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六度,是6個修行的方向,成就一個,其他就貫通了
學佛修行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要修成圓滿,消除業障,禪修者就必須堅持學佛,保持發展,絲毫不能有倦怠之意。
對於學佛的信眾而言,如要在修佛上大有斬獲,除修繕佛家基本法門“五度十善”以外,佛家大乘法門“佛門六度”,也是修行過程中須瞭解領悟的。
所謂“佛門六度”即包括: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每一度都有深刻的哲理。
而作為中國知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大師,在開示過程中談“六度”時,就明確指出“六度”的修行以及對生活都有着非常積極、正面的指導意義,是人6個努力的方向。
哪怕只精通其中一度都受益無窮,成就一個其他也會隨之貫通。
接下來便給大家闡述一下南師是如何解讀六度的,看完之後,相信大家就會有一個嶄新的收穫,受益良多。
佈施
南師表示:“一個人要想積累善業福報,就必須‘應無所住,行於佈施’。不善於佈施的人,是很難培植福報的。唯有不執著於世俗物質,能主動將自己的利好佈施於眾生,這樣才能廣結善緣,收穫福德。”
佛講因果,“今生富貴為何因?前世齋僧濟窮人”。佈施是善行的一種,是培養人的無私精神和慈悲善念,斷除的是人的慳吝。
修“佈施法門”,能夠讓人放下急功近利之心。時常樂善好施給他人行方便,也是為自己積德積福,故發自內心佈施之人,總會擁有更多好運。
還有,佛門佈施有三種途徑,即: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
財佈施顧名思義就是佈施財富物資,法佈施便是授人真理,傳人知識,無畏佈施則是幫助眾生克服困難,戰勝恐懼。
正所謂:“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不論是行哪一種佈施,只要佈施時發的是正念正心,那麼一切佈施,不論大小,皆有福德。
持戒
佛教中的持戒包括五種: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南師對此則表示:“世人若能嚴於律己,常持戒律,即可避免身犯惡業,使身語意清靜無礙,始入成正覺之門,往生福報。”
佛門經典《長阿含經》亦云:持戒功德有五,“一者所求如願。二者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住之處人愛敬。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故此,如要福報不斷,就須堅持持戒修行,莊嚴自己,為大眾做榜樣。通過行佈施來修福,那是求助外緣,而持戒則是防非止惡,規範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是內求。
正所謂“求人不若求己”,當自己身心意清淨無染,則可消除業障,做到如此,福報定當不請自來。
忍辱
南師説過,“人修忍辱,不是遷就他人過錯,表現自己懦弱本性,忍辱則是斷滅嗔怒之根,保護自身功德的行為。”
世人想要修忍辱,就須忍受一切有情眾生的羞辱打罵,不畏自然萬物給予的嚴寒酷暑等一切痛苦。
從中修繕自己,求得清淨心、平常心、慈悲心,以此斷除嗔恨,消除魔障。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這便是修菩薩道的基本精神。
不論是日常修行還是在生活中,路途道阻且長,必然多艱,其中不乏各種挫折困難阻攔人們進步。
修忍辱法門,其本意無非是讓每一個人都明白:無論何時何地遇到刁難,困境都不要先發火、抱怨。
而是懂得忍辱,才是真正有智慧、有格局和有佛性的人。看清外界給予自己的酸甜困苦,那都是自己命中的因緣,改不了,也逃不掉。
唯一可行的就是做好自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將一切惡緣違逆視作人生的磨鍊,心懷感恩,以這樣的心態處世才是正道,才能在忍辱中見證更好的自己,更強大的內心。
精進
南師曾説過:“人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自我精進,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精進亦如是,唯有在發展自身的道路上堅持且專一,朝着明確的目標努力前進,一切努力才能富有成效,才不被外界誘惑所困擾,迷失方向。”
當人們明白精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其實就意味着人生好的轉折點要來了。彼時才會將一切懈怠懶惰等不良陋習恪除,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這不僅可以讓自己成為命運的主宰,還可以通過散發正面磁場,感化身邊每一個人,那樣也算得大功德一件了。
禪定
佛語有言:“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
禪定是一切大小乘學佛的基礎,也是踏足菩薩淨土的關鍵所在,而攝心不亂是修定的一個原則,攝是收攝,即一切妄心雜念要收回,唯獨有定力的眾生才能夠來生佛國。
通俗一點來説,禪定其實就是勸慰人要靜心養性,心無雜念。或許身在紅塵中的人,免不了遭受世俗喧囂塵染,如果能夠身入禪定境界,一樣可以讓自己的心得到清淨、安寧。
有道是“心淨身覺輕”,心若迷亂不堪,則一切皆困厄;內心若清淨安然,保持一顆如如不動的本心,不為外界所轉所困。
念念清淨,修行才能得以穩妥圓滿,人生亦能得大自在也。
般若
佛門經典《佛子行》有記載:“若無智慧以五度,不得圓滿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輪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此言之意是:如果一個人修行時,沒有智慧作為介質,那麼五度本身是不能得到圓滿菩提果的。般若智慧是六度的根本,修其他五度,就一定要以般若智慧為導向,才是學佛修行的本質。
由此可見,般若智慧不可少,有了般若智慧,才不會滋生無明愚痴,人才能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清淨佛性。
總而言之,修行當有般若作基礎,人生也當有般若智慧作“橋樑”,般若隨身,就能生活自在。縱使遭遇再多的苦難不堪,都能在一念間逢樂而喜,遇苦不憂。
善用般若思想,人生即可在轉念之間變化,有了般若,心境一轉,方可離苦得樂。所以修般若智慧,刻不容緩,般若即成,人生何其快樂自在。
其實佛法如我們人生一般,自本身並不玄幻,裏面的很多智慧方法卻能幫助我們解答人生迷惑,激發思想,是生命的智慧明燈。
如果能夠謹遵佛法教誨,領悟佛法中的禪機,便能使我們按照這些方法,指引我們更正確、更好地生活。
至此也願大家廣修善業、覺悟人生,做更好的自己,成就自己更好的快意人生。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