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營深處念忠魂
新華社長春9月17日電(記者宋心平、張博宇、魏蒙)九一八事變爆發92週年紀念日前夕,記者跟隨考古人員,來到吉林省磐石市市區西側密林深處的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探尋東北抗聯戰士們留下的痕跡。
紅石砬子遺址考古工地的入口。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 攝
“紅石砬,青石砬,咱們的抗聯走天下。不怕山高路途遠,不怕風吹和雨打。”在磐石地區,素來有這樣的順口溜流傳下來。這裏是楊靖宇等抗日民族英雄戰鬥過的地方。
東北的初秋天氣已然轉涼,青山巍峨,樹木葱蘢。循林間小路而深入,一處處遺址已被清理出形狀。地窨子、方形房址、平台、台地……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通過這些崗哨、居址、營訓、戰鬥遺存,當年抗聯將士訓練作戰和生產生活的環境清晰地呈現出來。
考古隊員和村民正在進行遺址清理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 攝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共磐石中心縣委組織和領導各族人民開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運動。1933年初,中共磐石中心縣委和楊靖宇率領隊伍在磐石紅石砬子地區創辦後方醫院、修械所及印刷所等後勤機構,後來逐步發展形成抗日遊擊區。
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一處遺址內出土的碗殘片。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 攝
“很難想象抗聯將士當年要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同日本侵略者抗爭。”考古隊員姜戎説。一些附近的村民也參與到了遺址的清理工作當中。“我們從小就聽村裏的老人講當年山上抗聯戰士的故事。”紅石村村民梁秀英説,“能來到這個遺址,感覺非常有意義,我們要記住革命先烈們吃過的苦。”
經過系統考古發掘工作,考古人員確認了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包含八家溝、金家溝等15個區域,分佈範圍達32平方公里,與東北抗聯相關遺蹟共3000多處,是目前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聯遺址。
一處地窨子遺址的灶台位置。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 攝
事實上,在系統考古發掘進行前,人們只瞭解這片遺址的一角,直到現在,才釐清了這片重要抗聯遺址的全貌。“這是由於當年在這裏生活戰鬥過的抗聯將士幾乎全部犧牲了,只有附近村裏留下了這裏曾有抗聯戰鬥的傳説,但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考古隊領隊孟慶旭説。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
90多年後,青山依舊,只是英烈們音容不在,只留下樹木掩映間的遺址。為了在考古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為人們還原90多年前的場景,在考古工作開展之初,孟慶旭和隊員們就對遺址的展示做了系統的規劃。如今,在這裏,遊客戴上輔助設備,可以看到各類遺蹟實物與三維建模結合後復原的場景,一如置身在當年抗聯將士們戰鬥、生活的環境當中。
考古人員利用虛擬技術還原的密營內房址的影像。(受訪者供圖)
“我們想做的就是通過考古和技術手段,把當年東北抗聯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生活生產的形態展現出來,讓後人知道他們在這是怎樣生活、戰鬥的。”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考古隊隊員李寧寧説。
考古隊員李寧寧在觀察剛剛發掘出土的銅製哨子。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 攝
越來越多的遊客和團體來到遺址參觀。“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孟慶旭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