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滬”無國界 這些日本“外援”也很贊
在上海市民共同努力和全國各地齊心援助下,近期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上海是在華日本人最多的城市,面對疫情,有不少日本人選擇成為守“滬”者,他們通過擔任核酸採樣醫生、志願者、物資採購“團長”等形式,與這座城市共克時艱。在他們看來,自己也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守“滬”義不容辭。而在這期間,他們也被同心戰疫、充滿温情的上海市民打動,對這座城市擁有了更多的歸屬感。
駐守一線的日籍醫生
咽拭、保留樣本、密封……小野火美子的動作一氣呵成。嫺熟動作的背後,是每天1000多人次的採樣量。
小野是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國際醫療部的全科醫生,來到抗疫一線已經兩個半月了。“採樣工作很累,但時常會聽到温暖的問候,每當這時我就又有了力量。”她説。
疫情發生後,小野第一時間就報名擔任核酸採樣醫生。“我是中國本土培養的外籍醫生,本科學習中醫,一直在浦南醫院工作,已經在上海居住了20年,對這裏感情深厚。”她把兩個孩子託付給親人照顧,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抗疫一線。
左圖是小野火美子在社區進行核酸檢測採樣工作;右圖是小野火美子在日常工作中
在社區核酸採樣工作中,令她感動的事有很多: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會有年輕人上前幫忙;帶着年幼孩子來做核酸的父母,鄰居們都前來搭把手;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人員,收到了居民們製作的精美點心……
“我到一個小區做核酸採樣時,居民送來自己做的點心,看着與日式點心很像。那一刻,我想到了千里之外的親友。於是,我拍了照片,把這份温暖與他們一起分享。讓我們大家一起再堅持一下,我相信上海一定能很快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小野積極温暖的笑容感染着身邊每一個人。
麻利地穿上防護服,套上藍色手術衣……小野的日籍同事寺崎真也為核酸採樣工作做好了準備。“出發前,醫院領導站在門診大廳告訴我們:大家做的是保護人民健康的事業。聽到這句話,我很震撼也很感動!”寺崎説。
坐上三輪車穿梭在社區,如此“接地氣”的方式令他倍感新鮮,“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這段日子裏,他和同事不僅跑遍了附近的社區、工地和企業,還會到密接居民家入户採樣。常常清早出門,夜晚到家——最晚的一次,他凌晨兩點才回到醫院。
寺崎真坐着三輪車前往核酸採樣點
“一開始,覺得采樣工作很枯燥,但我是個中醫執業醫師,帶着中醫的診療理念去採樣,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寺崎表示,在給居民做咽拭子採樣的時候,他也會通過舌質舌苔,在心裏為居民默默做個“舌診”:“這位舌苔有點黃膩,是不是濕熱體質?這位舌質有點瘀斑、偏黑,是不是血瘀體質?”
參加了數十次核酸採樣任務,寺崎接觸到了許多居委會和物業的工作人員,還有志願者和各地醫護同行。“面對疫情,大家都在奉獻,很團結。”寺崎説,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他。
開在居委會的“愛心理發店”
久居家中,不少人為“頭”等大事煩惱,理髮成為很多居民的迫切需求。近日,來滬19年的日本理髮師安東泰一在小區裏開了家“愛心理發店”,免費為鄰居服務。
安東泰一在為居民理髮
“封控以來,我得到了志願者們的很多幫助,也想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於是想到了義務理髮。”安東説。安東的理髮店位於居委會辦公樓的二層,營業時間從早上10點至傍晚5點,每天能為15-20位小區居民免費理髮。因為尚在特殊時期,理髮店只提供基礎剪髮服務,但上至80多歲的爺爺奶奶,下至10來歲的弟弟妹妹都對這位日本理髮師讚不絕口。
理完髮的鄰居們也會悄悄地留點“小禮物”表示謝意。一瓶果汁、一塊蛋糕、一盒餅乾、幾隻桔子……這些暖心的小禮物堆滿了整張桌子,讓安東不禁感慨“當理髮師真好”,同時也覺得“自己更該向大家表示感謝”。“居委會騰出會議室,有人幫忙聯絡安排,還有人主動攬下了消毒和打掃的工作,他們是真正應該感謝的人。”
擔任“百人大團長”的全職太太
封控期間運力緊張,小區物資供應很難散單配送,許多居民通過社區團購的形式獲取生活物資。“團長”成為組織居民購物、保障物資供應的重要角色。全職太太渡邊亞沙子沒想到的是,告別職場十餘年,她在遠離家鄉的上海乾起了“團長”。
2019年,渡邊跟隨赴任的丈夫舉家遷至上海。“我比較怕生,即便是小區裏的日本人都不完全熟悉,只有少數幾個朋友。”渡邊説,中文不太好的她和中國居民更沒什麼交集了,“我只會説‘不好意思’‘謝謝’,還有在電梯裏問中國鄰居要去‘幾樓’?”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渡邊一家的生活也遇到了挑戰。“封控前儲備的物資快消耗完了,要去哪裏補充呢?家人的一日三餐要怎麼辦?”這一切都讓渡邊感到不安。好在,小區裏的中國鄰居們開始組織社區團購,也將日本鄰居們拉進羣。然而,不少日本住户中文水平有限,羣裏應接不暇的信息讓他們深感疲勞。
渡邊決定自己當“團長”,她聯絡起小區裏的日本住户組建了“團購羣”。渡邊的“團購羣”有240餘人,其中還有不少中國居民,“中國人和日本人各佔一半。”渡邊説。
渡邊亞沙子(左)在核對物資
尋找團購資源、統計購買人數、協調溝通物業、物品消殺搬運……在疫情之下的上海,小區“成團”的背後,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而“百人大團長”的精力投入,更不遜於一份全職工作。於是,鄰居們自發形成志願團隊,幫助渡邊“團長”:“團購組”尋找資源、瞭解居民意向;“會計組”統計購買數量、收貨款;“運輸組”搬運物資、分發至各樓棟……三個志願團隊的信息彙總給渡邊,再由她調度。
語言不通,有精通中日雙語的志願者幫忙翻譯;需要報備,有中國鄰居和物業溝通協調……“如果沒有大家的幫助,這個團隊是無法運作起來的。不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在幫忙一起組織。”渡邊説,原本怕生又害羞的她,正因為這份“工作”收穫了更加緊密的鄰里關係。
為了維持居民的正常生活,而駐守小區的保安和保潔員;協助組織核酸檢測,幫助外籍居民錄入信息的志願者……疫情期間,周圍人的點滴幫助,讓渡邊從最初的“不安”到如今心懷“感激”。“所以,我希望以自己的力量,盡力回報一點點。”渡邊説。
自告奮勇加入志願者隊伍的日籍“大白”
佐藤敦一年前來到上海,居住在浦東新區。在封控初期,他有很多困惑和不安,社區的日語志願者上門解疑答惑、發放食材,幫他度過了最初的困難時期,他也因此萌生了加入志願者隊伍的想法,“平時也受到他們很多照顧,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他們”。
佐藤所在的街道外籍居民較多,近萬名來自世界各地5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員居住在此,佐藤的中文很地道,還會一些英語,這在志願者工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除了將快遞和食材消毒送上門外,佐藤還負責防疫政策播報、核酸檢測秩序維護、人員信息掃碼錄入等工作。
佐藤敦身着防護服
工作種類繁多,而且需要“全副武裝”,佐藤坦言志願者的工作確實是個體力活,“但聽到大家真誠地向我道謝,精神上就一點都不覺得累了”。
通過志願者工作,佐藤還有不少意外收穫,他與許多並肩作戰的隊友成為了知心好友。“大家雖然很辛苦,但依然能以温暖的笑容待人,看着他們充滿幹勁的身影,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激勵。”
大/家/都/在/看
烏總統演講後中方離場?聲明來了
孫春蘭:採取更加徹底的措施 加快實現社會面清零
外交部回應拜登:我們説到做到!
(來源:人民中國)
主編:劉倩
本期責編:陳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