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默克爾,德國新總理啥來頭
當地時間 12 月 8 日,在被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正式選舉為德國新一任總理後,奧拉夫 · 朔爾茨正式成為戰後德國(聯邦德國)第九位總理,也是第四位出自中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SPD)的總理。
社民黨在今年大選中一度陷入低谷,之後又逆襲獲勝,與朔爾茨本人的作用密不可分。他在地方執政七年,還曾兩度在聯邦政府擔任部長,從 2018 年起出任副總理,朔爾茨的行政經驗相當豐富。
但在需要個人魅力的政治舞台上,朔爾茨卻很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外形並不出眾,講話風格缺乏激情,甚至被揶揄為"機器人",被評價為缺乏"卡里斯馬"(charisma,超凡魅力)。
朔爾茨何以成為默克爾的"接班人",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擅長復出的社民黨中間派
朔爾茨 1958 年出生於德國西北部下薩克森州的奧斯納布呂克市,他的父母都在紡織行業工作,家裏還有兩個弟弟。朔爾茨小時候就隨父母搬到了德國北方的港口城市漢堡,從此,他的生活和政治生涯就與這裏密切相關。漢堡是德國第二大城市,是德國三個"市州"(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之一,之前還出過兩位總理:社民黨籍前總理赫爾穆特 · 施密特,以及剛剛卸任的總理安格拉 · 默克爾(默克爾出生於漢堡,但在民主德國長大)。
朔爾茨在中學時期就是學生代表,17 歲那年就加入了社民黨。他如今在個人網站上回憶稱,彼時正在擔任總理的施密特及其前任、同樣來自社民黨的維利 · 勃蘭特對他父母和本人產生了重要影響。
1978 年,朔爾茨進入漢堡大學學習法學。大學期間,他就在社民黨青年組織中嶄露頭角,並擔任該組織的聯邦副主席。當時他的思想立場更偏左翼,還抨擊過"侵略性的帝國主義北約"和資本主義經濟。
1984 年,朔爾茨在社民黨青年組織大會上講話。
大學畢業後,朔爾茨開始擔任律師,主攻勞動法。1998 年,40 歲的朔爾茨在漢堡被選為德國聯邦議院議員,正式踏足柏林政治核心圈。在短暫返回漢堡擔任該市內政部長後,他 2002 年再次當選聯邦議員。
如果説德國戰後的前兩位社民黨籍總理對朔爾茨早期的政治選擇產生了重要影響,那麼第三位社民黨籍總理格哈德 · 施羅德,則可謂朔爾茨在聯邦政壇的"伯樂"。2002 年,朔爾茨被施羅德提名為社民黨秘書長併成功當選。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當時報道,施羅德早在兩年前就稱朔爾茨是他的候選接班人之一。
2002 年,朔爾茨(左)當選社民黨秘書長,接受施羅德的祝賀。
彼時的朔爾茨已經從青年時期的社民黨左翼變成了中間派。他堅定維護施羅德推出的" 2010 議程"——改革勞動市場,削減社會福利。這一改革確實對德國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卻讓主打社會公正議題的社民黨喪失了大量選民,還從內部分裂了社民黨。2004 年,隨着施羅德辭去黨主席職務,朔爾茨也卸任秘書長以及社民黨漢堡分部主席的職位。
但這並不是朔爾茨政治生涯的結束。
貝赫切特 · 阿爾甘是一位漢堡的理髮師,也是社民黨黨員,他認識朔爾茨近 40 年了。阿爾甘對美國政治新聞網站 Politico 歐洲版説,朔爾茨"是個戰士,從來沒有失去過勇氣和信心",而且總會為未來做好計劃,尋找下一個機會。
朔爾茨繼續在柏林和漢堡政壇之間往返:2007 年至 2009 年出任默克爾政府的勞動與社會事務部部長;2011 年重返漢堡,帶領社民黨奪回執政權,並擔任市長七年(漢堡市長相當於德國其他州的州長);2018 年再次加入默克爾政府,這次他的職位是聯邦財政部長兼副總理。
當地時間 2018 年 3 月 12 日,德國聯盟黨(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和社民黨 12 日在柏林正式簽署聯合組閣協議。德國總理、基民盟主席默克爾(中),社民黨代主席朔爾茨(右)和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出席新聞發佈會。新華網 資料圖
雖然"貴為"聯邦政府二號人物,但在一直存在左翼和中間派路線之爭的社民黨黨內,朔爾茨的中間立場難以被所有人接受,比如他支持施羅德改革,擔任勞動部長期間延遲退休年齡,還有人指責他在默克爾政府中妥協,讓社民黨失去特色 ……
在 2019 年的社民黨黨主席選舉中,朔爾茨和他的搭檔輸給了兩位更偏左翼的候選人。德國電視二台後來評論道,輸掉這次選舉可能是朔爾茨所經歷的"最痛苦"的失敗。朔爾茨和兩位新任主席之間存在巨大的政治和個人分歧,還遭到公開指責。新主席之一薩斯基婭 · 埃斯肯曾在電視主持人的逼問下承認,她認為朔爾茨不是"堅定的"社民黨人。
但在黨外,副總理朔爾茨以豐富的行政經驗和冷靜的行事風格贏得了大多數德國民眾的讚許,而且他相對温和的政治立場能為更多選民所接受。為了今年大選,社民黨黨內暫時擱置了分歧,並早早地在 2020 年 8 月提名朔爾茨為總理候選人。
2005 年大選後,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連續 16 年執政,其間三次與社民黨組成聯合政府。默克爾的陰影籠罩,選民基礎萎縮,黨內問題重重,定位模糊不清 …… 社民黨在這些年裏節節敗退。
今年選戰初期社民黨的民調支持率僅排第三,最終卻"逆襲"險勝,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朔爾茨的個人努力。他的支持率一直領先其他黨派的總理候選人,德國媒體甚至稱他為"社民黨的救星"。
總部位於漢堡的北德廣播電台形容經歷了起起伏伏的朔爾茨為"復出專家"。"他的政治生涯得益於他總是被低估,但又能贏下選舉。"德國電視二台在今年大選前評論道。
"機器人"有沒有卡里斯馬?
"朔爾茨機器人"(Scholzomat),這是德國《時代》週報 2003 年給朔爾茨起的一個外號。這個詞由"朔爾茨"(Scholz)和"機器人"(Automat,也可指自動機)兩個詞拼合而成,以此揶揄朔爾茨説話枯燥機械,沒有感情,還總重複使用套話。
十幾年過去,這個外號依舊伴隨着朔爾茨——即便在今年大選的總理候選人電視辯論裏,面對兩位對手抑揚頓挫的話語甚至是直接質問,朔爾茨還是保持着平淡緩慢的語調,沒有過多的表情。大選當晚的勝選講話中,朔爾茨臉上掛着笑容,但説話方式依然沒有太大改變。
當地時間 2021 年 9 月 26 日,即大選投票日當晚,朔爾茨在社民黨總部出席慶祝活動。人民視覺 資料圖
"沒有卡里斯馬",這是許多英美媒體對朔爾茨甚至是許多德國政界人物的看法。即便相比許多前輩和同僚,朔爾茨的個人魅力似乎也不夠。"矮個,又瘦又結實,快要禿頂,朔爾茨看起來更像一名會計師,而不是政治明星。" Politico 在今年大選前寫道。
"朔爾茨是傳統、典型的德國政治家,做事中規中矩,比較踏實。"回憶起曾經接待朔爾茨來複旦大學訪問的經歷,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 · 莫內講席教授丁純向澎湃新聞講述了自己對朔爾茨的印象,"他和施羅德不同,施羅德更活潑主動,更有親和力。"
和不少德國政治人士一樣,朔爾茨也很少公開展示自己的私生活。他的妻子布麗塔 · 恩斯特同樣從政,也是社民黨成員,她在漢堡等州和聯邦政壇都留下了足跡,目前擔任勃蘭登堡州教育部長。朔爾茨和恩斯特於上世紀 80 年代相識,1998 年結婚,兩人沒有孩子。
當地時間 2021 年 9 月 26 日,在德國波茨坦,德國社會民主黨總理候選人朔爾茨(前右)和妻子抵達投票站。新華社 圖
低調的朔爾茨"人設"並非完美無瑕,幾件負面事件的陰雲仍然籠罩在其政治生涯上空。
2017 年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峯會在漢堡舉行期間,當地爆發大規模騷亂,朔爾茨被指錯誤估計了形勢,沒有做好應對準備,他最終為此道歉。
還有幾起金融醜聞:在涉及多家金融機構的" CumEx "税務詐騙事件中,漢堡税務部門沒有及時追繳一家銀行偷逃的税款,而時任漢堡市長朔爾茨曾與這家銀行的所有人會面,引起懷疑;在德國金融技術公司 Wirecard 欺詐醜聞中,朔爾茨領導的財政部下轄的聯邦金融監管局被指監管不力;就在大選衝刺階段,財政部還因其反洗錢部門的問題遭到檢方突襲搜查。對這幾件醜聞,朔爾茨一直否認自己犯有過錯。
或許是因為這些金融醜聞太過複雜,或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證據,或許是因為朔爾茨堅定的否認和巧妙的轉移話題技巧,或許僅僅是因為選民喜歡他 …… 媒體如此分析朔爾茨沒有遭到致命打擊的原因。
這位最終接班默克爾、拿下總理之位的人真的是又無聊又沒魅力的"機器人"嗎?社民黨前主席安德烈婭 · 納勒斯對德國《明鏡》週刊表示,儘管外界經常將朔爾茨描繪成冷靜、乾巴巴的人,但是"他其實是非常有熱情的政治家"。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稱,"對他的粉絲而言,朔爾茨是代表冷靜和自信的聲音,是來自德國沉默寡言的北方的實用主義者,代表着難以觸及的沉默的大多數。"
今年的德國大選,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誰來接替默克爾"的一場選舉。一方面,社民黨大打朔爾茨個人牌,朔爾茨甚至還擺出了默克爾經典的菱形手勢,意圖讓選民相信他是默克爾的"可靠繼承人";另一方面,朔爾茨和社民黨還強調本黨特色的社會公正議題。丁純對澎湃新聞分析道,朔爾茨身上集中體現了德國選民"既求穩又思變"的心態,而他也完美利用了這一點。
德國首都柏林街頭的朔爾茨競選廣告,上面文字意為"為了德國的總理",以及"誰想要朔爾茨(當總理),就選社民黨"。 人民視覺 圖
習慣了明星式政治領導人的美國人或許覺得朔爾茨過於無聊,但在德國大選中,黨派政策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且經歷了新冠疫情導致的動盪,民眾也更渴望穩定。朔爾茨憑藉這些年的政治經驗,加之近期在應對新冠疫情、全球税改協議、德國洪災救助等問題上存在感十足,樹立了可靠的"危機管理者"形象。而且在今年選戰中,他也沒有像對手一樣犯下簡歷注水、在災區大笑之類的低級錯誤。"朔爾茨機器人"穩定、"靠譜"的特點得以放大,真正變成了能夠征服德國人的魅力。
施政牽制重重
朔爾茨的過往執政經歷亮點頗多。在擔任漢堡市長期間,他成功推動差點成為"爛尾樓"的地標建築易北愛樂音樂廳完工,並興建了大量福利住房。在財長任上,他在德國和歐盟的疫情援助計劃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反對放鬆財政紀律。近期他還提出要建立一個囊括多國的"氣候俱樂部",以避免貿易摩擦。而包括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在內的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朔爾茨最初提出的全球企業税改革協議,則可謂他在國際舞台上的高光時刻。
當地時間 2021 年 6 月 5 日,朔爾茨在英國倫敦出席七國集團(G7)財長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 人民視覺 資料圖
今年大選中,朔爾茨和社民黨主打社會福利牌,提出將最低時薪提高到 12 歐元、每年新建 40 萬套住房等政策,並將其落實到了和綠黨及自民黨的組閣協議之中。但是在三黨聯合政府中,朔爾茨和社民黨的主張有多少能夠落地,仍然不甚明瞭。譬如三黨 11 月底發佈的組閣協議之中,就沒有社民黨和綠黨在選戰中提出的向富人增税的要求。
社民黨成功上台後,黨內左翼和中間派的分歧必將再次浮出水面,成為朔爾茨施政的掣肘。組閣三黨立場各異,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分歧。相比執政 16 年、挺過重重危機的默克爾,朔爾茨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還沒有足夠的威望。
當地時間 2021 年 11 月 24 日,朔爾茨(左二)出席新聞發佈會,宣佈三黨達成組閣協議。左一為自民黨主席林德納,左三、左四為綠黨雙主席貝爾伯克和哈貝克。 澎湃影像 資料圖
三黨組閣協議中的對華表態較為負面,有很強的自民黨和綠黨色彩。而在 11 月 24 日宣佈三黨達成組閣協議的新聞發佈會上,朔爾茨這樣概述新政府的外交方向:"獨立自主的歐洲是我們外交政策的關鍵 …… 與法國的友誼、與美國的夥伴關係以及為在全世界實現和平與繁榮所進行的努力,是我們外交政策的支柱。"回答記者提問時,他也強調了跨大西洋關係尤其是與美國合作的重要性。
但是從以往的經驗看,朔爾茨對華態度相對友好,還曾數次訪華。漢堡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港口,朔爾茨在漢堡執政期間就非常注重發展與中國的關係,還曾積極爭取中國領導人到訪。2011 年,朔爾茨訪問漢堡的友好城市上海期間,還在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分別發表演講。
丁純對澎湃新聞表示,朔爾茨在競選期間很少公開提及對華政策,但他是相對務實的政治家。有較豐富的政治經驗以及領導國家的經驗,對德國經濟、全球經濟以及對華經貿關係的重要性都應有比較清醒、理性的認識;但另一方面,他施政還會受到黨內,還有另兩個政黨尤其綠黨對華態度、國內形勢以及國際大背景的制約,具體也將考驗朔爾茨平衡各方勢力和訴求的情況。"朔爾茨和聯合政府的對華政策將是諸多因素綜合對沖的結果,長期來看,我持較謹慎樂觀的態度。"丁純説道。
默克爾執政後期,即便外長均非出自她所在的聯盟黨,但她本人對於德國的外交政策和對華政策頗具影響。丁純認為,朔爾茨剛就任後肯定不會像當時的默克爾一樣"一言九鼎",會有一個磨合的過程。
不過相比外交政策,朔爾茨的新政府更多聚焦的是數字化、社會福利、氣候保護、能源轉型等國內議題。而擺在朔爾茨面前的第一個挑戰,是德國嚴重的第四波新冠疫情。"很遺憾,和之前一樣,新冠仍然沒有被打敗。"在 11 月 24 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朔爾茨將開場白留給了疫情。
在 16 年的"默克爾時代"後,朔爾茨帶領社民黨重掌政權。三黨聯合組成的聯邦政府已數十年未現,德國乃至全球的社會和政治變化也愈加劇烈。德國將進入一個更加不穩定的時期,還是開啓一個新的"朔爾茨時代"?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