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臧小景)疫情之下, 您是否想到還有這樣一些特殊羣體,他們有些是聾啞人,有些是年紀尚小的兒童,有些本身就是其他重病患者……因疫情被隔離後,單人單間的生活裏,他們身邊沒有了家人陪護和照顧,飲食起居如何保障?而這些問題都交給了醫護人員,他們不僅進行醫療救治護理,還擔起了“家屬”的角色。8月20日,大河網記者帶你走進這些羣體,看看他們隔離後的生活。
梁紅霞是鄭大一附院感染科副主任,鄭州疫情防控升級後,鄭大一附院迅速組建了34人的醫療隊,由她和所在團隊整體接管鄭州六院的一病區。該病區共69名病人,病人差異極大,多數患者伴有併發症。
“雖然醫療隊員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初入病區,超乎想象,連平時輕鬆的操作--查體、記錄生命體徵、護理操作、消殺等,在這身厚厚的‘戰衣’下都變得不那麼容易,況且有部分還是特殊患者。”梁紅霞説。
疫情之下我們都是“局內人” 她在媽媽指引下為患者搭起無聲世界溝通的橋樑
“大姐,看這幅漫畫,下面我們要進行核酸檢測了……”醫護人員為56歲聾啞患者張阿姨指着手裏的漫畫,患者看後,連連點頭,積極配合核酸檢測。梁紅霞告訴大河網記者,在病區中有位聾啞患者,不識字,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手語學習,導致溝通不暢,患者情緒有些煩躁。為了讓患者安心治療,醫護人員想了各種辦法,最後有一位隊員突發奇想:“畫畫。”利用簡筆畫,把需要説明的事情畫出來。主意有了,隊員們絞盡腦汁畫的畫,患者還是沒有明白,一籌莫展之際,梁紅霞想到了自己愛畫畫的14歲女兒沈上翔。
吃飯、睡覺、測核酸、頭疼、吃藥……梁紅霞很快現場連線,把事情的經過講給女兒,女兒沈上翔很快用漫畫的形式呈現了出來。小小的畫承載了醫護人員滿滿的關心和照顧,用心與患者真誠交流,搭建了無聲世界溝通的橋樑。
沈上翔為患者畫的溝通漫畫
沈上翔為患者畫的溝通漫畫
“孩子平時很樂於助人,畫畫是她的業餘愛好。女兒説,疫情之下,沒有誰是局外人,所以起了筆名‘局內人’,希望通過漫畫,讓更多的患者從病痛中走出來,看到光明!願每個人都為疫情防控作出貢獻!”梁紅霞説。
6歲小女孩治療配合度不高 醫護人員買來玩具髮卡等禮物獲信任
“阿姨,你看我有地圖、有豎笛、有娃娃........”小女孩不停地向醫療隊員説。梁紅霞告訴大河網記者,這個小女孩今年六歲,是這個病區住院小患者,平時跟着奶奶和爸爸生活,被隔離後,留下她一個人在醫院。因性格內向,沒有家人陪伴,起初治療配合度不高。
“只要好好吃藥,就能看10分鐘的動畫片哦。”護士李景峯也有一個小女孩,因此特別心疼這個孩子,每天會特意抽出時間來陪伴她,給她洗臉、梳小辮子。護士們還買來可以消毒的寫字板,給她出簡單的算術題,生病也不能落下學習哦。每次吃藥對小女孩來説是一道難關,因為她的服藥時間是固定的,前後不能超過5分鐘的誤差,為了讓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藥,護士們想盡了辦法,自費充了病牀旁平板電腦的會員。小女孩晚上睡覺一個人害怕,每次都會有一個護士在牀旁陪着她,輕輕拍着,直到她睡着,才悄然離開病房。
考慮到孩子長時間會想念爸爸,護士長鄭俊麗特意加了孩子爸爸的微信,只要去病房,都會讓孩子和爸爸視頻通話,以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很多醫護人員都身為人母,護士楊曉新來隔離病房時還沒有給孩子斷奶,所以看到這個小女孩都特別心疼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她”,護士長鄭俊麗説。
8名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醫護人員為他們餵飯、喂藥、換尿不濕
據梁紅霞介紹,她所在病區的69名病人中有8名是重病患者,他們有的生活完全無法自理。查看病例、牀旁交接班、開醫囑、安撫病人情緒……醫療隊員們與鄭州六院醫生交接工作時,在每位患者牀旁,醫護人員對照病例,逐個瞭解患者情況及注意事項,做好記錄,生怕有絲毫疏漏影響患者後期治療。
其中有一名患者意識有時清醒、有時模糊,會煩躁,不能自己好好吃飯,為了保證患者的營養,護士張金霞都是把粥和蔬菜、肉等喂到他的嘴裏。“每次看到他吃飽了,安靜休息的樣子我都特別有成就感。”張金霞笑着説道。
患者張阿姨長期卧牀,行動不便,護士陳久存打來熱水,為她做牀上擦浴,身體清潔後的阿姨開心地向護士們豎起大拇指,説“自己親生兒女不過如此”。
患者李某因長時間隔離,不能自由活動,情緒低落,不願意按時吃飯,有着武漢方艙工作經驗的護士馬欣不斷鼓勵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染他,在反覆溝通下他終於打開心結,通過手機App適當做牀旁運動,打發時間,按時進餐。
“我們列舉出來的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實際遇到情況遠遠超過這些,但是我們整個團隊的醫護人員不怕困難,用心讓患者感受到愛的温暖。我們目標一致,願望一樣,我們希望早日消滅新冠、戰勝疫情,我們希望所有人可以自由地行走在陽光之下,共沐自由之光!”梁紅霞説。