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一輪幹部教師交流輪崗明年啓動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綜合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東城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了解到,該區持續推動共建共治共享,不斷在教育、衞生、養老、助殘、基層治理等領域增進民生福祉。在教育提質方面,東城區2022年將啓動新一輪幹部教師交流輪崗,並建立新交流輪崗幹部教師台賬。在基層治理方面,該區不僅形成了“小巷管家”“小院議事廳”等基層羣眾自治品牌,還推出了“東城社工”品牌,在疫情防控、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明年啓動幹部教師交流輪崗

昨日,東城區教委主任高偉介紹了該區在教育提質方面的努力。在交流輪崗方面,2014年以來,東城區深化義務教育綜合改革,通過“盟貫帶集團”管理模式,打破“優質資源帶”校際間招生壁壘,打破校際間幹部教師交流壁壘,形成幹部教師交流輪崗機制,東城區也因此被教育部評定為全國首批“區管校聘”示範區。

該區新增東城區史家衚衕小學與革新裏小學、北京景山學校與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北京市第二中學與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等27對交流輪崗試點結對校和天壇-永定門外學區1個試點學區,重點以全職交流為主,通過課堂教學、跟崗鍛鍊等方式,加大中小學普通教師、教科院教研員、少年宮、科技館、職業教育教師交流輪崗。2022年1月,東城區將啓動新一輪幹部教師交流輪崗,按照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的原則,建立新交流輪崗幹部教師台賬,確保完成本學年任務目標。

高偉還透露,東城區正積極探索“雙師課堂”,在匯文中學教育集團、史家教育集團、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北京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等學校及其跨區合作辦學開展試點工作,目前已建立78個“雙師教學教室”,提供優質“雙師課程”超百節;推進家校社共育,培訓東城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師達1200餘名,形成“雙減”工作合力。同時,東城區以教育部命名的“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典型案例”區為契機,在課後服務的時間保證、內容豐富、特色彰顯等方面做出新探索。79所中小學的8800餘名中小學教師以及少年宮、青少年科技館等近400名特色教師參與課後服務。

全區擁有社區社會組織2059家

在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方面,東城區不僅形成了“小巷管家”“小院議事廳”等基層羣眾自治品牌,還推出了“東城社工”品牌,在疫情防控、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等工作中,贏得居民普遍稱讚和社會廣泛認可。

在努力增強基層治理的動員力方面,東城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經驗,東城區民政局局長張松青表示,東城區持續推廣“五民羣眾工作法”,啓動實施“五力引航”計劃,圍繞民生“關鍵小事”,推出一批微治理、微改革項目,創建社區議事廳市級示範點7個、樓門院治理市級示範點21個,建設“社區之家”63個。

此外,東城區還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實現各街道樞紐平台全覆蓋,6個街道級樞紐平台登記註冊,目前全區擁有社區社會組織2059家,平均每個社區不少於12家。積極拓展公益創投,資助55個社區項目和11個平台項目,舉辦了社洽會、垃圾分類雲洽會等影響較廣的特色活動,打造東城拾柒坊品牌項目,開展了“創投新思路·公益二代人”資源對接活動。

每年新增安置殘疾人就業不少於180人

在助殘方面,五年來,東城區殘聯會同人力社保部門、各基層殘聯組織,全力推動殘疾人就業工作,累計安置就業殘疾人1012人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200餘人次。

東城區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劉智輝表示,未來五年,東城區將以實現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為目標,積極推動殘疾人就業創業:完善殘疾人就業促進政策,依法實施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審核工作,通過發放崗社補貼降低用人單位成本。多渠道多層次促進殘疾人充分就業,鼓勵高科技企業、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吸納更多殘疾人穩定就業,輻射帶動殘疾人社區就業、居家就業、互聯網新型就業,計劃每年新增安置就業殘疾人不少於180人。精細化開展就業服務,為用人單位提供政策宣講、人力資源推介、崗前培訓等服務,搭建好供需平台,持續實施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每年技能培訓不少於500人次,創業培訓不少於30人。

值得一提的是,東城區在落實好殘疾人就業各項支持保障政策基礎上,開拓新型“互聯網+就業模式”,創建了“螢火蟲”殘疾人直播帶貨公益平台,打造出代表核心區殘疾人嶄新面貌的“網紅隊伍”,目前已培養了20餘名智殘、精殘、肢殘、視力殘疾的殘疾人主播。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