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與我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相互促進的關係。一方面,社會保障體系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作用,助力經濟平穩運行;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也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要正確認識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的關係。一般而言,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一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也會不斷完善。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當經濟社會發展到較高水平階段時,其社會福利水平也隨之提升。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經濟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所界定的中高等收入國家的標準,我國已經邁入中高等收入國家門檻。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程度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風險和問題。在此背景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求則尤其要考慮公平與效率的問題,既要注重公平也要注重效率。社會保障安全網的建設主要體現在公平上,但從經濟學的激勵機制上來看,讓付出更多的人收穫更多即多勞多得是促進效率的基礎性理論和制度安排,社會保障安全網的建立和運行需要建立在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基礎上。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一方面,社會保障的建設需求本身對經濟發展具有拉動作用。以與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密切相關的大健康領域為例,當前發達國家如美國大健康產業佔GDP比例約為18%,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後我國該比重在6%左右,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並會帶來相應的增長需求,進而帶動國家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安全網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經濟發展形成制約,尤其是在經濟下行期,企業面臨經營困境,政府收支壓力較大,在此情況下,維持原有社會保障水平甚至進一步提高社保支出水平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企業和政府負擔,擾動經濟修復節奏。二者看似存在矛盾,但該矛盾並不是在源頭上根本對立的矛盾,而是在工作推進中所遇到的一對常態化矛盾,這是我們應該意識到並認真考量的一個問題。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匹配,要具有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我國社保資金主要來源於個人、企業以及部分政府資金的運用,如醫院等基礎設施多為政府投資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標準並採取不同的推進節奏,要在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的有序推進下選取“做大蛋糕”的適當時機,在局部階段和特殊時期需謹慎考慮“做大蛋糕”所帶來的影響。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要慎重處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在經濟下行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需求應與為應對經濟下行調整期的政策調整協調配合。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增長面臨三重壓力,國內經濟面臨調整,外部環境更趨嚴峻複雜,經濟增長面臨諸多風險挑戰,潛在經濟增速仍存下行壓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將高質量、可持續性的社會保障需求與經濟下行調整期的政策相協調值得進一步研究。
要針對不同人羣的需求實施差異化的社會保障策略,以實現社會保障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資金來源可以看作是“做蛋糕”的問題,社保資金的分配和運用則是關於“分蛋糕”的問題,二者對立統一,相互促進。我國社會保障資金運用範圍主要包括退休養老保障、失業保障、醫療保障以及政府資助如在民生工程、扶貧、新冠疫情等社會衞生公共事件的應急考量和安排,等等。在社保資金運用的過程中,需要着重考量如何將多層次的供給與多層次的需求有效結合。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例,當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超過13億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仍然面臨很多問題。若是能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上對現有分配結構進行適當調整,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現有醫療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例如,高收入階層對醫療需求和服務水平要求更高,同時該部分人羣也有能力支付相對更高的醫療費用,因此可將現有醫療資源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劃分,適當鼓勵和支持部分符合條件的能夠加入社保的高收入醫療機構發展,高收入人羣可以在支付基本醫療費用的基礎上支付額外的醫療服務費用,將普通醫保和高收入醫療機構醫保進行劃分,在滿足高收入人羣醫療需求的同時,減少對普通醫療資源體系的佔用。
總體而言,要正確認識到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堅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節奏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匹配,並針對不同人羣的需求實施差異化的保障策略,以提高社保資源使用效率。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標題: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提高社保資源使用效率)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毛振華
流程編輯:u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