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百年棉紡廠舊址改造的棉三創意園區裏,一幢幢老廠房修舊如舊,融合了北洋工業風與當代建築藝術,頗受年輕人喜愛。臨海河的兩棟高層公寓擁有園區最美的景觀視野,這裏是為青年人才打造的“家”——人才公寓。
站在創意園區公共藝術空間的沙盤前,團天津市河東區委書記李蒙説,團組織正在幫助奮鬥的年輕人夢想成真。“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青年暫時處在政策‘夾心層’,難以申請到公租房或共有產權房,又無力購買商品住房。”李蒙開門見山,切中年輕人住房難的關鍵問題。
近日,以“關注大城市青年住房現狀”為主題的天津市“共青團與人大代表面對面”活動,走進城市新市民和青年羣體中間,聽取年輕人關於住房的那些煩心事,瞭解青年發展的實際需求。隨後,團幹部向人大代表介紹了調研情況。
今年,團河東區委面向全區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城市新移民、大學畢業生、新社會階層等青年羣體展開關於住房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青年更傾向於選擇獨自居住,超過半數的人認為租金或房貸佔月收入20%-30%對生活品質的影響較小。而現實是,房價或房租始終偏高。“這是新移民、企業、進城務工等青年羣體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李蒙説。
圍繞如何讓青年“住有所居”,青年還提出不少期待,比如加大公租房、廉租房建設力度,提供租金減免政策,拓展市場投資青年住房項目渠道等。
除了房租高之外,租房過程中頻頻“踩坑”也讓不少青年心煩。在河東區工作的青年律師李海濱分析,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考慮購房者比例較低,大部分租房以滿足工作和生活需要;而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通常都缺乏歷練,“比如合同簽訂前的看房、驗房、收房、協商租金等行為均需要一定的社會經驗,而他們往往暫不具備”。這就導致一旦出現問題,大學生很難選擇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其中一個典型的“坑”就是租房中介市場存在的惡意競爭及虛假宣傳問題。李海濱接觸的案件中,常常出現刻意隱瞞租賃房屋所存在的權屬問題、質量瑕疵等問題,繼而引發訴訟或報復行為,“均會導致矛盾的進一步加深”。
為了解決青年租房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天津市、區政府和團組織都想了不少辦法。
“我們就是為城市青年量身定製的長租公寓。”天津住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天住領域棉三店是全市首家由國企打造的集中式青年長租公寓,同時也是天津市人才公寓,目前入住率為91%,“我們發揮國企在住房租賃市場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給來天津奮鬥發展的年輕人第一個温暖的家”。
據統計,目前這裏的租客絕大部分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其中,28歲以下佔40%,28歲至35歲佔45%;通過“海河英才”計劃引進的人才佔比52%,掛職幹部及選調生佔30%,還有18%為市級引進人才。
李蒙説,對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均可提供免費拎包入住服務,包括雙一流大學的選調生、掛職幹部,以及區裏引進重點企業的高管和高學歷人才等,“每年通過各種形式入住的青年人才有160多人”。
在天津市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和平區,團組織也通過多方溝通協調,為青年人才打造了“青年之家”。
和平區是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試點區,正在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區”,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人才。團天津市委青少年發展和權益保護部部長吳香湘介紹,在團天津市委開展的“海河青聽”實踐活動中,不少青年反映“中心城區租金高、青年落腳難”。為此,團組織與建行天津分行深入調研、積極謀劃,通過盤活建行位於市中心的閒置資產,將老樓改造成青年長租公寓,為高校畢業生、海河英才、“新天津力量”提供租賃房源及優惠政策。
如今依託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CCB建融家園”,團組織不僅為青年提供租賃房源,還打造了特色“青年之家·青春驛站”,為青年奮鬥者築造温馨家園。這裏經常開展創業者港灣活動、就業創業的政策諮詢以及青年讀書會活動;還依託“津彩青春”和“建行大學”免費線上公益課堂平台,提供實時流動學習“雲”服務,為青年提供共青團的一站式服務。
建行天津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和團組織一同在河北區芬園裏為青年奮鬥者打造專屬租賃項目,在濱海新區啓航家園為新區青年建設者提供租賃房源,在西青區為考研學子打造專屬品牌租賃項目等,希望年輕人在這裏“長租即長住,長住即安家”。
團天津市委書記李龍表示,住房問題是留津高校畢業生、來津就業創業青年等“新天津力量”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之一,解決好這個問題也是促進天津市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匯聚人才的重要保障。天津各級團組織通過“海河青聽”等方式反映青年訴求,為青年“代言”,逐步推動解決“安居”問題,“努力幫助青年更好地融入天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