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轉型先鋒“紅一營”——士兵突擊的味道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綜合

央廣網11月20日消息(記者王苗 朱曉衝 孫翔 相甲奇 雷文鵬 孫雪松)爭榮譽:勇士爬過“鐵索鏈”

在旅裏組織的首屆軍事體育運動會上,説話聲音低沉、單眼皮的97年戰士嶽朝坤,為了贏得第一名,拼盡了全力,最後暈倒在五公里武裝越野的終點。

隨後,他被緊急送到旅衞生隊進行救護。

隱隱約約中,他聽見在不遠處的地方,他所在的連隊——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紅一營”“飛奪瀘定橋連”的戰友們,唱起了響亮的連歌,而且唱得高亢熱烈,讓人熱血賁張。

嶽朝坤心裏十分清楚明白,這是旅裏組織活動時第一名獲得者才會擁有的榮譽時刻。在全旅官兵面前能夠第一個唱響自己的連歌,唱響延續了90多年的營歌,是“紅一營”每名官兵多年來始終追求的目標。因為這一刻,不僅意味着勝利,更代表着“你,就是尖刀”。

和連裏的每個士兵一樣,士兵嶽朝坤一直以他所在的部隊,而感到驕傲自豪。

“紅一營”,是一個閃耀着歷史光輝的紅色營隊,前身是素有“鐵軍”之稱的“葉挺獨立團”1營,是我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歷史悠久、傳統厚重。

多年來,在這個營隊,每逢新兵入伍、新幹部到任,上的第一堂課是歷史傳統課,做的第一件事是參觀榮譽室,學的第一本書是《營連紅色基因譜》,營連的歷史和優良傳統,像“家譜”一樣深深銘刻在每一名官兵心中。

記者走進“紅一營”榮譽室,半截鐵索鏈靜靜躺在玻璃展櫃裏,上面寫着六個字“瀘定橋鐵鎖鏈”,旁邊有一隻鏽跡斑駁的“衝鋒號”。靜靜注視它們,彷彿能聽見衝鋒號響起在85年前,那註定載入史冊的一天,22名紅軍勇士爬上13根冰冷的鐵索,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奮勇向前,飛身奪下瀘定橋。幾十年來,“要橋不要命”的拼搏精神,一直在一代代官兵身上薪火相傳。

當先鋒:換羽轉型打頭陣

“紅一營”的兵,看上去,精氣神兒十足,走起路來個個挺胸抬頭。在營長張松的眼裏,“紅一營”戰士的背影裏,都彷彿寫着“我是紅一營的兵”幾個字。他説,“我們的新兵,有些人我雖然叫不上他的名字,但在旅裏的隊列中,我一眼就能認出來”。

營長張松説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在工作中,他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標準,就沒有工作”。每週一次武裝五公里考核、400米障礙考核,是“紅一營”官兵的家常便飯。在不斷夯實基礎的過程中,全營官兵的標準意識和典型意識在逐步提升。在今年的實彈戰術演習中,“紅一營”裝甲目標的命中率達到了100%,在旅首屆軍事體育運動會上,他們拿到了33個項目中的11個第一名。

▲營長張松(右)和教導員路金方(左)

“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2017年調整改革以後,“紅一營”由步兵營轉型為合成營,面對換崗轉型、全新環境、陌生裝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調整組建半年時間,“紅一營”就開始擔負集團軍“營作戰單元合成訓練”試點任務。10月,在北方寒冷的某訓練場,官兵們克服艱苦的條件,住車庫,睡大通鋪。訓練中,有的戰士鞋底跑掉了,就用鐵絲箍着繼續跑,從未喊過苦和累。官兵們白天訓練,晚上研究方案,經過將近一個月時間攻關,最後形成了合成營作戰力量編制運用等相關成果。

2018年10月,“紅一營”隨旅隊參加實兵對抗演習,多個兵種專業協同作戰,成功實踐了合成營島上進攻戰鬥新戰法。

調整改革三年,他們的榮譽滿滿。但官兵們為此也付出了很多很多。在全營一直保持400米障礙第一名成績的於志鵬,高高瘦瘦很乾練,是“紅一營”火力連的一名班長兼火炮技師。

▲於志鵬

作為入伍近12年的一名老兵,從改革轉型後面對新型裝備的不知所措,到成長為“火炮神醫”,於志鵬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説起來這個歷程,也挺艱苦的”。

新裝備列裝以後,於志鵬作為尖子要被送去重點培養。為了儘快掌握火炮發射技能,他只要一有空,就鑽到在車裏進行學習研究。連裏的車出現故障了,他就跟着廠裏來維修的師傅學,跟着師傅學完了,又去其他的連隊繼續學。維修師傅在連裏待幾天,他就跟着學幾天,有時候中午都不回來吃飯,也不回來睡覺。

“做難事必有所得”,經過於志鵬的點滴積累和不懈努力,如今,無論是連隊裝備的問題還是火炮技術上的問題,他都可以解決。現在,兄弟連隊也會經常帶着問題來諮詢這位“火炮神醫”。

誰也沒有想到,曾經在新兵連,因為受不了大強度訓練,而經常偷偷哭鼻子的於志鵬,在“紅一營”這個大熔爐中淬練幾年後,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名素質過硬的“紅一營”尖兵。

比奉獻:“老黃牛”精神在傳承

在“紅一營”,大家常説“老黃牛精神”,正如字面意思,很多官兵默默無聞奉獻在各自的崗位上。

記者初次見到陳國樹時,他正忙着準備給倉庫刷漆。聽到有人喊他,他便急速跑過來,豆大的汗珠從迷彩帽下順着臉頰流下來。

教導員路金方説,這個士兵幹勁兒可足了。“你一叫他,不管誰叫、有啥事,他都跑步過來,跑得可快,很賣命,氣喘吁吁就來了。”看上去,陳國樹個頭不高,模樣憨厚,説一口南方普通話,透着真誠的味道。

陳國樹是“紅一營”“強渡烏江模範連”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戰士,平時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全營水電設施的安全。

4月份的內蒙古朱日和地區,天氣特別冷,雨雪夾雜着冰雹,還颳着大風。陳國樹和幾個戰友提前過去為部隊駐訓打前站,全力保障後續大部隊用水用電。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給全營官兵搭帳篷、拉電路,陳國樹的每個手指頭都凍得裂開了口子,為了不影響工作進度,他用膠帶纏着繼續幹,纏了一遍又一遍。

陳國樹説,“我認為一個兵,不僅要打靶打得好,訓練訓練得好,還要多方面地考慮,考慮能為這個單位做出哪些貢獻”。在旅裏當兵時間久了,無論哪個連的官兵,遇到相關問題都會去找陳國樹。“有困難找國樹”成了大家的口頭禪。

▲採訪完,記者準備給陳國樹拍一張照片,站在一連門口,後面站崗的哨兵問記者,他能不能上鏡?於是有了兩個戰士秋天裏的第一張合影

續輝煌:勇挑重擔再立新功

▲朱德的扁擔

在寫滿榮譽的“紅一營”榮譽室,一根扁擔放在展櫃中央。這個扁擔,是“紅一營”官兵當年跟着朱德總司令挑糧食用的。“扁擔”無聲,挑起一代代官兵的軍心士氣;“扁擔”無言,能承擔起強軍興軍沉甸甸的責任。“紅一營”教導員路金方對記者説:“作為新一代的‘紅一營’傳人,我們要像飛奪瀘定橋22勇士一樣,勇挑重擔,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在新的‘長征’中,奪取一座又一座‘瀘定橋’。”

【來源:央廣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