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懸念的“彈劾”,難彌合的裂痕
據報道,2月13日,美國國會參議院表決對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案,罪名是“煽動叛亂罪”,結果是57票支持判定有罪,43票支持無罪,“有罪”票未達到法定的三分之二多數(67票),特朗普被宣佈無罪。
自1個月前眾院以232對197票通過對特朗普的彈劾案以來,人們一直在關注着參院如何動作,儘管由於民主、共和兩黨在國會兩院佔有席位的實際狀況,兩次表決結果實際上並無懸念。
特朗普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就這樣,特朗普彈劾案在人們不同的感受中悄然落幕了,但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及其留給人們的啓示和思考不會悄然而去。
首先,在號稱“民主標兵”、“自由燈塔”的美國,為什麼會發生一個落選總統不僅背離“民主”規則拒不接受敗選結果,而且利用手中權柄和影響挑動對選舉結果的不滿情緒,甚至罔顧嚴重疫情而“煽動叛亂”,創下了不僅美國的先例,而且是西方大國的“第一”?這不正如許多人所説,“暴露”出“美式民主”的脆弱和虛偽嗎?
第二,特朗普在任三年,狂傲自負,任性作為,美國國內問題成堆,攪得世界不得安寧。新冠疫情襲來,他翫忽職守,防控不力,使美國陷入災難。以美國國力之強和科技之先進,何以會出現防疫設備奇缺、疫情統計雜亂無章的慘狀?有人説這是特朗普的“個性使然”。這當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美國的國家體制呢?憲政法律呢?規則約束呢?是不是如不少專家們指出的,“機制運轉失靈”了呢?如今,美國新政府正在抓緊“補漏”,但千瘡百孔,積重難返,痼疾難療。
第三,去年年底美國大選期間,民主學和共和黨嚴重對立,遠超傳統意義上的黨爭。權力之爭加上理念分野,與日益激化的種族衝突、社會不公導致的強烈不滿、日趨嚴重的失業問題、疫情造成的生存威脅等混雜交熾,使美國動亂頻發。事實證明,美國社會正在被各種“撕裂”:政治的撕裂,族羣的撕裂,不同階層的撕裂,甚至是理念和價值觀的撕裂,尤其是執政者的既得利益與國民長遠根本利益的撕裂。這種裂痕是如此深刻,短時期很難彌合。
第四,特朗普以美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未連任和唯一遭兩次彈劾、以“煽動叛亂罪”被載入史冊的前總統,竟被號稱代表“民意”的美國國會判定“無罪”!不僅如此,這一結果,還給特朗普留下了參加下次總統競選的伏筆和可能,真真令世人稱奇。難怪有評論家擔憂:看來,考慮到在美國現階段的國情和民意,特朗普還沒折騰夠,還很有可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特朗普本人得知結果後,笑談將繼續為“使美國再次偉大”而“戰鬥”。
“特朗普現象”不是孤立的“個例”,他的崛起和下台、被彈劾和被放過,看上去既有戲劇性和偶然性,也有規律性和必然性。歸根結底,特朗普是美國社會發展的產物,代表着一股政治勢力和傾向。從這個意義上看,此次美國發生的“歷史性審判”最終將給美國政壇乃致整個西方的價值觀帶來什麼變化?還值得深長關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王珍)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