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路遙為何要把秀蓮和曉霞都寫死了有意為之
這是路遙在寫自己,他和他的妻子婚前彼此扶助,日久生情,婚後卻被柴米油鹽折磨的兩不相見,最終以離婚告終。
其實我感覺很現實,這是中年農村的大部分現象,你沒有生活在農村,或者生活很久在農村,你真的沒有辦法感覺,作者自己的感覺寫入也有那麼點,不過接近現狀。曉霞不去世,就會跟少平在一起,而這與當時的現實格格不入,時至今日放在一起兩個人也是不可能,因為門不當户不對。
這就是物極必反。平凡的世界寫了平凡人的人生。書中的人可以是身邊的某個朋友或村鄰居,生活中像秀蓮像曉霞這樣結局是必然的,秀蓮是勞累過度,曉霞也不是事業狂嗎?這樣的生活註定了她們的結局。
月圓必缺之,花豔必催之。確實如此,田曉霞毫無缺點,在那個年代,她就像是出現在孫少平身邊的天使,幫助他完成生命中的昇華,最近也在看《平凡的世界》,很多感受,從剛才作者的回答中也可看出出眾的文筆,可以多多交流。
作者估計也矛盾,一方面妥協後的少安和秀蓮過着平凡的生活,一方面不甘心的少平和曉霞不知道能否衝破世俗,是否最後還會走少安和潤葉的老路。如果作者認可少安和秀蓮的路,那麼就是對不起內心底的潤葉。如果作者認可曉霞和少平能夠走在一起,那麼在當時的世俗,階級,和門當户對來説,卻又是那麼的不符合。
所以讓平淡的秀蓮和完美的曉霞去世,最後留下經過世事折磨和嚐盡生活苦楚的少平,少安,潤葉。可能這才是真實的生活寫照,社會現象。秀蓮代表女人那種堅韌、忠誠、勤勞、善良以及對男人無私的愛,可惜這種女人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消失,所以會被死去,然而曉霞代表大多完美主義男人的想象,也是自己對這種愛情的憧憬,夢裏的情人不會在現實存在的。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路遙先生告訴讀者:不管理想多麼美好,都要接受現實的考驗,理想越美好,現實就越殘酷,心理反差就愈大,人挑戰現實的慾望就越強烈,結局越悲慘教育就愈深刻,對社會的領悟就愈深刻。
潤葉和少安之間的小小差距都不能結合,更不要説曉霞和少平之間了,看看曉霞身邊的追求者就知道少平最後肯定也沒法和曉霞結合。但是我還是希望小説中他倆能夠結合,哥哥做不到的事弟弟可以完成,也給人一種希望不是嗎?否則少平那麼努力的實現他的理想最後還是認命和嫂子好了,也太可惜了。
讀這部書時,還是看好曉霞少平的戀情。覺得衝破一切,兩個人好就好了。放屏幕上,再視覺上還是接受不了兩個人的現實差距。終究寫死了,人世間不該有曉霞一樣的人,也不會有。醜陋的現實社會,不會有曉霞的。
對於兩個家庭背景差距巨大的青年人,在如此激烈的社會變革中,他們的命運只有兩條:要麼相互背離,要麼煎熬而終。不可能夢想成真。這是現實主義寫真,路遙是社會思想的先驅,不可能將現實寫成夢幻。
説實話,路遙把秀蓮寫死,我覺得是敗筆,秀蓮和曉霞不一樣,曉霞是女神,她和少平的感情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兩個獨立個性的人,生活在一起,註定是悲劇。而秀蓮和少安是經歷生活磨練過的,正要修成正果,卻死一個,這是對生活的不尊重!
這兩個女人和小説中兩個主角是兩對有緣人,剛好也是在她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兩個男主角通過自己努力改變了家庭命運,如果安排他們在一起,這一切看似來的也太容易了,但這兩個女人其實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平凡的世界,怎麼會有神的位置,呵呵!
為什麼現在人沒有那麼真情,沒有那麼拼命?看了這個就知道,愛情沒有結果,拼命掙得幸福生活沒有命去享受。理想永遠被現實打破,誰還去真誠,拼命得去追理想,不僅過程痛苦,結果也痛苦,還不如享受當下。估計很多人看了這種書都有這種感想。
幾十年前看小説,對於田曉霞的死,有些想不通,而當看到小説扉頁做序時慢慢的體會到了為什麼田曉霞必須死。記得扉頁是這樣寫的:當長江和黃河匯流在一起的時候,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那就是一個洶湧澎湃的場面。對於顧秀蓮的死,作者扉頁有這樣的暗語:楊七郎被亂箭穿心而死。後來想想,長江,黃河,永遠不會交融在一起,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國社會大變革時期,城鄉差別,在那個年代十分明顯,人們在壓仰已久的內心,尋找着怎樣壓縮城鄉差異,生活在黃土地的農民,怎麼可以找一個地委書記的女兒生活,當孫少安日子正火的時候,顧秀蓮的去世,無不揭示:理想之光是美好的,但現實畢竟是殘酷的。
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根本原因是門不當户不對!其實還是國人的一種思想,也是現實的一種現象,倆人結婚還是講求門當户對。這是幾千年來的一種觀念,現實也必須這樣去做,如果門不當户不對的兩個人走到一起所有的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等)都不一樣,婚姻很難維持長久。
其實客觀點評價,路遙為什麼安排田曉霞死,從初三就看了《平凡的世界》,一直都不明白想不通,後來仔細想了想,很大原因在於路遙是沿用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路線,他要塑造孫少平的形象,而田曉霞就是冬妮婭少女時的影子。
讀者也希望孫少平和田曉霞能夠永遠在一起,我想路遙也希望這樣,但是孫少平要像保爾.柯察金一樣走工人階級的路線,保爾.柯察金是修路,孫少平是挖煤,而田曉霞就變得可有可無,路遙已經沒有辦法再處理這段感情。並且大家有沒有發現,冬妮婭後來嫁給了一位軍官,她非常鄙視工人階層,所以説在《鋼鐵》裏後來的冬妮婭跟死了沒有區別,而只有田曉霞死掉,孫少平才能更專注的走工人階級先鋒隊路線,他的形象更能得到昇華。
還有一條線和《鋼鐵》極為相似,保爾.柯察金在後來和一個女工人在一起,把她培養成了書記員,《平凡的世界》裏,孫少平是在照顧惠英嫂。所以總結下來,《平凡的世界》和《鋼鐵》有幾條線相似:一是窮小子愛上公主,孫少平和田曉霞相愛,保爾.柯察金和冬妮婭相愛,二是女主死去,田曉霞死了,冬妮婭跟死了沒有區別,三是男主當上了工人,走工人階級路線,孫少平挖煤,保爾.柯察金修路,四是後期都和一位階級底層的女人結合,孫少平照顧惠英嫂,保爾.柯察金和一位女工人在一起,把她培養成書記員。
路遙忠於現實,沒有迎合大眾心理,把現實寫成大圓滿的童話,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本來如此,充滿着悲歡離合,交織着幸與不幸,我們惋惜之餘也不覺得意外,給予讀者更大的震撼和感動!
秀蓮的死開始的部分就埋有伏筆,當時孫少安去相親,孫説自己生命線短會活不長,秀蓮咬破手指,把自己的血畫在孫的生命線上,説用她的命給他續。
曉霞的父親也是寒窯出身,可以説孫少平走着一條田書記曾經走過的路,它代表着一部分已經覺醒的農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真正的生活,而田小霞的死我覺得是作者出於提高故事張力的需要,增加小説的戲劇性而已,何談階層?平凡的世界,與其説是部小説,不如説更像一本紀實文學作品,真實的反映了一段特殊時期不同身份人們的思想衝突和社會的劇烈變化,通篇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希冀和美好祝福,這是一部正能量的作品,雖然對人性深層次的探討不多,但仍不失為一部好作品。
曉霞是黃土地走出來的二代,對於黃土地有着某種特殊的感情,她博學廣聞汲取了西方的平等自由獨立思想,在沒有被金權充分侵蝕的那個年代,與古代文人的松柏卓然品性相契合,形成了自己遺世獨立的價值觀,這是超越時代超越禮法的。少平雖然代表了黃土地的新生代,但在思想上是配不上曉霞的!所以曉霞只好慷慨就義了,值得一提的是曉霞就義前的念頭讓曉霞從神回到人!摩拜路遙老師,《平凡的世界》帶給人的不只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故事,更主要的是思想的碰撞!
現在的年輕人自足吧,看看那個年代的人多麼艱辛,多麼努力,多麼嚮往和熱血,多少人為了生活而拚命,今天的美好都是前輩們用血汗努力,拚命才有的,秀蓮曉霞是當今女孩的模範,少安少平是青年人的榜樣,為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敬重那個年代,敬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