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 Juice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毫不吝嗇地為孩子付出,在經濟上無限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在養育過程中,不斷地包容孩子的錯誤行為,您以為這是愛孩子疼孩子,殊不知,這是在毀掉一個孩子。
案例鄰居一對老夫婦退休後還得為生活繼續奔波,他們的兒子三十幾歲,整日遊手好閒,沒有一份正經的工作,時不時還喜歡在外面惹事,他們的老底被兒子敗得差不多了,為了老年有個保障,不得不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老阿姨曾哭訴着説:“這孩子太慣着他了,要是我當初好好教育,現在肯定不是這個下場……”,孩子的性格品性不是一天養成的,他們自私自利、缺乏責任心等正是父母教育失職的反應。
相信很多家長誤解了愛孩子的含義,他們普遍持有的觀點是寧願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在讓孩子享受快樂時,自己在背後默默吃苦,本來以為孩子能感恩,可是最終換來的卻是吃力不討好,甚至有些孩子把父母的付出接受地理所應當,當家長無法滿足自己的慾望時,將一切的怒火和無能都歸咎於父母。
溺愛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大禮物”,它可以讓孩子沉浸在幸福中,可同時也是一種慢性傷害,毀掉的可能是一個孩子的未來。
為何説溺愛是一份“危險禮物”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一顆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如果不修不剪,任由其發展,無疑是很難成良“材”。而父母無限度的溺愛和無底線的縱容,會讓孩子在蜜罐里長大的同時,將孩子推向深淵,毀掉他們的一生。
從小順着孩子,不加以管教,最終釀成大禍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人曰:慣子如殺子,當孩子開始出現問題時,父母一定不要順着他們,那些過度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視精神世界培養的父母,收穫的多半是一個“白眼狼”。
到底如何正確教育孩子?1、糾正行為習慣
當孩子犯錯時,有的父母總是喜歡以“孩子還小”為由去包容去原諒,任由其行,而最終的結果是等到孩子大了,父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時候,孩子已經成型了,你再去要求他改正,幾乎是不可能的。
3~6歲是孩子性格、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此期間,父母要制定規矩,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且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好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直長大,受益一生。
2、適當滿足物質需求
不管家裏再有錢,都不能在經濟上無限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有的父母誤解“富養”的含義,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然而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他們的慾望會越來越大,當你無法滿足時,他們會恩將仇報,甚至對你惡語相向、拳打腳踢。
3、給孩子立規矩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你想讓孩子成才,在成長的路上取得收穫,就必須要好好管教,管教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立規矩,只有恪守規矩,孩子才能規範自身的行為,不觸及涉及原則性的事兒。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只有自身堅守原則,才能教育出一個有紀律有規矩的孩子,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表明態度,明確行為界限。
4、適當採取挫折教育
如果父母將孩子保護得太好,他們一旦失去父母這個羽翼的保護,就會不知所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吃點苦、遭受一些失敗和挫折,當然這並不是人為的製造麻煩和障礙,而是讓他們經歷自然而然遇到的問題,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實在是無能為力時,父母做好引導,採用積極的態度去化解。
您可以無條件的寵溺孩子,包容孩子,可是別人沒有義務去為他們的驕縱任性買單,您將孩子捧在手心呵護得越好,將來他們在社會上被人踩在腳下的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