個月需要30元,點亮一年需要300元,無期限點亮需要3000元。一個標準祭奠套餐需要268.28元,使用時長為一年,尊容套餐則需要3541.23元一年,此外升級紀念館分別需要1980元和8888元。

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疫情期間此類平台的用户量不斷增加,尤其是清明節會有持續一個月的小高峯。“有人會説,從用户訪問量來看,一人花費10元,收益都可能是一本萬利,但是時間久了就會出現漏洞,有的平台也不怕監管,這個平台被查,換個平台繼續幹。”他透露。 

付費排名掛首頁 平台公然打榜

在採訪中北青報記者發現,竟然仍有網絡祭奠平台公然推出打榜功能,將用户的付費排名以榜單的形式進行呈現。

北青報記者在隨機體驗的這些平台中也發現,有一個平台也顯示了榜單形式,用户在平台花費越多,排名越靠前,甚至出現了周榜、月榜。頁面中可以看到共有3萬餘人蔘與,但排行只顯示了前10名,但想要看前三名的擁有金幣數,需要看視頻廣告進行解鎖。

對於此類現象,2023年3月31日,中央網信辦、民政部發布了《關於規範網絡祭掃秩序 倡導文明新風尚的通知》,其中要求網絡祭掃平台應合理設置祭掃用品和服務項目,不得打着“紀念親人、祭奠先烈”的幌子,巧設名目收取高額服務費、售賣豪宅文玩等導向不良網絡紀念品,嚴禁設置“香火”排行榜等誘導充值的功能。

通知中提到,網絡祭掃平台應依法依約做好用户賬號註冊、實名認證管理,建立健全賬號管理制度規範,採取有效措施,嚴防“活人被祭拜”“隨意立網碑建網墓”等問題。完善認證管理流程,規範建立網上祭祀紀念館、網上墓碑等行為。網站平台要加強內容審核,嚴防借重要傳統節日開展惡意營銷,嚴禁利用網絡祭掃惡搞、抹黑、攻擊他人。

雲祭奠亂象為何會產生?

北京嘉善律師事務所律師常亮表示,隨着各類網絡祭祀平台的出現,網絡祭奠亂象頻出。一方面,在利益驅動下網絡祭祀平台普遍採取粗放的經營管理模式。出於吸引用户考慮,平台大多降低註冊門檻,無需真實身份信息,簡單輸入手機號就能隨意為任何人創建網上紀念館。為最大程度獲取流量,平台更是對設置名人紀念館不加限制,一些名人烈士成為引流的“招牌”。利益考量下的管理缺位甚至是放縱,成為亂象滋生的温牀。

另一方面,現有監管未能跟上網絡祭祀方式的發展節奏。中國現行殯葬管理的法規文件是1997年頒佈施行的《殯葬管理條例》,這部法規在2012年進行了修正。2018年,民政部公佈《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大都聚焦傳統殯葬行業,儘管鼓勵開展網絡祭掃等追思活動,但缺乏具體可操作的規範。

常亮認為,要確保網絡祭祀平台規範有序運行,需要監管部門、網絡平台和網民形成共治的合力,還網絡祭祀以“清明”氣象。監管要及時主動跟進,既要明確網絡祭祀行業規範,又要對違法違規行為實施動態巡查,為行業發展和網民的行為劃清“紅線”“底線”“高壓線”。作為從業者的網絡祭祀平台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嚴格審核把關,防止平台被他人利用。廣大網民也需自覺抵制不良風氣。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師李海表示,網絡祭奠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定價只要是正常市場行為即可。而對於活人被祭奠,他認為公民有基本的人格權和名譽權,比如祭奠在世的明星或名人,祭奠者本人和平台都需要承擔責任,網絡平台審核不過關是會造成很大問題的。“在認證上也需要考慮平台成本,但基本的關係證明,證明與死者關係以避免這種祭奠活人情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述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則表示,為了規避惡搞行為的出現,在雲祭掃頁面已經關閉了輸入姓名的端口,用户可以直接選擇“快速掃墓”,而需要建網上紀念館的用户必須聯繫平台簽署授權函確認信息真實有效後,才給與對方建館的權限。“我們現在也在轉型,就是將部分業務轉到線下,當面審核當面操作,將這部分服務提供給真正有需要的人。”他還建議,對於審核方面的漏洞,可以採取審核前置的方式。“我們曾經遇到過半夜三更被用户要求刪除信息的情況,不能等信息上傳後再去審核,成本太高了。”

【#315青訴# 你來爆料我來曝光】即日起,北青報半兩財經發起3•15特別策劃,面向大眾徵集線索,發揮媒體監督和輿論引導作用,為消費者發聲,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更加優質的消費環境。

我們將根據大家提供的線索開展采訪調查,揭露消費陷阱,一起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爆料請微博私信@半兩財經

也可發送線索到郵箱:cjxwzx@ynet.com

實習生 劉宇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